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东[1]2007年在《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饮食热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呈进行性增长趋势,其众多的患病人数和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并进一步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是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很有希望取得突破的研究热点。目的本课题基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导师赵进喜教授的指导下,将《内经》“壮火食气”病机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提出2型糖尿病存在火热耗伤正气的病机,可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清热益气治法进行治疗。选用临床有效的清热、益气中药配伍作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IR和继发的β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壮火食气”病机和清热益气治法的治疗作用机制,为建立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新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文献综述:全面查阅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IR的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方法,对于PPARγ的近期研究进展、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总结。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作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综述了目前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治疗中的现状,并对胰岛素抵抗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进行了探讨。由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壮火食气”病机假说和清热泻火与益气扶正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探索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医病因和病机,寻找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3.实验研究:以高脂高热量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以PPARγ配体盐酸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结果①建立动物模型:制作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FFA和高水平TNF-α等特征,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AI)明显低于正常动物,不仅表现有胰岛素抵抗,且有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后,相关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死亡率低,成功率高,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特点。②药物作用研究:在成功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于模型动物糖、脂代谢以及胰腺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效果与对照药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脂代谢指标血清生化学检测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能够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与盐酸吡格列酮效果相当。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诱导的模型动物胰腺内胰岛数目较少,胰岛形态欠规则,细胞排列紊乱,伴有细胞缺失、塌陷,盐酸吡格列酮和中药治疗能减轻胰岛病理形态损害。胰岛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模型动物胰岛β细胞胞浆中胰岛素染色颗粒减少,β细胞浅染,细胞排列松散,分布不规则,部分细胞呈空虚状态,在用药后上述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作用机制研究:在药效学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药物作用机制探讨。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血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以显着降低模型动物血TNF-α水平,效果与盐酸吡格列酮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能通过降低TNF-α水平,解除由TNF-α导致的对脂肪和肌肉细胞葡萄糖转运子(GLUT)4的表达抑制、胰岛素受体自身磷酸化及第二信使的活化抑制、刺激脂肪分解以及对胰岛β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调节等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观察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血FFA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FFA水平,作用效果与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能通过降低高FFA的脂毒性作用而达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的异常。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记分析方法研究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热、益气中药配伍可以上调模型大鼠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质表达,其作用与盐酸吡格列酮相似,提示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脂肪组织中的PPARγ,上调其基因表达,降低FFA水平,改善血脂紊乱,抑制TNF-α等炎症因子,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减轻由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血脂紊乱、高FFA、高TNF-α形成的糖脂毒性,减轻胰岛病理改变,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本研究从不同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研究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初步揭示了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的中医“壮火食气”病机特点和清热益气治法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和研究思路。
