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王德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王德春

山东省青州市益都街道马官小学 262509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主要目标应该放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喜欢自由思考问题”等,看上去不是直接的创新教育,但它却是“创新素质”的源头活水。因此,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引导 激发 创造 创新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培育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根据本人多年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教师应该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失去空间想象的机会,使学生的活动缺失自主性。为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自主探索,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与发挥。

二、鼓励好奇生疑,激发创新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

三、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支配着创新活动,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创新性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于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即教学大致经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对假设进行推理—验证”五个阶段。这种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四、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中许多有趣的规律、迷人的魅力,是很难单纯地从课本中领略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拓展书本知识。数学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在实践活动中,特别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将一块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木板锯成直径为2分米的圆形板,可以锯几块?”墨守成规的学生用正方形面积除以圆形面积,算出可以锯5块,脑子灵活的学生考虑到实际,摆圆片试验知可以锯4块。别出心裁的方法,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效果的考核机制要创新

教育教学过程中总要设置一些考核机制,否则,对教学成果无法作出量化的比较。但在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时,不要偏重于学生的分数,重要的是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课堂上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多种的优化组合。对于学生成绩的考核也要既看结果,又要看其学习过程中所取得可圈可点、出众亮丽之处,要建立“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教学结构,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性的考核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励他们不断创新的欲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还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宝凤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2]黄秀玉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

[3]刘明星 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法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

论文作者:王德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_王德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