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一种行动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同体论文,班主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要解决班主任面临的知识结构老化、管理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加大、教育对象复杂等难题,方法之一就是建构一个学习、合作与分享的群体,一个互相信任、共进的群体,这个群体便是班主任学习共同体。
一、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共同体(Community)这个词汇最初是一个社会学概念,1881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滕尼斯在其社会学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将共同体从社会的概念中分离出来,确定为人类群体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类型。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其有两个解释: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二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1990年有美国教育学者将“共同体”一词引入教育领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ies),意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本文引申此概念,对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作如下的定义性描述: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是班主任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发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团体,它是由学习者(即班主任)及其助学者(包括教育专家、学校领导、骨干班主任等)共同构成的,他们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需要在诸多资源的支持下,与同行、管理专家、学校领导等展开充分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共享,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形式的合作,产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班主任的业务发展需要、知识补充需要、问题解决需要、情感社交需要,以及一些实践中产生的真实任务使得学会学习和合作越来越重要。由于群体成员的不同知识、专长以及群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需求,在群体中交流、共享与创生,既提升了班主任个体的经验,又交汇融合了班主任群体的知识,实现管理经验的分享和资源共享,形成群体工作绩效的增量,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推动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二、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中的多元角色
除了作为普遍意义上的施教者的角色之外,与传统学校组织中的班主任有所不同的是,学习共同体中的班主任还担当着学习者、领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反思者角色。
1.作为学习者的班主任
学习是班主任学习共同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班主任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学习与工作密不可分,班主任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工作化的学习,是班主任劳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习不必脱离工作环境,不需专门抽出时间,而是始终贯穿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学习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和生存方式。为建立新的教育观和师生观,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挖掘新知识,有效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认知,构建和谐的情感关系,共同体为成员提供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性支持的学习平台,成员在其中共同学习,互相砥砺,充分感受学习、研究的意义和乐趣。
2.作为领导者的班主任
在共同体中,领导权是广泛分散存在着的,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就保证了班主任参与领导决策的权利,每一个班主任都能成为领导者,共享领导权,可以将任务分配给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合作开展质疑、调查、探究,为改进教育管理寻找解决办法。共同体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者,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负责整个活动过程,锻炼每个成员的领导能力,使活动有序,管理有方,增强班主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参与班主任愿意为实现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角色转换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3.作为合作者的班主任
在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同属于一个群体,是一种合作、共荣、共生的关系。没有个体间的合作,就没有集体的发展和利益,“孤立”的工作状态不利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班主任必须积极谋求成为合作组织成员,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验证、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以合作的形式开展管理实践或专业学习。在共同体中,班主任间隔阂减少了,同事之间有意义的对话增多了,合作学习的空间提升了,这种良好关系更易于班主任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管理和自身的问题。
4.作为促进者的班主任
班主任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班主任是共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有效激励者和适时帮助者,这是班主任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在学习共同体中,把利益相关的两个或几个人组织在一起,以相同的任务为目的,共同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建立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气氛,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为其他班主任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共同体成员既是其他班主任学习的导师,也是其他班主任学习的朋友,成员间互助与合作,尽己所能,共同进步。
5.作为反思者的班主任
共同体成员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针对具体管理活动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管理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过程等教育因素上去考虑,从管理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上进行反思,而且从管理方法、管理平台、相关媒体等技术因素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共同分析其中的优劣,提出整改方案,挖掘教育策略,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成员间的反思是在研讨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也有过程性,更有前瞻性。
三、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目标导向——资源准备——组织建立——关系生成——活动促进——评价激励。
1.目标导向
指共同体建立的目的和要求,用以指引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和途径。目标可分为管理目标、活动目标、价值目标、关系目标等,目标的确立要体现科学性、发展性、协调性和层次性。任何一个共同体组织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一定的综合性,因为共同体成员之间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有目标管理的实现,也有包括情感、关系、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是综合性和专一性的统一。
