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术期刊的原创助推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使命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之一。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在憧憬着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美好图景。而在各个层面的创新之中,原创(即首创、原始创新、源头创新)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和价值: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和能力,能够像催化剂一样渗透在各种创新和创造活动之中,升华为一种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并内化为我们国家和民族自主创新的核心动力。但是,原创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又具有某种脆弱性,迫切需要一种“助推”的力量来培育和支持,才能成活、成长,进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感于此,2003年1月,在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新春恳谈会上,胡之璧、范立础、胡学超等院士和知名专家发出“助推原创性研究”的呼唤,道出了学术界的共同心声[1]。而在这方面,学术期刊担负着重要使命。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1 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与学术期刊的社会历史使命
1.1 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
在目前我国的诸多领域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镇的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居于突出地位、对原创精神损害最大的是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学者和学术期刊方面均有所体现。
1.1.1 学风问题的凸显
毋庸讳言,当下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着诸多弊端,致使诸如学术商品化、金钱腐蚀、权力扭曲、数字霸权、烦琐量化,以及学科壁垒、重“学”轻“术”[1,2]等不良现象大量滋生。尤其是在学术“GDP”科研管理模式直接催化下大量衍生的学术泡沫,更是挤占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埋没了许多珍贵的原创性学术人才和成果,造成了十分严峻的后果。对此,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尖锐地指出:“国家每年花费巨额资金投入科学研究,换来的却是大量的‘垃圾’论文,真正的科技创新却严重不足”[3],可谓痛心疾首而隐藏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和深层的,正是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具体而言,是学术浮躁、学术功利等不良学风在作祟。
学术研究中的不良学风,严重恶化了我国的学术生态、败坏了我国的学术风气,腐蚀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对此,季羡林先生曾振聋发聩地指出:“用一句旧话来说,也许可以称之为‘危急存亡之秋’——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爆炸’,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日千里地在向前飞奔。稍一疏忽,立即落伍”[4]。
解决学术研究中的学风问题主要靠学术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他律,二者在学者和学术期刊两个方面均应得到体现,但各所侧重。学术道德自律主要是对于学者来说的,要求其严于律己,自觉地遵守宪法、法律和秩序,具有坚贞的学术操守和坚定学术信念,勇于追求真理、批判谬误,敢于扬弃旧义、创立新知[5];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唾弃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行为;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和学术创造成果,反对抄袭剽窃行为。他律则主要是学术规范对学者学术研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在这方面,作为“天下之公器”的学术期刊负有重要责任。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文件(如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科技部2006年发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这些文件对于我国学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1.1.2 学风问题在学术期刊上的体现
学风问题在学术期刊上最突出的体现是期刊所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国际影响力方面(通常用在国际上被检索、收录和引用的情况来衡量)。据有关统计结果,过去十余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大幅度增长,2006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有关专家尖锐地指出“我国科技论文质量提高赶不上数量跃进”,“多数论文发表后没有获得任何‘反响’”[6]。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SSCI收录的我国作者发表的社会科学论文总体上比较少(2006年仅1965篇),而其中大陆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数量又严重偏低(仅为497篇),远远低于同年被SCI、EI和ISTP收录的我国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数量(17.2万篇)[7]。这足以说明我国学术期刊(尤其是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发表创新性成果方面还比较滞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学术泡沫现象。
诚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研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如有关专家曾指出的,“我国科研在低水平上的大量重复,导致许多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的文章”[8]。但是,一些学术期刊抵挡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大量刊发质量不高的“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任务稿”,致使作为珍稀学术资源的原创性论文未能及时发表、甚至被埋没的现象无疑也是大量存在的。这就使得我国原本就相对不足的原创性成果生存和发展比较艰难,难以实现其对相关研究领域学术创新的“突破”、“引领”和“催化”作用。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术期刊编辑放弃或懈怠职业道德自律,致使职业道德失守;二是缺乏相关的更高层面学术规范他律,致使这种不良现象蔓延、发展,成为一种风气。
