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南村小学 266736
语文学科是划归为人文社会学科之中,但我认为语文又是一门极具美感的美学学科。
语文之美,美在汉字。
鲁迅先生说,汉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在于音、形、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经沧,经久不衰。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文,再到秦代的隶书,还有柔美的柳体,不羁的狂草和端正的楷书,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以视觉上和精神上美的享受。甲骨文的“乳”字,就是一幅艺术杰作。 ,形象为一个女子跪坐在地上,双手将孩儿环抱,尽力地留有舒服的空间而不是紧紧束缚,这个字将母亲的美、爱和坚韧完美地进行了结合与表达。
再如“凤”字,甲骨文中的“凤”写成 ,形象得就像一只凤凰,凤凰是神鸟,天老说“凤鸟的样子,前面像鸿雁,后面像麒麟;蛇颈,鱼尾;鹳鹊样的额头,鸳鸯样的腮帮;龙纹,虎背;燕样的下颌,鸡样的嘴,五色全都具备。”我们可以直观地从甲骨文和金文“凤”的写法上感受到,与其说它是一个汉字,倒不如说它是一幅画,一个灵动的形象,尤其突出了它美丽的尾部的羽毛,展现了一种凤凰一飞冲天,一经出现就带来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想。
语文之美,美在古文。
古文具有简约凝练之美。直到现在,自己才慢慢懂得了古文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它非常符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简约之风,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要用很长的一段现代句子才能翻译出很短的一句古文,所以总是认为,现在人们实际上是越活越罗嗦,越过越繁琐。大约,这也是现在有人倡导回归自然,希望人们返朴归真,提倡简单生活,流行简约之美的一个原因吧。看看,就这么一句话,已经充分展示出现代人类运用语言的罗嗦之处。相比于现代文的一字一句,各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运用,古文却用它独有的凝练之美深深吸引着我们。古文的简结并不是单纯的简单,它的语言表达形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在字里行间中更体现出作者的深厚情感和丰富意境。
其实,文章也好,讲话也好,贵在简练,简练是行文的基本准则。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意则期多,字惟其少”;古人的行文非常简洁,老子的《道德篇》也不过区区五千字,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过去了,推想未来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将一直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人;苏轼的《东坡志林》,很多文章都很短,几十个字,却清丽雅致、意蕴悠长。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将后唐国主李煜抽象的愁绪以简约凝练的奔腾东去的江水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此等意象何等深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古文又具有婉约含蓄之美。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受到现当代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都选择最为直截了当的表达,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不是不好,只是缺少了一份朦胧的含蓄的美感。《上邪》中: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全文没有一句“我爱你”,却通过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的无以复加。再如民国时期印在结婚证书上的一段话:“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读来轻轻浅浅,却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温润。
史记中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典故。优秀的诗人也会顾左右而言他,落笔往往不在正面的具体的描写上,而是从侧面、对面迂回地表情达意,务求从虚中见实。如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全词共56字,无一“梅”字,但通篇透露梅花报春的信息。又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当时诗人在巴蜀,他的妻子在长安,明明是自己动了乡情,却说是妻子思念自己;而且还要更进一步,向前推进,设想相逢之日,两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语,回忆两地相思这段痛苦而甜蜜的经历。复杂而精巧的构思,正是诗人百转千回的情思的反映,难怪它能赢得天下有情人的共鸣。
古文具有独特的意象之美。意象是中国古诗词的一个重要范畴,意象是融入诗人情思的艺术形象,既有可见的物质形象,更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描绘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月在一页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扁舟……这些意象犹如点点浓墨,黑白相辅,虚实相生,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之美。
古文还具有独特的意境之美。意境之所以能引发美感,首先在于它具有丰富、生动的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现实美中的精髓,抓住了生活中能唤起某种美的感受的情感特征,是一种“情中景”。“杨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出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塑造了冲高的形象,给人以壮阔的美感。
语文是最美的存在,体悟方能感受其妙趣横生。
论文作者:柳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之美论文; 古文论文; 汉字论文; 意象论文; 形象论文; 一句论文; 意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