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而更受人关注。近年来,为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建筑工程建设开始关注地下室的设计建设。地下室的防水工程质量可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十分必要。本文将结合某地下室工程实际,探讨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如今,建筑工程中的地下室部分不再是被隐藏于世人面前的建设单元。地下室工程的合理设计与科学施工,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积极影响。长久以来,地下室的工程建设规模正不断扩张,无论是数量还是功能上都今非昔比。很多地下室所选环境潮湿阴暗,存在严重的不良透气效果,且在位置上过低,使得地下室很容易遭受水淹难排的问题,无法有效保障地下室的正常功能使用,也很难保障地下室的安全性。因此要实现地下室建筑的安全舒适使用目的,只有积极研究和探索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才能真正获得高质量的建设成果。
1某地下室工程实例概述
A写字楼所属的地下停车场,采用框架结构类型作主体结构,基础防水底板面积约5500平米,外墙防水处理面积约3500平米,楼层顶板防水处理面积约5000平米。二期工程中的基础防水底板面积约15000平米,外墙防水处理面积约7000平米,楼层顶板防水处理面积约13000平米。整体设计上将按二级防水等级来开展施工。在具体的防水施工技术设计上,在底板与外墙防水处理中将采用自粘式防水性卷材配合混凝土完成作业目的。
该工程中所设计实用的自粘式防水性卷材,是沥青类的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主要由聚乙烯膜、胎体材料、橡胶胶泥构成,其中聚乙烯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且见识难用;胎体材料具有高弹性。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正是集合这些材料的特性制作而成。此防水材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处理,在卷材的上下双面均有特制的自粘型强力胶,在不同结构基础上只需要利用水泥浆或混合水泥砂浆就可以牢固粘贴。此自粘防水卷材就像是特制皮肤一样覆着于水泥浆体外侧,水泥浆体成为了整体防水体系中的肌肉组织,而在水泥浆体的内侧的建筑土木结构就是必要的骨架系统。自粘防水型卷材单侧卷材表面均覆有一层防粘功能底纸,施工的时候现将整个卷材对准位置后,可自行撕掉底纸,从而发挥其强力自粘性能,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性的粘接剂以及其他热熔焊接技术就能发挥效果,并且卷材可以组合成任意形状规格,从而在建筑物表层发挥密实防水层作用。通过该项工程,我们能够看出自粘式防水性卷材具有优势特点,其自愈性强、抗变形性高、温柔度低、拒水性强等,在施工中易于操作,可达到快速铺设的目的,属于较为高效的绿色环保建材。
图1 地下室防水施工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
2建筑工程的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对应技术特点
从上文的案例中可知,地下室的防水施工具有复杂性,在选择施工工艺及技术上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工艺与技术往往专业性要求高,系统性要求强,要结合具体的工作环境和施工需求来采取适宜的技术,确保整个施工都能合理把握施工工艺流程,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2.1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基本的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2各工艺流程的主要工艺技术
(1)基层处理流程
首先要注重采取合理方式来完成对墙面基层的彻底清理,确保基层清洁。若遇到拥有过大表面积的基层部位,应先用长把硅质工具均匀地将基层处理剂涂刷在表面一层,然后使用毛刷为基层的阴阳角进行详细粉刷,要采用相同的基层处理剂来完成涂抹粉刷,整个涂刷的过程中,基层处理剂应该是具有均匀统一的厚度的,不允许出现大量漏刷及透底问题。基层表面的处理剂挥发干燥后,就可进入下一层工艺流程。