郑方遒[2]2007年在《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方法:将60只普通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气阴两虚模型组3组。气阴两虚模型组大鼠灌服中药青皮、附子,其余两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连续4周,然后用中汇糖脉康对气阴两虚模型组大鼠进行反证。以大鼠的一般状态、血糖、血脂、皮质醇、甲状腺功能(FT_3)、胰岛素水平、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a)(6-Keto-PGF_(1a))水平以及胰腺、肾脏、肾上腺和甲状腺的病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1.中药造模后气阴两虚模型组大鼠出现饮水增多、尿量增多、身体消瘦,精神萎糜,倦怠懒动,舌胖大,少津,光滑无苔等症状。2.气阴两虚模型组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叁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皮质醇、FT_3、胰岛素、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a)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气阴两虚模型组大鼠的血清甘油叁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FT_3、胰岛素、血栓素B_2值与糖尿病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气阴两虚模型组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大鼠胰腺、肾脏、肾上腺和甲状腺的病理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着改变,而气阴两虚模型组与糖尿病空白对照组间无显着改变。3、经反证后:气阴两虚模型组大鼠TG、TC、LDL、胰岛素、血栓素B_2的水平较反证前有所恢复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灌服不同性味中药的方法,以建立与临床证候相吻合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模型是切实可行的。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日益升高,它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叁大疾病,所以寻求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摆在众多医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祖国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的认识源远流长,在防
吴忆[3]2003年在《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气阴两虚型)的实验动物模型,使糖尿病中医证型动物模型规范化、标准化、为临床糖尿病的中药新药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方法:将8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和气阴两虚模型组。模型组是在链尿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血糖>16.7为成模标准)后用中药青皮、枳壳、附子造中医气阴两虚征候,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用治疗气阴两虚的中药中汇糖脉康进行反证治疗。 结果: (1)造模后出现精神萎糜,倦怠懒动,消瘦、大便秘结,舌胖大,少津,肛门温度升高,午后尤甚等症状为造模成功。 (2)观测其血脂、胰岛素水平、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_(1a)水平:①模型组血清甘油叁酯较糖尿病对照组高,差异显着,P<0.05;②模型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皮质醇无显着差异,P>0.05;③模型组FT_3较糖尿病对照组降低,差异显着,P<0.01;④模型组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高,差异显着,P<0.01;⑤模型组大鼠血栓素B_2较糖尿病对照组高,差异显着,P<0.05;6-酮前列腺素_(1a)模型组较糖尿病对照组低,差异不显着,P>0.05。 (3)应用治疗气阴两虚证的糖脉康反证后大鼠上述症状减轻,证明所造证型为气阴两虚型。 (4)①反证组血清甘油叁酯较模型组低,差异显着,P<0.05;反证组血清总胆固醇较模型组低,差异显着,P<0.01;②反证组皮质醇较模型组降低,无显着差异,P>0.05。③反证组FT_3较模型组高,无显着差异,P>0.05;④反证组血清胰岛素较模型组低,差异显着,P<0.05;⑤反证组血栓素B_2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显着,P<0.05;反证组6-酮前列腺素_(1a)较模型组略有升高,差异不显着,P>0.05。 结论:应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与糖尿病病证特点和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研制2型糖尿病证候的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中药枳壳、青皮、附子可造成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糖脉康可作反证中药,此法可推广。
姜淼[4]2006年在《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基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临床实践经验,将《内经》“壮火食气”病机理论应用于2型糖尿病IR治疗实践和实验研究,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IR存在火热伤正病机,可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用泻火补气治法进行治疗。选用临床有效的黄连人参药对作为治疗药物,观察其对2型糖尿病IR和继发的β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壮火食气”病机和泻火解毒与补气扶正治法的治疗作用,为建立中医药治疗的新理论提供基础。1文献研究:全面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I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γ研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于2型糖尿病IR的发病机理、治疗用药、研究方法;对于PPARγ的近期研究成果;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研究方法等概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综述,掌握了相关项目科研前沿动态。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IR作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切入点,综述了目前清热泻火补气扶正治法在2型糖尿病IR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对2型糖尿病IR发生发展的中医病机进行了阐述,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IR及其相关病证“壮火食气”的病机假说和泻火解毒祛邪与补气扶正相结合的治法,对于阐发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因病机,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了2型糖尿病IR的中医病机学及治法学内容。