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云经济思想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思想论文,经济论文,陈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陈云经济思想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创立和建设方面,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早在1944年,陈云就主持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党中央委派赴东北参与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工作,后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委和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东北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全国解放后,陈云又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每当全国经济遇到全局性严重困难之时,陈云都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党中央或国务院财政经济工作方面的最高领导,以卓越的才干,娴熟地实施他深谋远虑、成竹在胸的方案,很快达到由乱到治,经济重现繁荣。其间,陈云因坚持真理而几度遭到冷遇,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排斥于中央政治局之外。但在党的八大以前,陈云在党中央、毛泽东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下,直接指挥调度全局财政经济工作,八大以后至1969年,一直任党中央副主席,在党的九大上被排斥于中央政治局工作之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再度出任党中央副主席。陈云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长期居于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他经济思想和经济决策的正确性,经受住了实践的反复检验,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公认。因此,无论陈云是否居于财政经济工作的最高领导岗位,他的经济思想和由他主持作出的重大决策,仍然在重重阻力下得到了贯彻或部分贯彻。陈云在文化大革命赋闲期间,充分利用他投身革命事业40多年来难得的闲暇时间,系统而有重点地重新学习《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了深刻的理性思考,而且深入研究了如何克服片面理解自力更生的消极影响,同资本主义打交道,外贸工作方向转移,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有效地占领国际市场,把中国经济纳入国际经济之中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左的指导思想总体上得到纠正,全党、全国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理论反思。其间,陈云对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独到的研究和深思熟虑的思考,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各个方面的规律和规律体系的理性认识,达到了系统化高度,在此基础上,他用言简意赅的文字把客观经济规律和如何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认识,高度概括为一般原则。 如1980 年12月1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发言中,就历史经验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对策,提出的14条方针,都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反复证明是正确的,因而也是完全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原则。邓小平高度评价说:“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的总结了我国三十一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1〕陈云在退出党中央领导岗位和退休之后, 不仅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现实经济运行的关键性问题上,及时向党中央提出重要建议。如1988年10月8日,他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 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和工业,必须保护和及时积蓄生产力;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经济权威作基础;永远不打赤字财政;历史上成功的经验现在不应该全部照搬;好事要办,又要量力而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幅度;在克服财政经济困难中,要加强和依靠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作用。后来,他还建议党中央,“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考虑战略的问题。”〔2〕陈云“一直很注意特区建设, 认为特区要办,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特区办好。”〔3〕
陈云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建设经济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不仅为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经济建设的一般原则和长期的指导方针,而且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丰富经验和崇高品德,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的巨大力量”〔4〕。
二、国内陈云经济思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新中成立至今,国内陈云经济思想研究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的较短时间,由于陈云在领导恢复经济,主持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组织大规模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表现出来的卓越才干,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公认和高度评价,特别是陈云在党的八大会议发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模式,受到了大会的重视,并被大会决议所采纳,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认识在中国特定条件下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编制1957年的建设计划和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也发挥了指导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人民日报》等少数报刊发表了一些宣传陈云和宣传学习陈云经济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如学习按比例发展规律、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等方面的体会文章和陈云就一些问题的答记者问。党的八大制定了正确路线,开创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的局面的形势下,陈云经济思想的学习和宣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1958年1月3日,在南宁和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连续严厉批判在冒进,说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犯了政治方向的错误。1958年5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设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实际上否定了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正确路线,否定了八大总结的前八年的成功经验,也使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遭到了破坏,从此经济建设转上了大跃进的道路。〔5〕在这种形势之下,以综合平衡、 按比例发展为核心的陈云经济思想的宣传和研究,也就被迫中断了。此后20年中,国内陈云经济思想和其他思想的研究中断。这一阶段因为时间很短,形成的成果数量极少,所以历来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