2.资源准备
资源包括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管理资源主要是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主题相近的专业资源,包括班级案例及相关专业资料等;信息资源指与学习共同体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如研究状况、发表的文章、资料库等信息;人力资源是指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准备,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技术资源是指一定的技术支持,如电脑、技术软件、相关的仪器设备等。
3.组织建立
这一环节的完成表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组织建立既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也可以通过公告、通知等形式来完成。只要具备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就表明组织的建立,这些要素包括成员人数、组织机构、活动目标、活动规则、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等内容,特别要提及的是,共同体要有组织者或管理者,对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活动提供资源、咨询、反馈和指导,负责对学习共同体的协调和管理。
4.关系生成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现代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活动、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组织的建立只是共同体在形式上的成立,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同体,必须经过一定磨合和锻炼,在组织结构、人岗定位、目标责任上进一步整合,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建立对共同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互融互助的有机体。
5.活动促进
开展学习活动是共同体运行的基本方式和主要动力。没有活动的开展,就没有学习共同体的顺利运行。通过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成员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伙伴关系,开展对话、商讨和质疑,相互支持、鼓励与挑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经验,讨论研究课题,共同完成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有效发挥共同体团队效应。
6.评价激励
这一环节的建立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规范和持续发展,其主要任务是遵循规划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共同体成员共同对学习过程和共同体运行进行总结反馈和积极性评价,班主任可以从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有利于认识到自己的长项、短板和需求,激发专业探究的乐趣,增强共同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改进教育管理和自我发展、实现自我超越都非常有益。
四、学习共同体中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活动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学校变革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向共同体的转变,不仅实现向更具创造性和适应能力的组织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为班主任提供一个相互信任、沟通流畅、易于合作的专业发展环境。同伴互导、活动观摩、课题探究、班主任专业档案创建等活动是形成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途径,也是实现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活动载体。
1.同伴互导
同伴互导是指班主任与班主任间经常进行的一种切磋、合作、支持与分享的横向交流活动,是促进组织经验共享的重要手段,是化解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困惑、激发灵感的有效办法。在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个班主任都有可能成为班级管理某一方面的“专家”。从形式上看,同伴互导就是班主任采用结对方式或组成学习小组,参与多种研究学习活动,通过相互支持获得专业发展。在形成方式上,班主任的组合可以是同一年级班主任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年级班主任的组合。在研究方式上,有课堂管理观摩、共同研讨、经验分享、课题研究等方式。同伴互导的实质在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为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伴互导中的班主任组合应出于自愿,要基于班主任间自主的双向选择,它既需要班主任有持续的学习和改善的需求,也需要共同体在组织制度、经费、时间上加以保障,还需要以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文化的支持。
2.活动观摩
在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中,课堂观摩被视为同行班主任自发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观摩班主任与被观摩班主任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由观摩者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供观察到的客观信息,并和被观摩的班主任进行交流和讨论,旨在实现班主任持续主动地进行合作并共同发展。观摩前由共同体成员自主确定观摩的重点和安排,确定观摩的重点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换为可观察的行为,然后进入课堂,在课堂中依照事先选定的观察方式对需要记录的信息进行记录,将在活动观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做好归纳与整理,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建议与改进措施。这有别于传统活动观摩。在传统活动观摩中,班主任之间的观摩常常被看作是一种评价班主任管理的手段,由于对评价的焦虑,导致了班主任之间难以建立起互信合作的关系,从而失去了进行共同研讨、合作发展赖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3.课题探究
共同体中拥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研究课题,这种探讨有浅层次的,如交换信息和共享经验,有深层次的,即专业会谈、专题讨论,由具有共同研究兴趣的班主任自愿组建而成,自行确定研究内容,自行确定研究方式,自主评价研究成果。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特征和学习背景,他们之间既相互合作又彼此影响,促进班主任切实以教育管理为研究内容,有效利用各类资源,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每一个课题研究都有召集人,召集人必须是合作的示范者和引领者,能够规划、组织、落实研究活动,营造共同研究和学习的氛围,促使成员进行专题研究、资源共享、总结经验、改革实验等活动,提炼管理经验及特色,在共同研讨课题活动、交流研究过程、共享研究成果过程中,进一步促使共同体成员在集体学习中提高教育研究能力,激发班主任的研究积极性和持续的研究动力,实现自我超越。
4.班主任专业档案创建
创建班主任专业档案是指在共同体活动过程中为达到改善教育管理的目的,把收集起来的相关资料有组织地呈现出来,使班主任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发展过程与发展状况,增强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班主任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将自我驱动和人际互动统一起来,完善班主任发展性评价体系。班主任专业档案主要内容涉及班主任个人信息与发展规划、荣誉夹、管理资源、观课议课、学习心得、案例研究、培训记录、论文论著、个人空间等方面。档案建立不是纯技术的操作,而是利用制作优势,让成员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学习共同体中,班主任可以独自完成自己的专业档案,也可以和同事一起制作档案。合作制作专业档案可以减少或消除孤独感,分享彼此的档案内容,谈论教育管理改革、共享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自己的教育管理活动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共鸣,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炼和优化班主任个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