3实验研究研究目的: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以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动物模型,应用黄连人参对药对其进行干预,以吡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药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胰腺病理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PPAR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研究结果:①模型评价:成功复制了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该实验模型动物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FFA和高水平TNF-α,其胰岛素作用指数(IAI)明显低于正常动物,不仅表现IR,且有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符合2型糖尿病IR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后,其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用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可信。可操作性强,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经济成本适宜,为研究2型糖尿病及IR的理想载体。②基础药效研究:在成功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黄连人参对药对于实验性2型糖尿病IR大鼠糖、脂代谢以及胰腺病理形态学、主要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影响。糖代谢指标血清生化检测结果表明,黄连人参对药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空腹血糖水平,
李小州, 丁学屏[5]2001年在《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50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和其调整部分内分泌激素和疗效机制等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研制出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纯中药制剂—中药益气养阴复方(主要由黄芪、太子参、玉竹、黄精、玄参、生地等中药组成)。结果 治疗后患者血FBC、HbAlc和胰高血糖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IN和C肽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运用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该药安全可靠。结论 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好,疗效机制与其能调整机体的内分泌紊乱和血糖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如改善胰岛素、胰高糖素的分泌等作用有关。
刘建军[6]2010年在《复方黄芪颗粒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随着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古代对于消渴病证治的记载非常丰富,发掘其中的组方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目的在喇万英教授加减黄芪汤经验方基础上化裁建立复方黄芪颗粒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状态、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予以链尿佐菌素(streptoptocin,STZ)40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后,设立正常组(后称正常组)、糖尿病组(后称糖尿病组)、西药组(后称西药组)、中药组(后称中药组)及复方黄芪颗粒干预组(后称ACP组)(ACP01:复方黄芪颗粒高剂量干预组、ACP02:复方黄芪颗粒中剂量干预组、ACP03:复方黄芪颗粒低剂量干预组),中西药组及ACP组分别予以西药(二甲双胍)、中药(参芪降糖颗粒)、高中低剂量的复方黄芪颗粒灌胃,4w后杀鼠留取血样检测空腹血糖(FPG)、胆固醇(CHO)、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留取胰腺、肾脏等组织,固定后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一般情况:糖尿病组、西药组、中药组及ACP01~03组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出现显着多饮、多尿以及毛色枯萎、消瘦、体重不增长或下降(p<0.05)。2、糖脂代谢指标:(1)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ACP01~03组大鼠均出现显着血糖、CHO、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以及高切、低切全血粘度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西药组、中药组大鼠出现血糖、CHO、LDL-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但高切、低切全血粘度值无显着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P组大鼠降低血糖要优于西药及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干预组间比较,ACP01组血糖、HbA1c显着下降,与C2、ACP0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均出现FINS水平下降、IAI负值增加,其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与糖尿病组大鼠比较,西药组FINS水平、中药组IAI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ACP01~03组FINS水平较糖尿病组上升、IAI负值减小,其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p<0.05)。ACP01~03组血清FINS比较,其差异无显着性(p>0.05);ACP01组IAI负值增加数值与ACP02组和ACP03组比较,其差异有显着性(p<0.05)。3、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1)HE染色: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西药组、中药组、ACP01~03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显示,胰岛萎缩,胰岛细胞数明显减少,胰岛细胞肥大,β细胞大小不等;与其他组比较,ACP01组病理变化程度较轻。(2)免疫组化:正常组大鼠胰腺组织切片IGF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糖尿病组、西药组、中药组、ACP01~03组大鼠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IGF表达阳性;与其他组比较,ACP01组IGF呈弱阳性表达。结论复方黄芪颗粒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胰岛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其机制与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影响IGF表达有关。