第二阶段,8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一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经历了多次曲折之后,正在进行全民族的大反思,在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和建设的规律。1958年以后的20多年中,由于各种原因,陈云的经济论著很少面世,人们对陈云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了解甚少。80年代初,在全民族反思过去的曲折,探索现实发展之际,《陈云文稿选编》在内部发行,不仅为全党提供了深入反思的理论武器和史料,而且使人们了解到了在曲折和动乱的大环境中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多方面的正确主张,并以这些正确的主张和理论研究现实经济生活,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报刊,相继发表了大量学习和宣传陈云经济思想的论著,很快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学习和宣传陈云经济思想的高潮。由于《陈云文稿选编》发行后的时间有限,所以对陈云经济思想研究的深度不足,绝大多数成果处于宣传和介绍陈云经济思想个别观点和思想的阶段。只有少数著述比较全面,比较有深度。
这一阶段对陈云研究的成果虽大多属于介绍性宣传类型,但毕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陈云经济思想第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宣传和学习。同时,这一阶段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积蓄了一批陈云研究的专门人才,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深、关心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工作,从此开始深入研究陈云的思想理论,逐步成长为中国陈云研究方面的骨干。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由于上阶段广泛宣传奠定的思想基础和形成的研究队伍等条件,80年代中期以后,陈云研究进入了纵深发展阶段。主要特点,一是发表的成果从宣传、介绍类型转向了理论研究类型;二是陈云思想研究开始走向了专业化分工,出现哲学思想、党建理论、经济思想、文艺思想、军事思想等方面专业性质明显的著述,其中陈云经济思想研究的著述较多。三是出版了一批比较有份量的专著。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除了国内出版的各方面的专著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995年北京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征集到的近500 篇论文,其中精华之作84篇,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1996年4 月出版(书名《陈云和他的事业》)。这部论文集所载各类论文,涉及时间跨度大,内容包括陈云思想的各个方面和生平的各个阶段,反映了国内陈云研究的总体状况,荟萃了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由此论文集也可窥见陈云经济思想研究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陈云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发展关系、地位研究,还有较大的局限性;陈云经济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份量不够;陈云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研究还很不系统;特别对如何坚持陈云经济思想长期的指导方针的地位研究较少;对陈云经济思想和周恩来、邓小平经济思想比较研究尚未涉及,等等。这些不足,很有必要在继续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弥补。
三、关于陈云经济思想的提法
关于提陈云经济思想还是提陈云经济论著,这个问题,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80年代初,我反复研究已出版内部发行的陈云的两部文稿感到思想十分丰富,体系完整,因而在我的研究和发表的著述中,一直使用陈云经济思想的提法。此间理论界也比较普遍采用这一提法。关梦觉先生则用陈云同志经济思想的提法。大约在1983年,我向中央党校《中共党史研究》投过一篇系统研究陈云与资产阶级打交道思想的文稿,其中有陈云经济思想的提法。后来,该刊将作了大量精细的修改的文稿作了退稿处理。退稿信中说:陈云本人不同意陈云经济思想的提法。我于1988年出版的《陈云经济论著研究》一书,书稿原名为《陈云经济思想研究》。后书稿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呈陈云同志办公室,陈云同志办公室批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审阅,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办公室复函河南人民出版社,在对本书稿总体肯定的同时,明确要求将书名改为《陈云经济论著研究》。这个意见,证实了《中共党史研究》传达的信息是准确的。
究竟提陈云经济思想好,还是提陈云经济论著好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什么就用什么提法。
论著一般是指议论性的著述,思想则是成体系的理性认识。陈云的经济著述中,确有一部分是议论性著作,但陈云的经济著述更大的内容则是对在中国特定条件下,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科学系统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结晶,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高度抽象而成的公理式一般原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长期的指导方针。还有相当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十分明显,陈云经济著述的确是成体系的理性认识,而且涉及范围之广,思想之深,论述之精辟,预测之精确,操作之可行,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都屈指可数。所以,称之为陈云经济思想绝无任何拔高之嫌,而是完全符合实际和恰如其分的。江泽民总书记十分肯定地指出:“建国初期,他(指陈云——引者注)提出过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6 〕倪志福同志也指出:陈云“把他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留给了我们”,“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研究、宣传他的思想”〔7〕同时,陈云经济思想的提法, 已为理论界所普遍采用。
四、深入学习和研究陈云经济思想势在必行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陈云思想和各个方面,渗透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精神。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交往日益增多的条件下,深入学习陈云的经济思想,就能学到在复杂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强化党的领导的成功经验,学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威力,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使我国成为坚强的社会主义堡垒,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第一。
第二,是深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探索不发达条件下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在许多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重大曲折,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较强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迅速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等等,对我们来说,许多方面又面临着全新的课题。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于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高度集中现存力量,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壮大自己,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体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独到认识。