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带出的水土保持问题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水土保持问题主要侧重点为“保持”工作,而现今新时期对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又有了一些较之以往的新思路。本文笔者从城市水土流失的含义为导引,阐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水土保持工作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问题;新思路;水土流失;策略
引言
在地球这个大家园内,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保护好水土资源同时也是我们生存以外必不可少的责任。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在大越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上无法逆转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持续研究一个课题,“如何搞好水土保持”。而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等,拓宽城市水土保持新思路,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力度势在必行。
一、城市水土流失的含义
城市水土流失现象是指在城市化的建造过程中,自然现象或者是人为进行的一些不正当的活动从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现象和城市规划区内的原残留导致“自然流动区”现象等,例如高填深挖、弃土弃渣、乱丢固体生活废弃物等。城市水土流失化不仅仅影响到整个城市排水防洪系统和外在景观,更是影响到了每一位居民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流失一般都是由人为的行动导致,其中以以下几点为主要原因。
(一)超强度土地开发导致水土资源流失现象
近几年,我国对于房地产的开发项目炙手可热。在我国多个省份的区域内,开发用地所占比例也正在逐年增加,一些地区组织因想筹集资金,故而过度开发土地用地,造成地区土地性滥化,供给不平衡。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因利益忽视水土流失的危害,在土地开发中开发大规模平整土地,取土修路,毁林开荒,致使开发地区环境遭到严重性破坏,地表受损无法恢复。
(二)开发过程中废弃物乱丢乱撒
一些开发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配套相关的保护措施,反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对建筑开发造成的损坏没有及时进行修复,从而造成开发用地周边环境根本性的劣伤。一些开发过程中造成的废弃物和居民生活垃圾随意的丢弃,汛期进入到城市排水系统中,导致产生城市排水系统隐患,直接影响行洪安全。废弃物在运输途中,洒落严重,也严重污染周边道路。私自开垦土地,私建违规用地,没有对水土流失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等[1]。
(三)裸露性地表和塌陷
开发商在进行劈山和控方之后,没有马上对开发建设周边的植被进行恢复,导致裸露出地表的部分形成塌方;一些不正当的开发行为例如高填深埋,过度抽采地下水等,都会导致裸露性地表;一些长期闲置的空地或者破碎零散裸地也都容易因地表没有进行覆盖造成塌方现象,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对策
随着城市化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的不断深入,在治理中浮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我国对水土保持工作深入的开展。青岛、大连、沈阳等几个城市都已开展生态保护或森林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项目,均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复水土流失损伤为理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经济环境共同发展。
(一)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探索生态修复理念
对于已经水土流失化的土地来说,只能进行高程度的修护。要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以生态平衡修复为主,建立一整套生态水土保持体系。例如在一个比较缺水的城市中,可以将降水过后下水道中的水进行回收再次利用,提高水循环的利用率,通过森林本身自带的净化作用将水补充进地下水,保证在不影响生态发展的情况下多次循环回收。在开发过程中要配套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措施,合理的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对基建部分要加强关注,可以适当进行挖基和劈山等,建立相应的土墙遮挡物,分梯次建立土防谷防和闸坝等,用以防沙石。对城市内生态系统停止进行人为干扰,减少过度使用土地等情况,利用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促使生态系统应变自我调节,从恶性发展转变为良性发展。
(二)深化治理思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在修复受损伤土地的同时,也要保持水土资源的平衡,维护生态的自然规律,促进人和自然共同发展,从内在挖掘恢复生态系统的价值,调整过分注重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冲突。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方向,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建设=保护”、“破坏=治理”的基本观念,保证生态恢复的可实施性。在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实现环境利益的最大化,把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带动区域内经济与环境均以优良的发展[2]。
(三)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开展动态监测
在水土保持系统中,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开展动态监测。对未发生的水土保持问题及时预防整改,最大可能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和严重化。一旦有开发商或者组织存在水土流失风险问题时,要责令整改;在对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的行为上,要严厉批判与惩罚,交纳环境补偿费等,依法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从而减少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情况人为的破坏。监测部门每年或者每季度都要公示相应的报告,存在问题的地方要“早发现,早修改”,水土保持监测部门还应为各个开发项目部门提供监督支撑。
(四)城市水土保持以绿色软覆盖为主
对于已经水土流失的地域来说,进行植被覆盖是最根本的修复办法,要在水土流失区域大搞树木种植建设,要合理利用乔灌草,用植被修复裸露地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公园、道路周边等植被进行定期维护和美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其实这也是水土保持中最难做的一部分,不仅仅因为植被生长期长,更是难在要保证在修复的同时不再接受到人为破坏,所以在进行绿色软覆盖期间,也要大力加强在社会上的水土保持工作宣传。
结论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其具有负担重、任务时间长、前期基本没有成效等特点,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意义却是非凡。改善生态环境是我们在这个家园的责任,只有做好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我们所处的地球才可能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其重要性刻不容缓,我们应全力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城市良好的水土保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文旭.新时期对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9(3)
[2]刘坤.新形势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管理刍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4)
论文作者:郝海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城市论文; 工作论文; 地表论文; 植被论文; 现象论文; 土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