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岳晓琴

新课标下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岳晓琴

 岳晓琴

摘要:英语阅读是中学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达到理解文章的程度,是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一些符合实际的方法和途径,以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语音;词汇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广泛地猎取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及时地获取信息。阅读理解已成为中学英语考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此题型考核的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包括词汇、语法、常识逻辑推理、引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能比较集中地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就是由阅读到理解。读的目的是理解,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达到理解,只有读通了、懂了,才能理解得对、理解得渗透。读是识字、会意、联想、组合四位一体的活动。阅读过程中,学生除感知文字符号外,更应注意分析研究其语言和修辞意义、逻辑意义、信息意义、社会文化意义以及文体和文章的内涵等意义。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培养学生的语音、词汇和拼读能力

语音和词汇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它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使学生掌握了语音,具备了良好的拼读、认读能力,学生才能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教师要以语音带动词汇教学,通过语音规则和构词法扩大学生词汇量,为学生的阅读做好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七年级学生抓起。学生对词汇不熟或词汇量不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空谈。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由于语音和拼读为阅读提供了前提。因此,学生升入八年级后,教师除了要继续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外,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速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从一些书报杂志上精选一些童话、小故事、短文(内容健康、有趣,长度一般在100-200个单词之内,难易程度稍低于或相当于课本)要求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完这些材料后感到很有意思,就连较差的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本来觉得英语枯燥无味,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不再以为英语难学,而且为自己能够看懂一篇英文故事感到高兴和自豪。当他们感到英语有用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勇气和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选一篇材料,教师应先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字典或课本生词表,弄懂短文的意思,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抽出一节课,就材料进行抽查。方式采取回答问题、判断正误、改错、填空、口头阐述等,从而使他们了解英美等国家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礼节礼貌、著名人物和历史事件,做到越读越想读,以至于许多学生一天不来上课就感到不自在。

三、课文教学与精选阅读材料相结合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样,具有教育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文内容一般都是反映日常生活、人物、故事、文化习俗的科普读物,课文集中体现了词汇、句型结构、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现象,是学生课堂上最好的精读材料。精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积累和基本技能。精读必须做到量精、质精,要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下工夫。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词汇,首先通过语音和构词法分析单词,再通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含义,最后要彻底弄清词汇的意义,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单词,必要时还可加上同义词和反义词,理解句子(语法、句型、标点符号等),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弄清整篇文章的内容(找出主题、要点、例证)。精读课的教学为学生精选课外读物打下基础,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文教学中,如果是记叙文,教师则以其几大要素来循序善诱,启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和理解,做到以理解推动阅读,以阅读巩固理解。

由于课文的篇幅有限,词汇、句型的复现也有限。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复习、 所学的词汇和语法项目,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还必须精选一些难度低于课文或与之相当的材料,生词出现率应控制在2%-3%。如果生词过多,语法过于复杂,会使学生忘而生畏,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弃英语学习。所以,只有选材适中,才有助于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精选泛读材料时,要注意下面的选择:

1.消遣性的大量阅读材料。选择内容有趣、故事性强、符合学生特点而语言浅显的简易读物。2.略读材料。教师要求学生读后只解答一两个问题,使学生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答案所需要的部分,对不需要的段落可以一掠而过。3.速读材料。选择浅显的阅读材料,在关键词、句子下划线或加点,让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只读划线部分和带点的地方;然后,让学生猜测文章大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传授解题方法

阅读理解提与课文理解是一致的,其解题思路雷同,可用“三读解题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1.泛读。学生在拿到短文后,先大概浏览一下全文,看看有多少生词,是否都注出汉语意思,为阅读扫除障碍。也可先看题后要求和答题再浏览。

2.精读。障碍扫除了,回过头来逐字逐句理解,重点放在开头和结尾处,使其弄懂短文之意,特别要注意细节,可在草稿纸上记下找出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以及事物的顺序,也可用铅笔在文下划出关键词和句子。它们常常是后面题目中所涉及的内容。有的开头和结尾段是关键和中心,有的词通常是理解全文的核心,只有引起注意,反复推敲,才能理解深透。

3.带着问题读。有的问题的答案可在文中直接找到,有的问题则要通过同义词替换、一词多义的选择或反复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对文中不懂的词语,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或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或猜出它的意思,对于问题不相干或关联不大又不懂的词语可跳过去,再根据文章的要求以及当时的语言环境做出决定。

由于阅读理解并非一时之功,故平时的日积月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阅读量要大,阅读技巧不可忽视。一方面,教师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粗读、猜读词义、句意揣摩等阅读技巧,加快阅读速度,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继续学习英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岳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岳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