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思考论文_李克服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思考论文_李克服

李克服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胶莱镇胶莱小学 266315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所以相对语文、数学这些基础课程来说,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在教学有效性上改变和提升,就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性 科学教学

一、优化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意识是前提,而探究能力是核心,教材的运用、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如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原本的内容思路是想通过学生认识水与冰之间的关系后认识冰与蒸汽之间的关系,再由蒸汽与冰之间的关系到霜的实验,最后由实验归纳到水的三态变化规律上去。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执教,我认为这就等于老师在牵着学生“齐步走”,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自主探索发现水的三态规律。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首先,我将教材重组为三大块:第一,利用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将前一课学生研究过的“露”的形成直接导入到本课的“霜”的形成,在描述过霜、学生初步建立霜的概念后将霜的形成实验直接推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实践。第二,要求学生在做霜的形成实验中注意对比露的形成,从实践、探索、比较、分析、综合的过程中找出露、霜形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露、霜的形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寻找出水的三态相互变化规律。第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事物变化的事实、反映水在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新知和旧知的同化。其次,先实验后归纳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虽然两个实验的条件相似,但受冷的程度不一样,学生在霜的实验中能一下子找准新知的最佳生长点。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化繁为简节约时间,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空间获得新知,能准确、快速地更新认知结构。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学生和睦融洽地相处,这是顺利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生在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上比较浅显,教师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来转化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是关键所在。小学生正处于对于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现象无比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引起学生对于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进行一些科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不再枯燥,而是充满自主性和积极性。比如,通过实验来解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使科学教育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做好课前准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然而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验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学生们会出现不愿意做实验、抢着做实验、做不了实验、实验基本方法操作不当等一系列问题,而教师对此似乎也显得无能为力。追根究底,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在备课上下好功夫,以至于课堂效率低下甚至无效。除却这些不利表现,授课者教学准备不足还表现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课堂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不加考虑,课堂研究内容直接陈述,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现象如何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导思想仍然处在支配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没有得到改观,小学科学在现实的教学大环境中仍然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

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从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开始。具体来说,应该在制定整体总目标的前提下对具体每一章、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学校客观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同时准备好教学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辅助材料。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及时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进度,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深化教学,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在孩子的心中,“做”什么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亲身经历了过程,才会有真切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永远留在脑中,不可磨灭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放“活”学生手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自由支配材料,“探求知识形成”的过程;失败了,鼓励他们找出原因,再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找水喝”。

五、鼓励学生组成科学实验小组,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对于学生组成科学小组应该遵循优势互补、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动手能力、性格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分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也增进了不同特点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妙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对策[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3),130-131。

[2]张连杰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57-159。

论文作者:李克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思考论文_李克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