邱乐[7]2003年在《寒凝血瘀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寒凝血瘀气滞型2型糖尿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探讨糖尿病寒凝血瘀气滞型动物模型的成模标准。方法:将8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高脂对照组、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和血瘀气滞模型组4组。对模型组大鼠灌服中药黄连9g、石膏30g,其余各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连续4周。然后用血府逐瘀汤加官桂对模型组大鼠进行反证。结果:1、中药造模后,大鼠出现多饮、多尿、消瘦、蜷缩少动、体毛无光泽、竖立、打绺、背毛减少、臀部毛色枯黄、性情暴烈、易激惹、捕捉时叫声频繁、抵抗力大、攻击行为频繁、直肠温度降低、拉尾排便、排尿、大便质稀色深、舌面干燥少苔、质暗等寒凝血瘀征象。2、血脂:寒凝血瘀组的甘油叁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正常及高脂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3、血浆皮质醇:寒凝血瘀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T_3:寒凝血瘀组明显低于正常、高脂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P<0.01。5、胰岛素:寒凝血瘀组明显低于正常、高脂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P<0.01。6、血栓素B_2:寒凝血瘀组明显高于正常、高脂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P<0.01;7、6-酮前列腺素_(1a):寒凝血瘀组明显低于正常、高脂及糖尿病空白对照组,P<0.01。8、以上指标经反证治疗后均有所恢复,其中甘油叁酯、总胆固醇、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_(1a)与反证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接近糖尿病空白对照组水平。反证治疗的成功验证了模型是寒凝血瘀型。结论:1、在传统NIDDM造模方法的基础上跟据中医理论,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来研制NIDDM的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切实可行的。2、造模中药黄连、石膏具有造成寒凝血瘀糖尿病大鼠模型的作用,并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官桂加以反证。
张业[8]2009年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证候演变与相关方药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和方剂学中的重要逻辑命题。方剂的功用不仅与方药配伍有关,还与其所作用的病证有一定的适配性,不同的病证要求针对性的治法与方药,即“法随证立,方随证变”。方剂效用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作用对象的病机与其方药配伍关系之间的关联程度,方与证之间存在有关联程度大小的问题。近些年有关方证研究主要是从静态或空间状态下证候分布的角度进行探讨,从时间纬度和疾病发展及证候动态演变角度进行研究的则很少。证候“动态时空”的特性决定从证候动态演变角度进行“方证相关”研究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思路。本课题以“方证相关”为逻辑基础,以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现代病理生理和中医关于本病病机认识、防治经验为背景,在复制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大鼠外在行为表现和对实验室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型相关的分析,探查其证候病机动态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与证候病机有不同关联程度的方药作用于模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运用关联排他即异方同证的研究方法,比较同一证候/阶段不同中医方药生物效用差异,探查方药效用与病证的关联程度,并探讨其生物学基础;最后选择与病证关联程度最高的中医药干预方药,从分子水平上探察有效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作用的部分机制。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中医方证关系研究进展;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现代研究进展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叁方面。实验研究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医证候病机动态演变规律的探究;基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医证候演变的相关中医方药干预作用比较;有效中医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作用的机制研究叁部分。研究一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中医证候病机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大鼠分为正常组(50只)与造模组(60只)。前5w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第6w造模组给予小剂量STZ(30mg/kg)腹腔注射,检测选取符合标准(FPG≥11.1mmol/L,Fins,20-40uIU/ml)的大鼠正式纳入模型组。正常组、模型组继续分别给于基础饲料、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第0w、第6w末、8w末、10w末、12w末取材,生化法测定血清FPG、TC、TG、HDL-C、LDL-C;放免法测定血清Fins、TNF-α、Leptin、IL-6,血浆cAMP、cGMP;用血流变仪测定20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结果:1)外观行为学观察:在6w-8w阶段,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眯眼、倦怠懒动,被毛脱落,饮水量增加,大便干结,尾巴出汗潮湿等征象;在9w-10w阶段,再前一阶段征象的基础上,模型组大鼠出现形体肥胖、拱背扎堆、眯眼、精神萎靡、活动迟缓、背毛油腻等表现;在11w-12w阶段,大鼠又出现被毛减少,臀毛枯黄,尾巴尖部至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瘀斑。模型组大鼠体重从第4w开始明显增加,第9w出现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2)糖代谢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PG、Fins及IRI于第6w末开始持续不断升高,至12w末达到高峰;IAI于6w末开始不断降低,至12w末降低最为显着。3)脂代谢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从8w末血清TC、LDL-C含量开始升高,至12w末升高最为显着;血清TG含量从第10w开始不断升高,至第12w末显着升高;血清HDL-C含量0-6w出现降低,第6-8w升高,于10w末有明显降低,至12w末降低最为显着。4)细胞因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NF-a、Leptin、IL-6、cAMP及cAMP/cC-MP比值于第6w末开始持续升高,至12w末达到高峰;cGMP于6w末开始下降,8w末显着下降,至12w末降低最为明显。5)血液流变学:正常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0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从第10w末开始升高,至12w末显着升高。结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的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具有中医证候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并有相应生理病理生物学指标的改变。该模型大鼠在造模较早出现IR及继IR后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叁脂血症以及血液高凝状态;其中医证候病机阶段性演变规律表现为中医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兼痰浊证→气阴两虚兼痰浊、兼血瘀证的变化。研究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基于证候病机演变相关中医方药干预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分阶段治疗观察。大鼠分为正常组(30只)与造模组(170只)。