(2)铺设第一层卷材
施工人员要将地下室的外墙涂刷上一定浓度且分布均匀的基层处理剂,利用满粘法的技术思想和原理实施外墙防水施工。同时,可对地下室的基础底板与顶板以空铺法开展防水施工作业。要注意基层及防水层在应用卷材时要粘贴牢固,保持表面的清洁平整,卷材的铺设不能有翘边、空鼓、起泡、皱折等异常情况出现,否则就算卷材铺设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3)精确测量并完成基准弹线
在第一层卷材正式铺贴前,要在地下室的基层地板上积极测量表面尺寸,同时对于各类基准线的位置要使用弹线方法在地面上标识出。施工人员应按两个小组作业,认真寻找和比对已经做好图样的基准线位置,积极整理卷材,控制卷材具有粘性的一侧朝下,然后整体平稳匀称地铺设在基层面上,加强对不同基准线的对正,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位置偏差,避免在调整位置偏差的同时,有效提高一侧搭接的成功率。
(4)严格执行顺序铺贴
防水卷材的实际铺贴长度,并没有固定规格的说话,因此防水卷材虽然具有固定规格,但在具体的铺装工作中卷材的使用都需要直接剪裁好,将未用的卷材及时收起卷好以作备用。铺贴卷材可用塑料管或纸管穿插,管头与卷材端头齐平,这样可确保当天气气温较低时卷材不出现发硬现象,对于较硬的卷材会将用火焰喷枪或汽油灯重点加热软化,卷材加热以软化。若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现卷材表面未见液体流淌,整体卷材呈发亮发黑状态,则说明卷材接受高温加热已经达到最佳效果。在开始铺贴中,两名施工人员为一组,靠托起塑料管或纸管来掌握卷材的前滚铺贴速度。同时,施工人员应该关注整体上的压边宽度,控制卷材接受粘贴的部分不能存在空气,要尽可能采用滚压方式来挤压空气,并积极利用铁棍的辅助手段加强滚压,确保卷材牢固粘贴。
(5)卷材收头封边
第一层防水卷材的铺装,最后的收头封边工作先从快速撕膜开始,要从卷材的接缝处将材料的所有覆膜全部揭除去,并使用火焰喷枪或汽油灯开始高温加热,对卷材的接口位置要多次反复压合,通过高温熔化橡胶沥青嵌缝膏将出现在卷材末端的收头填实嵌固。
(6)铺设第二层卷材
第二层卷材的铺设与第一层卷材的铺设有很多操作的技术工艺要求是一致的。二层卷材的铺设安装工程将灵活使用满粘法完成,务必要对两层卷材进行满粘。施工人员要关注卷材的完全紧实粘合度,对其中出现的空气鼓包等问题应慎重对待,可用力将卷材内存有的空气鼓包全部挤压归位,确保空鼓位置能够与接触面保持粘合,最后的步骤依然是注意加强对卷材的收头封边密实工作。要注意,上下两层卷材的接头应交叉错开,通常情况下错开距离要等于或大于卷材宽度。
(7)增做卷材附加层
为了在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发挥更好的卷材利用效果,对于地下室的穿墙套管、后浇带、预埋件、阴阳角等位置,可直接利用卷材增做附加层,并且卷材的粘贴要始终以满粘为要求,其中的空气要用力挤排除去,不能形成空鼓问题。地下室阴阳角位置的卷材附加层实际宽度要结合相关标准控制精度,实现不同侧端的均分效果。附加层与前期的大面积卷材施工面之间也同样要求是满粘状态的。
(8)卷材末端收头
卷材在满粘完成后,所有的端头都应该积极收治,避免因边头卷起而影响施工效果。通常,使用聚氨酯来加热完成卷材端头的密封处理。
(9)对卷材的接缝实施处理
卷材具有粘接性,当然这样的粘接力也存在外界因素的影响。若做不好紧实满粘,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施工中应该加强对卷材接口的处理,利用各种手段及设备装置来充分加热接口,确保所有的气泡空鼓都及时排气并全部实现平整压合,当卷材在可视状态下全部实现粘结后,再一次实施滚压作业,以强化实现牢固粘贴效果。对于卷材的搭接位置所存在的沿缝,应及时采用聚氨酯嵌缝膏填满,并严密嵌填。
(10)防水卷材施工验收
整个防水卷材的粘接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接受验收。验收合格后,整个施工情况由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并完成上报技术室,技术室完成工程合格确定后上报监理方与建设方,由其组织再次验收,并在相关工程资料手续上签字。
(11)完善防水保护层
