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心理论文,学生论文,音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相对于小学生来讲,初中生在音乐审美认知、音乐审美经验以及音乐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在音乐审美、音乐表现过程中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认真研究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我们在进行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音乐学习心理研究》的过程中,对全国的17个城市、乡镇的初中学生(以初一、初二年级为主)音乐学习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11个项目,内容涵盖音乐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音乐表现、音乐记忆等方面,共发问卷782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归纳出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心理特点
1.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交响音乐不感兴趣(见下表)
从项目1可以看出,56.1%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只有14.6%的学生喜欢民族音乐,12.6%的学生喜欢交响音乐。这说明大部分初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交响音乐缺乏兴趣和了解。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民族音乐和交响音乐,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2.喜欢音乐的程度大于喜欢音乐课
项目1显示,仅6%的学生选择“都不喜欢”这一选项,94%的学生喜欢一种风格或多种风格的音乐,而项目2、项目3表明,虽然希望每星期开设音乐课的学生总比率为98.1%,且74.3%的学生希望每星期开设2节或2节以上的音乐课,但只有58%的学生喜欢音乐课,这说明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远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
3.音乐学习的主导动机主要来源于推力动机(见下表)
从项目4表明,71.7%的学生表示其学习音乐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喜欢”。这说明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导动机主要来源于推力动机,即自己对音乐的喜好、兴趣等。
此外,项目5显示,形成音乐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原因是,学生认为自己在音乐学习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能力,这将利于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多元音乐学习目的观。实际上,音乐学习中的收获是形成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外驱动力。
4.音乐自主学习心理增强
项目6中,44.5%的学生获得音乐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电视等外界媒体”,这大大超过了“音乐课堂”选项的比例,这是网络信息时代初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要求教师不断地获取知识、信息,并将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社会音乐文化有机地结合。
此外,在项目10的音乐欣赏学习选项中,50.7%的学生喜欢自主感受的方式,38.7%的学生喜欢以多种方式欣赏音乐,仅10.6%的学生喜欢老师单纯的讲解。可见,初中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完全停留在感官刺激上,他们渴望自主地感受、体验音乐,用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需要适度自由的空间进行自主体验,并希望能自由地进行想象和联想,以自主的方式享受音乐审美的乐趣,而不是教师单纯理性的讲解。
5.大部分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见下表)
项目7显示,74.3%的学生认为学习识谱有必要,说明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项目8、项目9说明,喜欢学习简谱的学生多于喜欢学习五线谱的学生。在学习唱歌时,选择“跟旋律直接唱词”的多于选择其他学唱方式的。
6.大部分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不强,缺乏自信心(见下表)
初中生在音乐表现中具有一定的矛盾心理。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主动表演的学生仅占28.6%,这类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自信乐观;而犹豫不决、需要教师和同学鼓励的占51.4%;还有20%的学生坚持不表演或有其他表现。他们的活动参与性比小学阶段要低。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表演锻炼的机会,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但又害怕失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萌生羞涩感,从而产生矛盾心理,往往需要在教师鼓励、引导下才能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1.激发学生兴趣,巩固音乐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没有音乐学习的兴趣,就没有音乐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更谈不上音乐学习的主动性。音乐教育没有升学考试外力的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这也是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本次调查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音乐是出于自己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但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的程度大大超过喜欢音乐课?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交响音乐不感兴趣?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虽然认为有必要学习识谱,但又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喜欢识谱学习?这些心理现象说明了我们的音乐教育本身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教材内容过于老套、单一,教学方法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教育的审美性,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所有这些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动机效力。
因此,当代音乐教育应该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多元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渠道、多方面地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开设有关流行音乐的专题讲座,把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的表现方式、审美方式等,进行生动的横向对比,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和交响音乐。此外,要拓展音乐课堂的空间,把音乐课堂与社会音乐活动、网络音乐资源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提升音乐课堂的内部诱因,增加音乐课堂魅力,以巩固学生喜爱音乐的原始动机,并将学生的其他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内外结合,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动机效力。
2.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提倡自主学习
初中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需要,渴望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他们喜欢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喜欢质疑和争辩,从而产生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初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随着想象力与思辨能力的发展,对自己的音乐学习也会提出新问题、新见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不论是歌唱教学、识谱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不宜用枯燥的理论束缚学生,要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想象与创造,要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生活性的教学素材,吸引学生主动地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感受成功的喜悦
音乐学习应该是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应力求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情感不断丰富、知识技能逐步提高。音乐实践活动涉及认知、记忆、想象、直觉等多种心理要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及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信心。音乐教师应采取平等、协作的态度,营造符合学生心理的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紧张矛盾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较之小学生有较大的变化,在音乐教学中必须予以重视。在音乐教育中,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