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的作用与途径_管理创新论文

管理创新的作用与途径_管理创新论文

管理创新的作用与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创新论文,途径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管理创新是一种动态性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而形成的有效、科学的管理范式,已不仅仅是与技术、资本、劳动力一样相对独立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作为一种“知识的知识”(托夫勒)驾驭于其他要素之上,起着重要的运筹作用;而且,通过这一过程,又促进了由决策、执行、监督及反馈等职能构成的互有约束、互相促进的连续封闭回路的有效运转,使管理系统具有了整合和优化各种生产要素、各项生产经营职能,并提高其效率的内在运作方式的特征,从而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且直接体现了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内涵,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增长。

具体地说,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途径实现的。

(一)通过管理创新、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促进企业规模更经济

科斯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而钱德勒认为这一替代就是用管理这一有形之手代替市场这一无形之手。因而可以说,企业形成的原因在于它能在组织管理的协调下,交易从市场转到企业内部,使其资源配置过程通过权威和行政命令来完成,从而避免许多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节省交易费用,并使企业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规模效益。但是,正如钱德勒所认为的“在企业内把许多单位活动内部化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管理可以将原来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交易费用。事实上内部化的交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费用,即需权威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的成本(包括协调成本、监督成本、组织成本等);而且,企业规模越大,按传统分工理论而设置的内部科层就越多,信息传递也就越容易失真和歪曲,使得管理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不断下降,生产经营效益也就必然下降了。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对管理的决策职能、协调职能、组织职能等,以及管理手段方法、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者本身进行一系列不断的创新,以适合企业实际的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活动,使各生产要素互相匹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优化配置。

(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并优化配置

随着生产力要素的日益转换和发展,现代生产力成为一个由多因素、多层次有机结合的巨大系统。可以说,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属于实体性因素,它构成了生产力的基础;科学技术属于渗透性因素,对生产力其他因素具有加强作用;而管理则是一种运筹性因素,对生产力其他要素作用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运筹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一定时空下,企业拥有的土地、劳动、资本、技术(不考虑技术创新)这些生产要素是一定的,可以称之为“硬约束条件”;而管理是一种软技术,属于“软约束条件”。因而,就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些生产资源要素而言,需要依靠管理的决策、组织、协调以及市场等职能来加以调节、平衡和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各自降低成本的作用,实现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就现有的生产技术要素而言,也只有依靠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技术与资源要素的匹配、融合,充分发挥现有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如果说硬约束条件实际上已经限定了企业的“生产可能边界”,那么企业的软约束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硬约束条件的效用,促使企业的生产水平尽可能向其“生产可能边界”动态逼近,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与效益性,企业经济达到集约化的程度。

(三)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发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及方式转变的源泉作用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增长及方式转变的重要源泉。但是,技术创新作为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以及新组织管理技术等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到商业生产及市场成功的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是一个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并一体化发展的系统过程,具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技术创新的开展需要有一个诱导机制,技术创新的进程也需要监督与协调机制。而这些诱导、监督、协调机制的形成离不开管理,尤其是有效、科学的管理。更进一步说,就是离不开不断的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管理创新,一方面使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形成了所有者、经营者及生产者之间明确的相互激励和相互制衡关系,形成了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决策程序,从而确定了技术创新的决策与激励机制,为技术创新从独立于企业外的研究机构、实验室中进行而逐渐变为企业内进行,即促使技术创新内在化——R&D体系的建立与开展提供了诱导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市场成功——创新扩散这些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各环节能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组织、监督、协调等,可以降低技术创新中除R&D领域的特性因素外的诸如主体选择、行为方式及资源配置的不确定性,从而加快技术创新进程,并有助于技术创新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说,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相互促进的,管理创新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的直接促进,提供了动力和组织保障。

(四)管理创新促进制度创新,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对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的制度效应

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制度经济学中也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与界定和保障财产权利密切相关的制度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集约型因素。对于我国来说,当前最紧迫的就是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吻合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关系和行为规则的安排和供给。因而,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当前企业制度创新的具体体现。但是,如技术创新一样,制度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制度与经济一体化的复杂过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的,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市场、企业及企业内产权体系重新安置并明晰的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且,由于制度的规范人行为、影响人选择的性质,使这种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性就更大了。因而,为了降低风险性,制度创新过程必然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协调、监督。另外,制度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也有一个投入与产出效率的问题。这种效率是由产权体系的重新安置而在激励、资源配置、收入分配方面获得的,而且这种效率是通过合适的组织结构安排才得以实现的,即产权再安置而形成的交易技术与管理组织有一个需匹配的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中一系列的产权再安置,必将导致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更,即必须进行组织管理的创新。由此可见,制度创新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中,进行不断的管理创新,以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方法、组织构架等,才可以降低建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促进制度创新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激励约束效率的实现,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的巨大制度效应。

因此,就目前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而言,必须注重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要一起抓、同步协调发展。特别应该向宝钢、海尔、长虹等成功企业学习,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并举”的方针,在深化体制改革中推动管理创新,在坚持技术进步中注重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企业集约化规模的扩大,实现微观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及方式的转变。

标签:;  ;  ;  ;  ;  

管理创新的作用与途径_管理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