深入学习陈云经济思想,可以学习这些成功经验,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把握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不走或少走弯路,或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三,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的近50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国民经济按比例稳定发展的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远远高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得到体现。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按比例稳定发展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此间实践还证明,凡是遵循陈云经济思想,按照陈云的主张办事之时,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之际,国民经济就实现按比例稳定发展;凡陈云的经济思想被搁置,陈云的正确主张遭到排斥就是违背客观规律之际,国民经济比例就失调,发展就出现波折。这绝不是人为地制造新的两个凡是,而是客观存在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因为陈云对实事认识的清楚,认识的全面,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刻,把握的准确。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从理论的深层次上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针对新的形势,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14条原则。邓小平高度评价说“这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历任的主要领导同志,也发表过相同的意见。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领导同志,也明确表示过相同的态度。1996年6月13日, 在中共中央举行的《陈云文选》(1—3卷)、《陈云》画册出版暨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高度评价了陈云各个时期的一系列主张和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之后,十分肯定地指出:“陈云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原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长期的重要指导意义。”〔8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模远比过去更大,情况也远比过去复杂。但是,陈云所概括出来的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按比例是最快的速度;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有计划调节,又要有市场调节;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必须改革;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干预;必须综合平衡;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同资本主义打交道,既要欢迎,又要警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及时注意和消除消极因素;特区要总结经验,务必办好;建立中央的权威等一系列重大原则,仍然适应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党必须坚定地贯彻邓小平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把陈云经济思想及其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长期的指导方针,贯彻到决策和实践之中。因此,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陈云的经济思想,而且需要对陈云经济思想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
第四,是坚持真理,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需要。当前,社会风气不正,已成为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之深恶痛绝。社会风气不正的核心,是党风不正。陈云郑重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9 〕端正党风极为重要的一条是不但要认识真理,还要敢于在任何情况下坚持真理。在党内生活正常的情况下,坚持真理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党的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个人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坚持真理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早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云就作了题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发言。陈云不仅是这样讲的,更是一贯身体力行,在长期的实践中,无论是在党内生活正常还是不正常的条件下,陈云始终言行一致,始终坚持真理。早在1954年6月, 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中,就明确提出“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并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和研究综合比例和各方面比例关系的方向,还提出了著名的综合论的基本原则。〔10〕在他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长期实践中,他坚持把综合平衡论贯彻于他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也贯彻于他主持财政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之中。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中说:“我们的计划经济,又平衡又不平衡。平衡是暂时,有条件的。不打破平衡,那是不行的。我们的经济问题,究竟是进,还是退?有进有退,主要的还是进,但不是直线前进,而是波浪式的前进,要促进,不要促退。 ”〔11〕实际上对综合平衡提出了批评。1957年1月18日,陈云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力论,不仅强调“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12〕而且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必须贯彻综合平衡原则。从1958年1月起, 毛泽东连续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等场合,多次严厉批评1956年反冒进,说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的结果又出了个右倾。”〔13〕但是,即使在连续多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厉的批评之下,陈云仍然坚持按照综合平衡的原则安排国民经济。历史在这个问题上的是非已经作出了客观的评判,历史也证明:陈云是坚持真理的楷模。所以,学习陈云经济思想,是学习坚持真理勇气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天端正党风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注释:
〔1〕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354页。
〔2〕《陈云文选》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3卷,第377页。
〔3〕《陈云文选》第3卷,第397页。
〔4〕江泽民:《在〈陈云文选〉(1—3卷)、 〈陈云画册出版发行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陈云和他的事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4页。
〔5〕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第416—417页。
〔6〕、〔7〕、〔8〕见:《陈云和他的事业》,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3页,第6页,第4页。
〔9〕、〔12〕《陈云文选》第3卷,第273页,第52页。
〔10〕《陈云文选》第2卷,第241—242页。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181页。
〔1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版,第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