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1995年企业改革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995年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抓住这个机遇,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家经贸委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995年深化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紧紧抓住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三个关键,以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若干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为突破口,在转换经营机制,推动制度创新,加速结构调整,实行配套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1995年深化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是:
--推进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机制。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三法两例”(《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转机条例》、《监管条例》),着力推进面上企业的机制转换和政府的职能转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
--围绕企业制度创新,在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实行突破。特别要在明确投资主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取得突破。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实行政企分开。
--加速结构调整,坚持“三改一加强”。即把改组、改制、改造结合起来,加强企业管理。从侧重搞好单个企业转向注重搞好国有经济,以城市为依托,以支柱产业、拳头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核心,加速结构调整。在资产存量趋于合理的情况下,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举。
--同步推进企业改革和宏观配套改革,特别是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在转机建制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逐步解脱企业的历史包袱。
1995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是:
(一)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国务院批准的4项试点
①1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按《公司法》进行制度创新须与转换机制结合。一是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原则同意的《试点方案》,抓紧12个配套文件的制订,争取1995年上半年全部出台。二是试点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对自身现状和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要把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的试点方案。亏损、微利企业,要有扭亏、增利的具体措施。三是各地区、各部门要为试点企业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对试点企业进行调查,帮助企业组成好的领导班子。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要在认真实施财会“两则”,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试点企业由于政策性因素造成的过度负债,采取多种方式探索解决途径。选择部分试点企业在财政、银行、试点企业之间,进行企业债务清理和重组,使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达到合理水平。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吸纳试点企业的富余人员,为试点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四是各地经贸委和国务院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了解、掌握试点工作的情况,指导试点企业制订好试点方案和改制工作,协调有关政策性问题,抓好典型,适时总结、交流经验。
②在18个城市进行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一是要紧紧围绕主要试点内容“增资、改造、分流、破产”,实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并抓紧制订相关的配套措施。在落实关于增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规定的同时,要选择少数城市,探索财政、银行、国有企业之间进行债务重组的途径。要加大实施破产的力度。对1994年已报破产预案的企业,只要情况没有变化,要有组织地依照《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破产。逐步建立起扭亏无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通过破产被淘汰的正常机制,把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实处。争取在1995年第1季度出台18城市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二是18个城市试点要以转机建制为前提,所在省和城市要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并结合明确国有投资主体,在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上进行积极探索。三是要发挥城市在改组、改制、改造及配套改革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要把改组放在首位,以兼并、重组为主要形式,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对技术改造的政策引导,在使企业资产存量趋于合理、组织制度科学、经营机制转变的同时,以必要的技改投入,加强支柱产业,发展拳头产品,壮大骨干企业为“催化剂”,从整体上增加国有企业活力。四是要加快失业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步伐,首先安排好因破产而失业的人员,千方百计分流企业富余人员,为企业进入市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五是要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城市的整体经济素质。
③国家确定的56户企业集团试点。这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试点已进行了3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已有一定基础。1995年主要是按《监管条例》向集团公司或集团核心企业派监事会,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依据《公司法》对企业集团进行规范。要巩固和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完善和扩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进一步明确投资主体,强化产权纽带,建立健全母子公司体制。要继续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实行工、科、贸、金的结合,发展综合商社,发挥优势互补、规模效益等整体功能。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指导企业集团组建、发展的意见和管理办法。
④3户全国性总公司改建为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此项试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谨慎探索。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如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分离总公司现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构造进行国有资产运营的国家独资公司;要设计合理的产权结构,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又能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要把改组、改制、改造相结合,使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等。在此基础上,3户试点总公司要制订各自的试点实施方案,也可以委托有关研究部门参与制订,经过广泛的研讨、论证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二)需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
①政企职责分开,明确投资主体。政企职责分开包括两个方面:对国家来说,要实现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管理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对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来说,要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企业的生产经营职能与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分开。为此,要抓紧研究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体系,以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总结上海、深圳、厦门、泉州等地的实践经验,促使18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慎重地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当前,实现政企职能分开的难点在于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即国有资产的股权持股机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方案》,明确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主要是国家投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公司和企业集团的集团公司等。在上述机构未建立或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可授权某个部门(具体要有个机构)暂代行国有投资主体的权利,但对所持股企业不行使任何行政管理职能。上述投资机构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国有股权之间的换股,形成对企业的交叉持股。也可以通过吸收各类法人、境外投资者、社会团体、各类基金组织以及自然人资金方式,实现股东多元化,以形成多个股东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促使政企职责分开。不论用何种方式实行股东多元化,对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试点企业,国家都要控股。
