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试论论文,规律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协调控制规律。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两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所施加的自觉影响。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的,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它具有可控性和有序性的特点。所谓有序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不是盲目地搬用现存的客观环境,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人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精心选择、加工、改造、重组的环境。因此,它不像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那样零乱、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的整体,它对思想政治对象思想的影响是自觉的。在正常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内的各种环境因素所施加的影响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可能出现这些环境因素的不协调,而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期,这些环境因素更容易出现差异,甚至对立和冲突。如一个单位内可能出现党政所施加的环境影响的不一致,也可能出现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之间所施加的环境影响的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内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自觉的协调和整合,使之形成“合力”。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的自发影响。“大环境”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产生影响的环境。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结构性要素。自然环境是指和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就其覆盖面而言,可分为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一般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学文化环境等;中观环境一般包括社区环境、媒介环境等;微观环境一般包括工作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是未经思想政治工作主体选择、加工、改造、重组的自发地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产生影响的环境。它是一个极为广泛而复杂的环境系统,它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工作对象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自发性、无序性等特点。这些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协调控制、抑制和消除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自发影响中的消极影响,利用并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使之与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促使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朝着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因此,协调控制规律就是要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的无序性、自发性与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有序性、自觉性之间的矛盾,是协调控制思想政治工作“大环境”的无序性、自发性影响与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的有序性、自觉性影响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其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信息,并对它们已经或可能对工作对象产生的自发的影响做出科学分析、判断和预测。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自发影响中的积极因素,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抵制和消除各种自发影响中的消极因素。与此同时也应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小环境”,使之目标一致,形成“合力”。
能动受动规律。所谓能动受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能动的活动,又是受动的产物,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是能动与受动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环境论认为,在实践中,人具有接受环境影响的一面,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活,必须接受为自己准备好的环境,并受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人本身具有主体能动作用,他能反作用于环境,积极能动地影响客观环境。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既有能动的方面,又有受动的方面。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能动与受动的辩证统一。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根据其工作的目的和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利用、改造环境,创造出适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对客观环境积极能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环境建设中的自主性。自主就是自主、自动、自决、自律,对环境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思想上独立思考,行为上自我控制。自主性是主体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条件,又是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结果。自主选择的前提是要确立主体对环境的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意识。所谓自主意识就是主体对环境的独立意识,而不是盲从意识,就是主体对环境的主人意识,而不是被动的奴役意识,就是主体对外界的驾驭意识,而不是屈从意识。主体如果丧失了对环境的自主性,主体就会在环境中失去能动性,现代社会中,那些跟着感觉走的感觉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对环境的自主性造成的。所谓自主选择,就是主体对环境变化的自主把握,对环境因素的自主分辨,对环境需要的自主取舍。自主把握就是主体对环境发展变化的认识,以确立积极适应环境、支配环境的前提条件。自主分辨是指主体对复杂环境因素的分析与鉴别,是自主把握的要求。自主取舍是主体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对环境因素的接受和排除,是自主把握、自主分辨的结果。自主把握、自主分辨、自主取舍是相互联系的,充分体现了主体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的能动性,尤其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在环境建设中的能动性。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共同参与建设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都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环境建设中,既要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工作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有责,个个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所谓受动性,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在环境建设过程中的能动性不是无限的,而是有条件的,这种有条件性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变动性。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在环境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的能动性是必然的。但是任何主体的实践都是在社会和自然条件下的活动,不存在脱离这种现实条件的能动性。客观世界中主体与客体相互制约的关系,决定了人作为主体不具备无限的绝对意义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无论发展到多高的水平,作为主体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来自自然、现实社会和人自身的限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者的人也具有受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能动性和受动性总是同时存在的。其能动性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进取的过程,其受动性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者在环境建设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改造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现实过程。因此,能动性与受动性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的始终,是有机统一的过程。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既要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环境变化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又要超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原有的基础,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目标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适应与超越的辩证统一的过程。首先要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要求,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社会的变动极为敏感,并且不断地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要求调整自己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手段等来适应社会的变化,表现出非常强的社会适应性特征。一般而言上层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点上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特殊之处在于它比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反应更快,而后者如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具有更强的相对独立性,反应可以滞后,甚至滞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阶级性、政治性的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最直接地体现政治要求和完成政治任务的手段,同时,它也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只要政治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立即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其次,要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它们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特点和相互关系。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这些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这一环境建设过程中,对其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认识越深、越全面,环境建设的主动权就越大。再次,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促进人的身心和谐统一。只有当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要求相一致时,工作对象才会对环境影响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主动接受环境影响。这种适应性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不是无条件、无止境的。它要受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不然的话,它就会脱离实际,难以取得实效。但是它不能仅仅停留在适应上,应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思想政治工作现实的环境,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这是其环境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其环境建设中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要超越思想政治工作现实环境就要利用、改造旧的环境,创造出适宜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环境:一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出发,对一些还没有成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象思想又可能成为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象政治思想品德形成的环境要加以丰富和创造,使这些环境真正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过程的积极因素;二是对一些已经给思想政治工作及其对象思想带来不良影响的环境进行改造,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但是这种利用、改造、创造不是无条件的,它不能脱离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适应超越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的超越是在适应基础上的超越,适应是在超越中的适应,适应中蕴涵着超越,超越中有适应。适应超越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要求与思想政治工作现实环境矛盾运动的表现和必然结果。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过程就是从适应到超越,再到新的适应,再到新的超越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正是这一矛盾运动的变化发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