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思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辨论文,企业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者认为,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企业家是类似于资本、劳动力等的固定要素,企业家才能则是该固定要素的禀赋。企业家在该理论中的角色是静态的、消极的。在该理论中如Baumol所说"企业家就没什么事可干了"。①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家理论实质上并不成其为一个理论。企业家概念在经济学意义上受到重视,得益于诸多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质疑。这些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市场程序理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创新理论、委托与代理理论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家概念在经济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丰富的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家理论。正如市场程序(marketprocess)理论的代表人物柯兹纳(Kirzner)所指出的"如果从确认现实经济中不能完全掌握所有信息这一事实出发(即信息是稀缺的),那么市场就不是处于一个均衡状态,而是一个趋向均衡的过程。这时,企业家不再是消极地适应市场价格系数,均衡就成了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这样,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了。"②可见,企业家概念及其理论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一、企业家概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源于法文,首见于16世纪初,原来的涵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领导军事远征的人,包括远航海外开拓殖民事业的冒险家。后来在法国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商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商人不仅要承担市场上买价和卖价波动的风险,而且他们还被认为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人,这样企业家便逐渐用来指商人。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广泛进行,工厂主取代贵族和商业资本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扮演了比商人更重要的角色,此时,企业家主要指承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或说是自己创办企业并管理企业的资本家。这一时期的企业家被称之为传统企业家。因此法国经济学家豪巴·萨伊1803年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进行生产,把经济资源由较低的生产率水平转变为较高的生产率水平的人,从而能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豪巴·萨伊的观点基本指出了企业家的生产管理职能。19世纪中叶市场日益扩展,竞争也愈加激烈,针对市场与竞争的变化,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用"undertaker"代替企业家这个词,他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指明方向并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很显然,企业家的市场经营职能也被经济学界所充分认识。著名经济学家韦伯斯特进而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是一个"经营冒险事业,特别是组织、拥有、管理并承担这一事业全部风险的人"。③这样,在认识企业家职能的基础上,他把承担风险视为企业家的本质特征。而对企业家涵义作出更明确科学界定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创新"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家是那种具备冒险素质、承担创新职能的人,他的活动是创造性的。他们总是试图从 事新的事业、探测未来,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他们也许不是发明新方法的科学家,但他们却是成功引入新方法的人,他们能够看到潜在市场和潜在利益之所在,能够按照风险的大小和报酬的高低作出决策。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丰富了企业家的内涵。从他的"创新"理论中可以看出,冒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也是判定企业家的关键。
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19世纪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职的管理者越来越多,伴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出现,逐渐发生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就出现了专门从事管理职业的企业家。这样一些学者就把企业家与资本家区别开来,认为企业家是工业进步的策划者和生产的主要代理人,是通过自己在生产上、经营上进行改良的结果而取得报酬的人。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又把企业家与一般的经营管理者区别开来,认为是否称得上企业家,主要看是否能对客观环境作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应,也即必须干新事或以新的方式干事。企业家相对于一般的经营管理者更是企业的战略家,而不仅是战术家;更具有开拓、创新、竞争、风险的意识;更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素养;更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美国管理大师彼特·F·德鲁克总结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为谋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他们是积极开拓新市场,引导新需求,创造新顾客的人;是一批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人。
另外,从经济史角度上对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进行动态考察发现,不同时代的企业家阶层有着不同的构成。浦玉生等考察了西方经济学家从经济史角度对企业家阶层的划分。西方经济学家把企业家划分为三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指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敢于创业、冒险的早期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家。第一代与第二代企业家由于集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可以称为资本家式的企业家或传统的企业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会使平均利润趋于下降,导致货币利息的下降,使大资本家比小资本家处于更优越的竞争地位,从而会使"中等资本家由食利者变化为企业家",转而去"亲自经营实业"。在这里,实际上隐含着马克思对单纯食利的资本家和"亲自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的区分,而把"亲自经营实业"的资本家称为"企业家"。可见马克思著作中描绘的主要是所有者型企业家。第三代企业家是指20世纪中叶开始至今的法人资本主义(或经理资本主义)时代的企业家。第三代企业家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所有权和经营权(控制权)分离的发展与企业家职业化的趋势而形成和发展的。在此阶段,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尤其是发展到公司制阶段,由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出现多元化与管理工作更复杂,需要一批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管理者来承担管理职能。