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饲料喂养,连续5w。第6w造模组给于一次性小剂量STZ(30mg/kg)腹腔注射。经筛选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模型组2、模型组3,西药组1、西药组2、西药组3,每组10只。中药干预组第一阶段30只,中药干预组第二阶段30只,中药干预组第叁阶段30只。正常组分为正常组1、正常组2、正常组3。正常各组继续给予基础饲料喂养,其他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一阶段:从第7w开始,正常组1和模型组1灌服等量蒸馏水,西药组1给予吡咯列酮(1.35mg/kg/d),将第一阶段中药干预组30只分为A方组、B方组、C方组,叁组分别给于A方(5.31g/kg/d)、B方(3.15g/kg/d)、C方(3.15g/kg/d)灌胃。连续2周。第二阶段:从第9W开始,正常组2和模型组2灌服等量蒸馏水,西药组2给予吡咯列酮(1.35mg/kg/d),将第二阶段中药干预组30只分为A+B方组、A方组、B方组,叁组分别给于A+B方(8.46g/kg/d)、A方(5.31g/kg/d)、B方(3.15g/kg/d)灌胃。连续2周。第叁阶段:从第11w开始,正常组3和模型组3灌服等量蒸馏水,西药组3给予吡咯列酮(1.35mg/kg/d),将第叁阶段中药干预组30只分为A+B+C方组、A+B方组、B+C方组,叁组分别给于A+B+C方(11.61g/kg/d)、A+B方(8.46g/kg/d)、B+C方(6.30g/kg/d)灌胃。连续2周。上述各阶段各组大鼠分别给药2周后处死,采样做相关检测。结果:第一阶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FPG、Fins、IRI明显升高,IAI明显降低;FFA、Leptin、TNF-α、IL-6明显升高;cAMP、cAMP/cGMP明显升高;E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方组、B方组、C方组大鼠血FPG、Fins、IRI和IAI;TG、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A方组大鼠血Leptin、TNF-α和cAMP、cAMP/cGMP明显降低,B方组、C方组大鼠血Leptin、TNF-α和cAMP、cAMP/cGMP无明显变化。叁方各组大鼠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明显变化,A方组、B方组大鼠内皮素含量无明显变化,C方组大鼠血内皮素含量显着降低。A方组、B方组、C方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均无明显改善。第二阶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FPG、Fins、IRI明显升高,IAI明显降低;TC、LDL-c明显升高;FFA、Leptin、TNF-α、IL-6明显升高,cAMP、cAMP/cGMP明显升高;ET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B方组大鼠血FPG、Fins、IRI明显降低,IAI明显升高;TC、LDL-c明显降低;FFA、Leptin、TNF-α水平明显降低,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内皮素含量明显降低。A方组大鼠血Fins明显降低,Leptin、TNF-α明显降低,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B方组大鼠血Fins降低,TC、FFA含量明显降低。A+B方组、A方组、B方组叁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均无明显改善。第叁阶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FPG、Fins、IRI显着升高,IAI显着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FFA、Leptin、TNF-α、IL-6均显着升高;cAMP、cAMP/cGMP明显升高;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黏度与血浆比粘度明显升高,ET含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B+C方组大鼠血FPG、Fins、IRI明显降低,IAI明显升高;TC、LDL-C明显降低;FFA、Leptin、TNF-α、IL-6明显降低;cAMP、cAMP/cGMP明显降低;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黏度与血浆比粘度明显降低,ET-1含量明显降低。A+B方组大鼠血FPG、Fins、IRI明显降低,IAI升高;TC、LDL-C明显降低;FFA、Leptin、TNF-α明显降低;cAMP、cAMP/cGMP比值明显降低;ET-1含量明显降低。B+C方组大鼠血Fins明显降低,FFA明显降低;高切、低切下的全血比黏度与血浆比粘度明显降低,ET-1含量明显降低。A+B+C方对模型大鼠胰腺病理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不同阶段体现不同治法的中医方药对模型大鼠相应证候/病证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第一阶段,比较A方、B方、C方的整体干预效应,A方对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优于B方和C方,推断A方与模型此阶段证候的关联性最大。第二阶段,比较A+B方、A方、B方的整体干预效应,以A+B方对模型大鼠此阶段的治疗作用最优,其次是A方,B方的治疗作用较差。推断A+B方与模型此阶段的病证有更高的关联程度。第叁阶段,比较A+B+C方、A+B方、B+C方的整体干预效应,以A+B+C方对模型大鼠此阶段的治疗作用最优,推断A+B+C方与大鼠模型此阶段的病证有更高的关联程度。研究叁有效中医方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疗效最好(即与病证关联程度最高)的方药——A+B+C方作用于模型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脂肪组织PPAR-r mRNA和InsR mRNA,从分子层面进行中医药作用机制探查研究。结果:有效中医方药对模型大鼠脂肪组织PPAR-r mRNA和InsR mRNA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PPAR-r mRNA和InsR 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A+B+C方组大鼠脂肪组织PPAR-r mRNA表达量都明显升高(P<0.01),InsR mRNA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60或P=0.061)。与西药组比较,A+B+C方脂肪组织PPAR-r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结论:有效中医方药A+B+C方—“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的作用机制相同,涉及脂肪组织细胞核受体PPAR-r激活和增加Ins受体。综合结果表明,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方能够显着降低模型大鼠的FPG、Fins,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FFA、Leptin、TNF-α和IL-6水平,对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有明显改善效应,其整体疗效并不逊于西药,且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脂代谢的调节、高凝状态的抑制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体现了中医复方的多环节作用特点。