1.2 学术期刊的社会历史使命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责任,学术期刊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尤其是作为学术共同体守门人、把关者的学术期刊编辑,更应当“具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因循守旧,要勇于开拓”[9],忠实履行自己的使命,明确助推原创性研究的崇高价值取向。
1.2.1 学术期刊的一般使命
从学术期刊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看,学术期刊的一般使命可概括为:发扬学术民主、推行法制建设,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他律,为传播科学文化事业的丰硕成果,推出优秀科学文化人才,营造公正、公平、平等的学术生态和民主、宽容、和谐和学术话语氛围而奋斗。为了履行这一崇高使命,就需要严格依法办刊,建章立制严密治刊,大力加强学风、编风建设,努力敝到学风正派、编风严谨,甘于奉献、务实求真,勇于进取、开拓创新。谁能够忠实履行这些责任,能够深刻认识和严格遵循学术期刊特有的规律,办出自己的特点,谁就具有强劲的学术生命力,就能够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在这方面,国际上最成功的典型例子有“Sciense”,“Nature”,“Phys.Rev.”等;而在国内,也有一些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期刊,如2006年我国大陆被SCI收录的75种科技期刊、被EI收录的163种科技期刊和被SSCI收录的CHINA & WORLDECONMY(《中国与世界经济》)等[7])。反之,则将误入歧途,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学术竞争中逐渐式微。而在学术期刊的一般使命之上,还有一种尤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原创助推使命。
1.2.2 学术期刊的原创助推使命
助推原创是学术期刊办刊宗旨题中应有之义,但同时又是学术期刊核心价值取向之所在。有关专家指出,“原创是书报刊的灵魂”,尤其是期刊的灵魂[10]。那么,对于以学术创新为使命、以“科学发现优先权”为最高价值追求、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职能的学术共同体前沿阵地[11]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国家创新体系功能高度匹配的学术期刊[12]而言,助推原创无疑更应该是灵魂。“立言可以不朽”。一篇富含原创精神和原创成果的学术论文,往往蕴含着科学文化发现的先机;而其撰成和传播,则能够在某一领域推进人类发现相对真理的步伐。古人称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3],实不为过。在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今,可以说,助推原创是学术期刊最为崇高、义不容辞的使命。谁能够忠实履行这一使命,谁就能够为国家、民族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而如果在这一庄严神圣的使命面前退却萎缩、消极懈怠,就会贻误历史的重托、人民的厚望和时代的重任。在当前我国学术界问题突出而责任重大的环境下,学术期刊更应当勇敢地承担起助推原创的崇高使命,努力发表原创性成果,奖掖后进人才,使学术研究的真谛薪尽火传。
2 学术期刊应该如何履行助推原创的崇高使命
笔者认为,学术期刊要履行助推原创的崇高使命,需要具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助推原创使命的构成,并分部做好相应的工作。应当在“助推原创”的旗帜下,体现出编辑工作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编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变被动角色为主动角色,通过严格、公正、客观的学术审查和同行评议等,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履行自己助推原创的使命。
2.1 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助推器
当下学术期刊所面临的稿源复杂多样、鱼龙混杂,原创性的稿件往往被淹没在各种稿源之中,难以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学术期刊具有甄别的眼光和鲜明的态度,认真严格地进行稿件取舍。
首要和根本的是甄别文章的应景性与科研性[14]。随着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心态的兴起,当下应景性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这样的文章是极其有害的,是学术泡沫产生的主要根源,正所谓“研究‘繁荣’的背后,‘学术泡沫’纷飞”[15]。因此,学术期刊首先要严格判别文章的应景性与科研性,激浊扬清,坚决遏制前者、扶持后者,把好这最重要的第一道关口。在此基础上,学术期刊还应严格甄别文章的重复性与创新性,果断舍弃重复性的文章,选择有创新点的文章;甄别文章的验证性与原创性,优先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从而形成助推原创的鲜明导向。
在这方面,国内一些著名期刊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自然科学领域的《岩石学报》“以创新推动跨越”,“编委会、编辑部与广大作者用智慧和勤奋的劳动,共同努力创造”,跟踪前沿热点,突出反映战略重点问题,使期刊影响力逐年剧增,以中文版国际影响因子跨入国际同类期刊前列[16]。社会科学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渴望能够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直接对话,亲手扪摸他们的心灵,亲自梳理他们的思想”“渴望一本专业期刊及其编辑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于志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从书前言》)[17]的精神风貌,打破狭隘的学科界限,以“人力资源”视野广开稿源,开设“综合研究”“新思维”等栏目,开拓学术空间,培育教育思想成果,在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等战略性研究领域发表了一些原创的学术论文(据2008年8月30日CNKI有关最新检索结果,相关发文量及其学术影响力均居前列)。在交叉学科领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坚持报道内容的创新性和现实性,并“紧跟资源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当前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重点报道跨学科、综合性、交叉性以及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18],形成鲜明特色,使刊物在国内同时为CSCD和CSSCI收录,在国际上先后被EI和CA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广大学术期刊应当学习这些期刊的精神和经验,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助推器,为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2 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精神的催化剂
