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建筑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也逐渐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有效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现代化。但是在目前许多建筑单位都反应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如何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也是建筑行业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以及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建筑,这种建筑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是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以及建筑质量。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种优势,使得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也有效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工艺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工程成本高的问题就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以及主要形式
1.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装配式建筑指的是通过使用专用连接设备将预制构件进行有效搭接,同时具有完整使用功能的建筑,它是通过装配式施工的方式实现的。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在车间进行标准化生产,并在保养一段时间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对其采取机械化搭接的方式,最终使其成为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
1.2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主要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这两种形式。其中的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为主,并在经过加工过程后被输送到施工现场,在对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后才能进行现浇施工;钢结构建筑是将钢梁和钢柱作为承重结构,同时还具有跨度大,保温效果佳,跨度大等特点,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更符合装配式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目前钢结构更多的被应用在高层建筑、民用建筑中。
2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策略
2.1对设计图纸分析后,确定合理的施工计划
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最关键部分的就是工程造价,而工程造价在装配式工程的经济效益方面也是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想要有效控制好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就应该要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相关的造价人员首先应该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对于图纸中一些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说明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要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加快施工进度,而且也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最主要是能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装配式建筑的主体结构方案以及构件吊装的顺序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造价人员应该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比如一些现场施工的情况或基础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另外也要对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为工程造价提供合理的技术基础。
2.2编制好相关的工程量清单
首先要完善相应的编制说明,从而确保工程量计算的依据是准确,可靠的。传统的建筑工程模式工程量清单中各种工程的明细都很清楚,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模式还处于摸索过程中,所以其工程量的清单还不能完全确定。工程量清单应该要列项完整,在一些细部的处理方面,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要更复杂,在施工图纸中也无法完全体现出来。比如在一些传统建筑的项目中通常会忽视PC构件堆放的场地加固的费用,而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构件体积比较大,堆放场地加固的费用要求也会比较高,所以在工程造价中就要计算此项费用。然而在实际施工图纸中却没有将此项费用体现出来,在计算过程中就容易被遗漏。因此相关人员应该要对工程量清单仔细研究。工程量清单中对于项目的特征要描述准确,比如构件运输距离等方面一定要描述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量清单编制中如果没有将工程项目的特征描述清楚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造价纠纷,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旦施工单位有任何异议都会导致造价索赔现象。
2.3对造价人员要加强培训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并且工程造价工作对工程之前的消耗量定额是不清楚的,而造价人员接触造价工作会有很大的挑战。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对于普通的建筑工程而言,其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对造价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工程造价人员不单单是要掌握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应该要了解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投资控制以及相关的知识。因此,建筑工程造价部门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应该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工作,要让相关造价人员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知识,并高效地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工作。
3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
3.1政策机制上做好扶持
在国家层面上,充分利用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建筑发展契机,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好的经验做法,做好引导,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保障等手段出台更多更好的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成熟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筑产业供给侧的改革步伐,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有的地区采取给予面积奖励或者合理放宽房屋预售条件等办法来弥补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给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相对于施工企业的利好政策还相对较少,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究力量还不够多。在企业层面上,要克服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难情绪,从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出发,制定切实可行装配式建筑发展方案,加强与同行先进企业的对标学习和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培养,逐步采取装配式建造方式。
3.2强化对预制构件单位的资质管理
建筑部件的厂商部分属于承包企业,因此缺少专业人士对预制构件进行现场安装,最终出现了质量问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必须积极加大对预制构件单位资质的管理力度,积极实现规范化管理,对预制构件安装过程进行网络化监视,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才能进行预制构件制造。
3.3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制定整套完善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制度,将成本控制项目以及注意事项及时渗透其中。要求人员更多的了解构件的价格浮动程度,及时进行市场调研,积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构建网络化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平台,重视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促进成本控制制度的有效完善。
3.4优化企业经营模式
因PC部件的造价提高,导致装配式建筑的造价也是水涨船高。因此必须对施工企业必须要对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密切关注,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施工企业可以与生产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在建立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引进制造专业技术人才和最新的科学技术,形成研发小组,对PC的部件进行重新研发,降低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工程造价和成本偏高的问题,但是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工程造价和成本偏高的问题,但是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相关工程造价部门应该要对装配式工程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地控制,只有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以及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龙.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251~251.
[2]卓葵,彭丽君.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与评价的探讨[J].工程造价管理,2017(3):19~23.
[3]张兰兰,郝风田,张卫伟.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4):44~46.
论文作者:陈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造价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成本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