由此形成了大多数股东与直接管理活动脱离,转化为资本 所有者;而董事会以及由它聘任的经理们就承担直接管理企业的责任。董事会及其股东成员已不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存在,而是与由它聘任的经理人员一起,成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家。④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提供资本的人以股息形式取得报酬,同时雇用专门的人员来经营企业,这些人可以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但必须是精通经营管理的专家。这样就形成了以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理阶层",即第三代企业家,也可称为现代企业家。这三代企业家都是当时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企业制度的代表。美国学者 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从企业发展史角度对企业家加以考察,认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企业的企业主,属于传统企业家,而在以多层级、多单位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业企业中以经营管理能力取得控制权和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乃形成一个全新的企业家阶层"。
从以上企业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可以看出,企业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与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是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学科共同研究的一种特定的概念范畴,企业家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二、企业家概念的比较
由于企业家为社会学、经济学、经营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所共同研究,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也就会有不同的界定。即使同一学科,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企业家概念的内涵也就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根据国内外文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对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界定(见表1)。
上述各种观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主要流派:企业家精神学派、企业家职能学派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学派。
1企业家精神学派
该学派以马歇尔、奈特等强调企业家冒险精神和熊彼特等人强调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代表。
(1)企业家是冒险家。企业家注定要承担风险,不承担风险的人就不是企业家。英国学者马歇尔(Marshall)认为,"用它(企业家)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作中应尽本分的人,似乎是最适当不过了。"奈特(Knight)把不可靠性带来的风险与企业家的职能相联系,认为企业家是面对市场不可靠性大胆决策,自己承担风险,而把可靠性(有保证的契约收入)提供给企业职工的人。
(2)企业家是创新者。最先较为系统地论述企业家创新职能及其作用的经济学家是奥地利学者熊彼特(Schumpeter),他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称为企业家,认为企业家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指出:"企业家的职能是通过利用一种新的发明,或更一般地,利用一种生产新商品或新方法生产老产品的没有试过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⑤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寻找机会引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促进新开发资源的发展;积累财富去创建新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安排组织分工。只有那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远见卓识和机会捕捉能力,对科技发明或资源开发高瞻远瞩,对审度其经济潜力具有特殊天资并使其在投入使用方面不断臻于完善的人,才堪称企业家。在本质上,熊彼特所谓的企业家是打破旧有均衡的人,是创造性的毁灭者,他们通常是高级管理人才,不是资本所有者。熊彼特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称为企业家,只有他对经济环境作出创造性的或创新性的反应,从而推进经济的增长,才能称为企业家。美国学者鲍莫尔又进一步补充了熊彼特的观点,他认为,不仅首创者能成为企业家,那些成功的模仿者(即创新活动的推广者)也能成为企业家,并指出了模仿比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在历史的进步上起了更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不是少数智力超群者,而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企业家,因为他们能模仿别人。
2企业家职能学派
该学派是企业家的主流学派。该学派包括以马克思、萨伊等人为代表的强调企业家经营管理职能;以美国学者列宾斯坦、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强调企业家提高组织效率与决策的重要职能;以哈耶克、柯兹纳等人为代表的强调企业家逐利行为或价值创造职能。
(1)强调企业家经营管理职能的观点又可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以萨伊、科斯等人为代表,只强调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的"单因素"论;而另一种则是以马克思、张维迎为代表的既强调经营管理才能又强调资本所有的"双因素"论。
①企业家是经营管理者。法国学者萨伊(J·B·Say)认为,企业家是指老板、经理,是在工业、农业和商业三个产业"承担一家公司的直接责任"和"管理职务的人",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的第四个生产要素,其功能"就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去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马歇尔是把企业家作为"商人和生产组织者"来说明的,认为"企业家最初只是组织供应,而不监督工业,后来才把他们的工人集中在工厂中进行组织管理。"作为商人,企业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指明方向;作为生产的组织者,企业家以自己的创造力和统率力,使生产要素组织化,并承担生产上的主要风险。
美国学者科斯(Coase)把企业家看作是代替市场结构,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主体,实质上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指出:"在企业外部,价格运动指挥着生产,它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协调的。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代替市场结构的是指挥生产的企业家。"⑥对科斯而言,真正的企业家是更大规模的内部组织的管理人。他认为之所以将原来由市场协调的一部分交易纳入到企业内部组织中来,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更大的利润。彭罗斯在《企业发展理论》这一重要论著中把经营管理企业的功能称作"企业家的服务",认为企业家是指发挥"企业家的服务"的人。他认为"企业家的服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引进和接受新观念,尤其在有关产品、企业地位和技术上的重要变化等方面,对企业的经营做出贡献。
