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宝宝”的潜台词_亲子成长论文

“暴力宝宝”的潜台词_亲子成长论文

“暴力宝宝”潜台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潜台词论文,暴力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家宝宝才1岁多,最近她总喜欢打人,打妈妈、打奶奶,讲道理,她这么小能懂吗?”

“我家宝宝1岁5个月了,最近姥姥的脸都被他抓破了,我的头发也是他攻击的目标,抓住了使劲拽,打他的屁股都没有用,该怎么办?”

“我家宝宝2岁半,是个男孩,总是趁你不备的时候上去踢你一下,有一次把我的腿都踢青了,我们无论是打还是教都不管用。”

育儿论坛上,家长们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很头疼,怎么会有这样的愤怒宝宝?应当怎么对付暴力宝宝?专家称,先读懂暴力之下的潜台词,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宝宝的暴力问题。

0~1岁的暴力问题

表现形式:打妈妈,打奶奶,打保姆阿姨,但是对较少抱他的爸爸和爷爷从来不敢动手;还喜欢咬人,动不动在妈妈的胳膊上留下4个小牙印。

潜台词:

“我这不是打你、咬你,我这是爱你呀!”

“我讨厌见这么多人,我困了,你还让我对着那么多陌生人笑!”

“我在出牙,不舒服,又说不出来!我很烦躁的,妈妈你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太粗心了!”

解析暴力倾向:1岁以下的宝宝,很多是因为生理原因导致情绪烦躁,不会表达,只好动手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让大人留心到他的状况。另外这个年龄的宝宝也成为邻居熟人的逗乐对象,有的会张嘴佯装咬孩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这样的经历多了,孩子就会认为咬人也是表达爱的方式,有样学样。

应对方式: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能打人咬人是“长大了,能干了”的标志听之任之,孩子打人时要抓住他的小手,严肃地告诉他这不对,不能这样,别以为孩子听不懂。同时把咬伤、打疼的地方给他看,还可以装作痛得哭出来的样子,以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另外要巧妙制止别人用咬、拍打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因为这会让孩子误认为这是表达爱的方式。

1~2岁的暴力问题

表现形式:特别喜欢抓人,会在妈妈、奶奶身上留下指甲印,稍不如意就又踢又踹,在大人身上留下灰脚印。

潜台词:

“我来!我会的,为什么不让我自己来?我很有力气,你看,我能把人踹哭,我多能干!”

“为啥不表扬我?转过头来看看我呀!又踢又踹才能引起妈妈的注意。”

“上次打了奶奶,奶奶说我有出息,将来不会被人欺侮,可爸爸为什么板着一张脸?真奇怪!”

解析暴力倾向:1周岁特别是1岁半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逞强,开始处处试探自己的力量……打人、踢人表示自己长大了,有力气了,这也是寻求注意的行为,例如孩子学会了新本事感觉受到的表扬不够,就用打人踹人来引起注意。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熟练程度不够,还不能表达细微的心理感受,说不出来就只好用拳打脚踢来表达。

应对方式: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特别是要跟祖辈讲好,不能在这当口颠倒黑白夸赞孩子。但也不要用“打回去”“骂回去”来纠正,否则孩子会有样学样。可以诱导孩子把心里想做的事、想要的东西、不喜欢什么人等说出来,一方面锻炼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他解决问题,让他摆脱对“暴力方式”的依赖。

2~3岁的暴力问题

表现形式:搭的积木垮了,就开始用积木愤怒地扔人;正在玩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马上就追过去打人家;从幼儿园回来后“火气”很大,动不动对人拳打脚踢。

潜台词:

“讨厌的积木,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看你疼不疼,还敢不敢不听我的话!”

“那玩具是我的!他欺负我,我就要打回去!”

“爸妈为什么要我上幼儿园,我不喜欢那地方,可他们非要我去!”

解析暴力倾向: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想搭的积木搭不成、上幼儿园不适应……有挫折感不知如何应对,孩子就会挥动手臂,发泄自己的不满。两岁到两岁半的宝宝最容易发怒,他们本来就是攻击意识最强烈的一个群体,如果过早把他送去幼儿园,在群体中,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宝宝会通过打人来确立自己的威信。

应对方式:虽然两岁多的孩子攻击力不强,但如果父母不及早帮助他们学习控制或疏导愤怒情绪,将来再想帮他们,恐怕为时已晚。家长应从小培养宝宝的爱心,比如,当家长身体不舒服时,可以教育孩子去关心自己的父母,又如在公园看到美丽的花,孩子都想摘下来,看到小水禽,就会扔石头惊吓它,这时家长应制止孩子的行为并说明理由,从心理上防止孩子暴力倾向的形成。另外,家长应教宝宝如何控制情绪,怎样发泄才不伤人,如可以用力打鼓、用力撕碎纸片……慢慢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懂得安全宣泄不良情绪,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3~6岁的暴力问题

表现形式:与小伙伴一起玩时,一个不如意就咬人或打人,有时把人打哭了他还气得呼哧呼哧的,像受了大委屈一般地哭了。

潜台词:

“他要去了我的小汽车不还我,我才打他,怎么你们还批评我?”

“我不是咬他,是亲他,谁知他跟我来真的!还真动手!”

“爸妈心情不好可以打架、摔东西,我为什么不可以?”

解析暴力倾向:有的小朋友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一旦因为玩具的分配等问题产生矛盾,不会用讲道理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就出拳打人。也有的小朋友打人不是为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但他不知轻重,亲小朋友的时候像是在咬人,搂着小朋友的时候像在摔跤,一旦弄疼了对方,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对男孩而言,这类行为的出现,也可能与经常看暴力影视,玩打打杀杀的电脑游戏有关。另外,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要是父母也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应对方式:父母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在愤怒时保持冷静。可以教他一些让自己从争执中平静下来的方法,如慢慢地深呼吸。然后,问清楚孩子和小朋友为什么打架,听孩子讲述情况,让孩子发泄情绪。引导孩子自己想出几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选一种最好的。

不要让孩子再看有暴力场面的电视节目。在他平静的时候,好像无意地和他一起看看有关儿童有同情心、小伙伴友好相处、好孩子爱爸爸妈妈的图画书,这对稀释他们的暴力倾向很有好处。

标签:;  ;  ;  ;  

“暴力宝宝”的潜台词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