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凯翔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他们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通过PPP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投资收益。
关键词:PPP模式;审计监督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广,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盘活社会资本,尤其是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体现出了初步优势。但目前我国关于PPP项目审计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且零散,个别实践总结缺乏系统性和推广性;实践中,PPP项目审计较为零散,也没有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指南。为,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PPP项目审计应关注的重点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PPP模式对项目审计的影响
1.1PPP模式对审计范畴的影响
在国家《审计法》中规定,审计机关审计监督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这其中包括: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审计机关对符合以上条件的项目都有审计监督的权利,但随着PPP模式的实行,政府的投资比例在逐渐缩小,使法律规定的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边界与目标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
1.2PPP模式对审计对象的影响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对象有很多,在同一个项目的建设中,往往包括投资人、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客户等,这些都是政府审计的对象。在一般的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更多地关注建设单位在财务收支、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政府的投资没有被浪费。而随着PPP模式的出现,投资的主体逐渐发生变化,审计的侧重对象也应有所变化,随着非国有企业开始更多地扮演投资人的角色,如果在审计中忽略了对投资人的审计,就可能导致审计定位的偏差,使审计效率大打折扣。
1.3PPP模式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最主要的审计方式就是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就是指审计机关跟踪着项目的进程,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工程款结算、竣工验收到投入使用,全程的审计监督。而随着实行PPP模式,使项目建设程序发生了改变,增加社会资本在项目中比重,让项目建设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改变了参与项目的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使项目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有所改变,现阶段实行的更注重投资人利益的跟踪审计方式变得不再适合新的模式,需要开发新的审计方法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应对PPP项目审计的措施
2.1完善相关法律
随着PPP模式的推行,一些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问题逐渐出现,也使国家降低这类项目的管理程度。PPP模式主要被应用在一些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的项目中,这些项目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国家审计机关无法监督管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与审计服务于国家的理念相悖。只有根据新的形势完善法律条文,确保国家审计机关拥有审计监督的权利,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
2.2丰富审计内涵
在PPP项目中,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资的目的往往不同,前者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和项目所能产生的公共利益,关注项目在社会发展中体现的价值,而后者则更在意其自身能获得的利益。也正是由于这种利益取向的不同,使公共设施的公共属性被割裂,也让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2.3重塑审计目标
国家审计的目标是指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总的来说,国家审计的目标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具体到对项目的审计中,是为了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维护国家财政秩序。PPP模式的实行让投资主体与建设程序发生了变化,这也要求我们要改变目标的单一性,更多地关注参与单位的利益目标与项目建设目标,注重审计目标的系统性,调整审计工作的侧重点[1]。
2.4优化审计模式
首先,应重视对投资估算的审计,如果估算不准确,将会负面影响PPP模式的运行效率。其次,要重视建设过程中对质量的审计,PPP模式中社会资本成为投资主体,政府也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最后,同样要重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针对PPP项目,国家审计机关要顾及各参与单位的利益,发挥管理审计的层次性与系统性,控制风险。对PPP项目而言,应从立项阶段就开始跟踪审计,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模式,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以达到最好的审计效果。
2.5PPP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政策是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核心因素,实施政策跟踪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本质要求。此维度的审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PPP政策的执行情况。这主要是监督PPP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揭示其是否切实履行政策以及履行程度,以此促进其尽职尽责。具体包括: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情况以及结合实际逐级细化政策措施的情况[2];PPP项目贯彻落实中央政策以及各地各部门政策措施的具体情况;政策的落实和相关细化措施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和政策意图等。二是关注PPP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要及时、准确地揭示影响PPP政策执行效果,关注是否存在阻碍PPP政策落实或导致政策偏离预期目标的客观因素,关注是否强调共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为社会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或服务。近年来,我国就出现了一些PPP项目实施中,因为政府对市场价格了解和PPP模式认识不到位、频繁变更对项目的态度,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严重,以及一些地方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签订脱离实际的合同吸引民间投资等原因,导致PPP项目失败的案例。通过此方面情况的揭示和问题解决,保障政令畅通、政策落实。三是关注PPP政策制度措施的不完善。主要是PPP制度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制定的制度可能与现实环境不符合,与政策措施不衔接、不配套、不协调等具有矛盾或冲突之处等。对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特定渠道,与政策制定者及时、充分沟通,促进政策修订。四是关注PPP政策战略体系。对PPP政策进行系统思考和梳理,为PPP政策制定提供系统、战略、前瞻的意见建议,从而将国家审计嵌入PPP政策系统,为政策制定、执行及后期检查评估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促进决策科学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结论:
简而言之,PPP模式的推行可以帮助政府减轻负担,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解决很多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挑战。要想更好地发挥PPP模式的优势,就要针对这一模式在审计范围、审计对象与审计方式上引起的变化提出解决方案,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3]。
参考文献
[1]亓霞,柯永建,王守清,2017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5):207-208
[2]戚振东,姜德波,施平,2017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国家审计发展创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1):187-192
论文作者:周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政策论文; 国家论文; 政府论文; 机关论文; 目标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