②企业家是资产所有者兼经营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会使利润趋于下降,从而会使中等资本家由食利者转为亲自经营企业,从而成为企业家。钱德勒从企业发展史角度提出,由个人拥有和经营的传统企业的企业主属于传统企业家。张维迎从契约理论出发认为,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有才能又有财产的人成为"企业家",当然大多数学者对此观点持有异议,随着现代公司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现代企业家只是以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理,而勿需是资本所有者。
(2)企业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组织者和决策者。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消除市场不均衡,创造出更多交易机会和效用,给企业生产过程指明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企业家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率的企业组织者。美国学者列宾斯坦认为企业家 就是避免别人或他们所属的组织易于出现的低效率、从而取得成功的人。列宾斯坦将他的"X效率理论"用于企业家的概念与作用的分析中,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投入资源,克服X非效率,企业家实际上是填充空白(gapfilling)和投入实现者(inputcompleter)。彼得·F·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在寻找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把变化作为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也就是说,他是能对机会做出正确及时反应的科学决策者。
(3)企业家是套利者或创造价值的关键人。哈耶克和柯兹纳从创造价值的另一个资源配置的有力手段---套利的角度对企业家进行阐述的。美国学者哈耶克(Hayek)和柯兹纳(Kirzner)强调企业家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方面的作用。企业家对获利机会很敏感,并且随时准备通过套利型的经营活动来利用这些机会,这就使他成了"市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他们认为,企业家能对其所得到的信息中的变化做出反应,与熊彼特强调企业家作为变化源泉的作用不同,哈耶克和柯兹纳并不坚持企业家活动的新颖性,这里隐含着成功的模仿战略也能达到趋利的目的。
3企业家是高级人力资本
在一些西方学者的论述中,企业家一词始终是在机能性意义上使用的,与企业内特定的职位、地位毫不相干。企业家不是一般的厂长、经理,更不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经营管理阶层的精英人才,也就是一种高级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理论(Firm-SpecificHumanCapital,FSHCTheory)。美国学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组织要素投入运营以后,其经济绩效可以超过竞争对手,特别是作为高级人力资源的企业家其才能的发挥可以创造并增加企业的价值。目前的资源观经济学认为企业之间的互异性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战略性资源的差异,可以说,企业家就是这样一种战略性的并具有企业专有性(firm-specific)的人力资源。
三、国内较为流行的观点及企业家概念的整合
为找出这些各式各样的关于企业家的理论的共有因素,美国学者卡森(Casson)引入了企业家判断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判断决策的本质在于决策中不可能采用一条明显是正确的、而且只使用公开可获得的信息的规则。显然,这一"判断性决策"的概念抛弃了"天真的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即认为一切决策只需根据价格体系所提供的公共信息进行边际主义的计算就行。卡森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对自己的判断力缺乏信心的人,可将决策权委托给企业家。个人将自己的财富委托给一位企业家管理,该企业便根据企业家的判断配 置这一财富。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企业家一般就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判断性决策工作的拿薪水的经理人员,而不是出资者本人。
国内学者的观点与以上各种观点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何丁萌认为,所谓企业家,简言之就是"经营管理企业的行家"。企业家是特定的经营者群体,是一种需要天赋和才能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专门职业。魏杰、汪异明等认为企业家是指一类具有一系列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专门从事企业判断性决策和管理的复杂劳动并据此领取报酬的人。企业家是经营者,但经营者并不一定就是企业家。作为企业家必须具有一系列特有的素质和能力,他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判断力,并会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运用这种判断力,这样才会使出资者选择他。或者说厂长、经理是职员,而企业家则是人的素质的标志,厂长经理与企业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企业家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多维、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系统性概念,因此,绝不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理解企业家这一概念,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尽管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企业家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认为企业家之所以存在其先决条件是企业,是企业家在经营管理的企业。撇开企业去研究企业家或在研究企业家时忽略了企业这一企业家赖以存在的条件,势必会得出企业家如同其他领域成功人士一样,突出的品质是冒险与创新这样的似是而非的结论。企业是在变化发展的,企业经营的环境是在变化的,这样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也应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只有从企业、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发展匹配这三个维度对企业家进行研究与界定才是较为全面的。由此只有那些具备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者才堪称企业家。
(范柏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袁安府:杭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Baumol:EntrepreneurshipinEconomicTheory,AmericanEoonomicReview,1990,P.64-71。
[2]KirznerI.M:Competitionand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ofchicagopress,chicago,IL.,1973.
[3]韩岫岚:《公司中的委托---代理和治理结构》,《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4]刘春勤:《试论企业家的职能与素质》,《中国工业经济》,1995年第11期。
[5]徐传谌:《论企业家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6]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摘自《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标签:奥地利经济学派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企业家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经济学派论文; 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