虽然创造出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相当不容易,但是原创性学术精神却是一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因为“学术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做学问仅仅停留在对前人和外界理论观点的介绍、理解、诠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倡深入的原创性的研究。”[19]对于以助推原创为崇高使命的学术期刊来说,它不仅应当成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助推器,而且应当成为原创性学术精神的催化剂,通过自己的学术导向、稿件取舍、选题策划,努力激发和弘扬原创性学术精神,引导读者和作者像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倡的那样“具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20],克服一切畏难、唯上、惟权威的情绪和无所事事的思想,力戒学术研究中的功利化和浮躁心态,增强创新意识,开辟新的视角,努力进行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填补原有的学术空白,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创造出富有前瞻性、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著名学术期刊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紧随科学学在中国的诞生而创刊”,鼎力助推学科发展,刊发大量相关学术论文,“在推进科学学的学科建设与前沿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1]。又如《自然辩证法通讯》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的旨趣,“广纳四海学术翘楚,化育中国思想嚆失”,助推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22]。《职业技术教育》编辑群体把“激荡思想,理性成长”,“记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精神历程”作为自己的办刊目标,“既用激情办刊,更用思想办刊”,在编辑和报道中处处体现学术智慧和开拓精神,使刊物“一直保持较高的声誉”(王明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研究报告从书总序》)[17]。广大学术期刊应当学习这些期刊的精神和经验,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精神的催化剂,为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
2.3 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出成果和出人才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创造主体,原创性学术人才是一种珍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而他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初登学坛时往往也具有某种稚嫩性,特别需要一个宽松、友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悉心的呵护和培育,才能逐渐成长、成熟、成才。在这方面,学术期刊也承担着艰巨的责任。而要履行好这项责任,关键是要克服“门第观念”,不以作者所在单位、职称、学历和专业资历设置门槛,公平地对待一切作者,给所有作者以展现原创性素质、发表原创性学术成果的平等机会。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些名刊大刊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如,《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多年来一直秉承创办人许菊先生“全心全意为读者、作者服务”“依靠科技界同行的全力支持,依靠广大读者、作者共同办刊”的办刊方针[23],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待来稿,通过严格的专家审稿体系和编辑处理体系,对稿件从内容到形式给予细致入微的评审,为作者的学术成长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帮助和指导;《编辑学报》编辑部则以快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向作者及时反馈稿件评审信息,指导作者修改完善稿件,两者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原创精神和原创能力、卓有建树的学术期刊编辑和科技期刊研究作者群体,影响因子在相关领域均居遥遥领先地位[24]。《自然辩证法通讯》始终坚持“不论职位高低,不问名气大小,不管关系亲疏,不计人情厚薄,不图感谢回报,不齿献金送礼”“唯质是视,量质录用”的办刊原则,致力于培养该领域原创性学术人才队伍,使之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质到量不断发展,也使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科学学的新生力量,成为科学学在中国成长与成熟的重要标志”[19]。广大学术期刊应当学习这些期刊精神和经验,努力成为原创性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为原创性学术成果的不断涌现提供汩汩不息的“源头活水”。
3 期待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传播媒体,学术期刊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而是受着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术共同体。学术期刊是学术共同体的前沿阵地和展示窗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术共同体的整体形象。学术期刊的种种失范现象,往往是学术共同体中各种相应矛盾的反映。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无疑是比较滞后的。受行政的、经济的、社会的种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学术的独立性、客观性、非功利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因而难以履行社会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职责。鉴于此,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努力推进这方面的工作,尽快建立权威性的学术共同体,明确其发现真理、追求原创的核心价值取向和独立、自主、自治的社会地位,提供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包括借助CNKI等强大、先进的检索系统,建立独立、客观、非功利性的学术评价体系),成立受理对有关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进行指控、调查和处理的机构等,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他律”环境。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已有成功的范例,可供借鉴。
4 结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术期刊助推原创就像浪里淘沙、沙里淘金一样,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但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作。我们坚信,只要我国的学术期刊能够牢固树立以原创为最高追求的价值取向,荡涤学术泡沫、拒绝学术垃圾,努力助推各个领域的原创性学术研究,不断推出原创性人才和成果,大力弘扬原创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卓越贡献。这是我们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的崇高追求。
收稿日期:2008-03-24
修回日期:200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