②进行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各地经贸委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国有企业现状、结构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区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以搞好区域国有经济为着眼点,科学地选择区域经济增长的生长点,明确地区的支柱产业、龙头产品和骨干企业,以此为依据确定发展、支持、调整、淘汰等不同类型企业,提高能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左右市场的大企业(或集团)的名单,列出需并、转、淘汰的对象。根据国家和地方财力,测算调整改革的成本。以兼并为主,辅以中外合资、租赁、转让、承包和破产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住时机实现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小型国有企业改组和调整的步子可以大些,实行转让、租赁、兼并(合并)、转产、关闭、停产、破产、重组等,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配置。实施战略调整,可以首先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18城市进行,以便取得经验。
③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类试点企业首先要把富余人员从岗位上分离出来,进行转岗或待业培训,而后逐步向社会分流。18城市都要制订分流富余人员的具体方案,有条件的城市要建立支持职工分流的基金,成立待业劳动力调剂中心或各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各类试点企业,都要在内部将办社会部分与生产经营部分分离并实行独立核算,条件成熟的分步进入社会。对于企业自愿,内部、外部又具备条件的少数试点企业,可将有关社会部分直接分离进入社会。
④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企业资本金。百户试点企业要结合公司制改建,落实清产核资和“拨改贷”转增国家资本金的有关政策。要继续研究债务重组的具体操作办法,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早日出台政策性规定,在试点企业中试行。要建立起增加企业资本金的机制。增加企业自有生产经营资金要坚持企业自补为主,国家则在所得税、信贷等政策上给予鼓励;企业要合理运用“两则”赋予的理财权,将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充企业自有生产经营资金。
⑤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和高级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是建立新机制的关键性问题。经过15年的改革,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上颇有声誉的企业家,但无论从水平上、数量上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差甚远。要逐步建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选聘、考核、资格认证制度。要把对企业家与对公务员的选聘办法、考核标准区别开来。建立和完善对高级管理人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抓好《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奖惩办法》的落实,近期要对厂长(经理)普遍进行一次考核、奖惩。对确属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亏损或效益明显下降的企业厂长(经理),要坚决予以撤换,不准“易地做官”。对经营管理有方,提高了企业效益的厂长(经理)要予以重奖。逐步推行厂长(经理)年薪制。要改进和完善经理人才的培训和资历认证制度,鼓励培养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双学位的高级管理人才。要培育经理人才市场,通过竞争,造就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敬业精神、相对稳定、职业化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三)抓好面上企业改革的几项主要工作
①继续贯彻落实《企业法》和《转机条例》,加速经营机制转变。要全面地、不折不扣地落实企业14项经营权和责任,排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企业要用好自主权,搞好企业内部改革。
②抓紧贯彻《监管条例》,落实国有资产经营和监督责任。这是《转机条例》的完善和发展。两个《条例》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在“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企业经营”的原则指导下,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普遍建立资产经营责任制。1995年先选择一批大型企业作为国家派出监事会的试点,以后逐步扩大到1000户。这1000户大型企业的选定,要与国家重点抓好、搞活的企业基本一致,要包括国家控股公司、国家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的集团公司四种类型的国有独资公司。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是贯彻落实《监管条例》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抓紧修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暂行办法》,争取尽快下发。各地经贸委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及早研究有关问题,组织做好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核实资本金等基础性工作。要分析本地区不同行业的各自特点以及盈利、亏损企业的不同状况,确定先进、合理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水平,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考核办法。
③继续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促进扭亏增盈。要抓紧管理好的典型,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加强舆论宣传。要严格贯彻国家有关产品质量、产品标准、计量、财务、会计、劳动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组织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抽查和检查,对违法违章的要坚决予以处理和纠正。
(四)相关的配套改革和措施
①最重要的配套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进而进行机构改革。一是通过贯彻《监管条例》和明确投资主体,探索规范国家的监督职能和所有者职能的途径;二是改变政企职能错位的状况,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把企业办好;政府按《转机条例》下放经营权,在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把“办社会”之类本该政府管的事逐步承担起来;三是由于国家政策性原因形成的过度负债,在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选择多种途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企业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1995年要具体研究政府部门与百户试点企业政企分开的途径;试点城市可率先探索进行机构改革和培育中介机构。
②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在养老和失业保险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的社会化程度;1995年起,各类企业职工都应参加养老、失业保险,建立统筹调济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要研究解决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金来源问题。要加快18城市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制订本市改革方案并正式实施。二是制订破产企业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社会统筹的方法并实施。三是从1995年起步,用3年时间,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社会化,退休金改由银行或保险机构发放。四是建立社会监督机构,明确责权。
③健全市场体系。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进行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1995年的重点是搞好生产和流通、内贸和外贸的结合,继续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要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壁垒,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暴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积极组建和完善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
④继续完善财税、金融、投资等项宏观体制改革。企业改革和这几项宏观体制改革相互促进,相辅相成。1995年在全面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改革,进一步完善税收体系,加快专业银行企业化的进程。
各级经贸委和有关部门要制订出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规划
制订规划要把握以下原则:第一,规划要充分体现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实现政企分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使改革与发展,改组、改制、改造相统一。第二,规划要明确重点抓好的企业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关措施。第三,规划要提出分步实施的意见,远粗近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企业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搞好企业改革试点,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各地经贸委要积极与体改委等有关部门配合,主动协调,共同做好工作。要充分发挥中央各部门、地方、企业、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都来关心、支持、参与企业改革。尤其要发挥理论研究、舆论宣传的作用,造成企业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广大职工是企业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要动员千千万万个国有企业和亿万职工投身于企业改革,主动打好这场攻坚战。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总结改革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认真组织交流推广。
标签: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国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