当地下室的主体防水工程完工后,施工人员应考虑全面完善整个地下室的防水效果。可在地下室建筑外墙上粘贴厚聚苯板,这些材料的防水性能也很实用且效果价值突出。在基础底板上使用的油毯纸胎保护层之上,铺设具有一定标准厚度的细石混凝土来做保护层,通常以不小于5cm为宜。对于侧墙使用的卷材防水层,可采用1:3的水泥砂浆进行保护,按厚度2cm的规格形成保护层,或者可直接通过加砌砖墙来达到保护层效果。
3 建筑工程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1)基层处理施工。施工前应认真清理基层,基层处理剂的涂刷应该是在干燥情结的基层表面最为有效。处理剂与卷材的属性应具有相容性。处理剂的涂刷要均匀,对于无法滚刷的位置,应用毛刷认真处理细节涂刷。
(2)附加层施工。地下室的阴阳角、后浇带、预埋件、管根以及其他特殊部位都需要按照施工技术来加设卷材附加层。通常情地下室附加层宽度必须大于50cm,两边搭接要留有足量余地。附加层施工必然也需要以满粘法完成。当三面围立的底板或阴角受损,则需要重新补加第三层防水附加保护层。对于不同的附加层而言,施工完成并接受检验合格后才能实施下一道工序。
(3)防水卷材铺贴。大面积的防水卷材铺贴过程,要等基层表面的涂刷基层处理剂已经晾干后才能开展。大面积的卷材粘贴需要以基准线作为对照和参考,卷材的边头应与基准线向对齐重合,才能提高粘贴施工的精度。铺贴防水卷材应坚持先铺平面后铺立面的原则或工序,具体工程操作中,平面施工相当于是边长方向施工,而立面施工相当于是竖直方向施工,在交界处从平面折向立面与临时保护墙体的接触面,可选择将卷材临时粘附在临时保护墙上或是模板上。。卷材的施工要前铺展一段距离后撕覆,应使用即时型的可调控的加热烘烤装置来加热卷材,快速熔化沥青成分后后快速实现滚铺粘接。加热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喷灯火焰与基层和卷材之间的距离控制,火焰温度应以短时间内可熔融沥青为适宜,不能过分加热以免对卷材造成烧穿烧毁等事故。
(4)卷材的搭接质量控制指标要点:整个卷材的长边搭接应大于10cm,而短边搭接距离应大于15cm。对于采取交叉错开方式完成接头搭接的防水卷材,其错开距离应该是整个卷材宽度的1/3。同层相邻的不同卷材铺贴时,横向接缝应错开超15cm的距离。地下室内的平面与立面之间的转角,卷材的转向接缝区域应在底板平面上,距离立面应在60cm以上。
(5)卷材空鼓问题。地下室的基层环境条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潮湿,且往往无法实现洁净平整性,这样就会导致整个卷材的铺贴过程不可避免出现空鼓窝气现象。实际施工中应不断加强对基层的清洁工作,铺贴卷材是要全力压实,尽可能挤压出基层卷材间的残留空气。
(6)地下室防水渗漏问题。地下室的很多特殊构造如变形缝、套管管根、拐角位置等都易出现渗漏,这对卷材的铺贴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严格优化操作工序,增强对卷材的定向保护好,正确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层卷材的搭接宽度,确保卷材搭接以及其他工序都能满足具体的施工标准。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地下室防水施工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都具有深远影响。人们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掌握施工技术,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地下室工程的施工质量,构筑舒适安全的地下室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智.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0):182-183.
[2]杨林中.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8):255-256.
[3]钱艳均, 苗丽.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3(8):132-132.
论文作者:庞贻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卷材论文; 地下室论文; 基层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位置论文; 底板论文; 基准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