创新及意义:1)本研究发现以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的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具有中医证候阶段性变化及相应生理病理生物学指标改变的特点,为病证结合及动态研究方证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性模型;2)从同证异方的角度通过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相关中医方药的生物学效用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治法方药干预作用特点及与相关证候/病证的不同程度的关联程度,为理解中医方证相关及其内涵提供了一定实验依据;3)从客观实证角度论证了中医临床因证立法组方的合理性;在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中医有效干预方药防治2型糖尿病IR的作用机制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的作用相同:通过激活脂肪细胞核受体PPAR-r,增强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某些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本研究不仅为从证候演变角度开展“方证相关”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方法学探索,而且为认识理解“方证相关”及其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马丽娜[9]2017年在《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大鼠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和蛋白干预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大鼠氨基酸代谢谱的影响。方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20只),病症结合组(80只),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全程喂养,期间病症结合组灌服青皮附子(15.75 g/kg)每日一次,5w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Z(40 mg/kg)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组除外),将病症结合成模的大鼠按照血糖随机分为气阴两虚糖尿病模型组(附子青皮,15.75 g/kg),大豆蛋白组(大豆蛋白,0.5g/kg),牛奶蛋白组(牛奶蛋白,0.5 g/kg),黄连素组(黄连素,0.1 g/kg),连续灌胃给药4周。蛋白干预4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其血清,1.运用BS-1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生化指标。2.运用1H-NMR寻求对体内特征性代谢物。3.运用AQ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利用荧光检测器对血清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蛋白干预4周后,大豆蛋白、牛奶蛋白与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和血糖无明显影响。1.与气阴两虚糖尿病组比较,大豆蛋白组总蛋白(TP)、球蛋白(GLB)、血肌酐(Crea)、尿蛋白(Pro)明显升高(P<0.05),尿素氮/肌酐(BUN/CREA)、尿素(Urea)显着降低(P<0.05),牛奶蛋白组BUN/CREA显着降低(P<0.05)。2.与气阴两虚DM模型组比较,大豆蛋白组乳酸、肌酸明显降低(VIP>3),α-葡萄糖明显增加且均有显着性差异(VIP>3),牛奶蛋白组乳酸明显降低(VIP>3),α-葡萄糖明显增加且均有显着性差异(VIP>3),黄连素组β-羟异丁酸、乳酸、肌酸明显降低(VIP>3),岩藻糖、α-葡萄糖明显增加且均有显着性差异(VIP>3)。3与气阴两虚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大豆蛋白组明显增加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r>0,且VIP>1),牛奶蛋白组明显增加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甘氨酸(r>0,且VIP>1),黄连素组明显增加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牛磺酸、甘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脯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r>0,且VIP>1)。结论:蛋白灌胃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SD大鼠氨基酸代谢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找到标志性差异化合物,从而为2型糖尿病早期预警和气阴虚证侯提供实验依据。
李敬林, 王太一, 王禄增, 董天宝, 吴忆[10]2007年在《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成模标准,建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应用STZ造成大鼠糖尿病(FBG≥16.7mmol/L)后应用中药造成中医阴阳两虚;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瘀气滞证候模型。结果(1)造模后出现饮水增多、尿量增多、生长迟缓、身体消瘦、拉尾排便、排尿等糖尿病大鼠共同特征。阴阳两虚组大鼠还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阴虚热盛组大鼠出现大便干燥、舌红等征象;气阴两虚组大鼠出现精神萎糜、倦怠懒动、舌胖大,少津;血瘀气滞组大鼠还出现背毛减少、臀部毛色枯黄、性情暴烈、易激惹、捕捉时叫声频繁、抵抗力大、攻击行为频繁、大便质稀色深、舌质暗等血瘀气滞气滞的症状。(2)实验室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应用传统的糖尿病造模方法与糖尿病病证特点和中药四气五味药性理论相结合,研制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清热益气中药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D]. 王世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模型的实验研究[D]. 郑方遒.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
[3]. 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D]. 吴忆. 辽宁中医学院. 2003
[4]. 黄连人参对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D]. 姜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5]. 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观察[J]. 李小州, 丁学屏.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1
[6]. 复方黄芪颗粒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D]. 刘建军. 华北煤炭医学院. 2010
[7]. 寒凝血瘀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D]. 邱乐. 辽宁中医学院. 2003
[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证候演变与相关方药作用研究[D]. 张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9]. 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大鼠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和蛋白干预的影响[D]. 马丽娜.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10]. 2型糖尿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J]. 李敬林, 王太一, 王禄增, 董天宝, 吴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7
标签:基础医学论文; 糖尿病论文; 气阴两虚论文; 胰岛素抵抗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 动物细胞论文; 中医论文; 胰岛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