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及解决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高中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2010)02-0041-04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中的可喜变化。
高中新课改给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对几个县十多所学校多名教师的听、评课和师生座谈及观摩教研活动,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出现的可喜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围绕“三维目标”,开展“三种学习”,实现“三个转变”。
(1)围绕“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围绕“三维目标”,既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彰显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可从教师编排的教学案例,以及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充分地体现出来。例如学习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维护国家税法的公民义务,无论以什么方式进行消费,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监督税收征管,主动索要发票,绝不可为了一点小便宜,给某些经营者提供偷税、漏税的可乘之机。
(2)开展“三种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学习方式上,教师按照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合理税负与社会公平》时,布置学生课下收集“不同人群对我国燃油税改革的不同意见”,然后在课上创设了一个“燃油税改革听证会”,让学生分角色从“政府”、“加油站老板”、“一般有车族”、“营业运输车辆司机”等方面来谈对“燃油税改革”看法。通过综合探究,使学生最终明确“税负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3)实现“三个转变”,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师遵照新课程强调的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了“先教向先学转变,独白向对话转变,问答向研讨转变”,课堂上先学后教的现象多,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多,生生研讨辩论多,学生自主探究空间大了,师生在沟通中交流彼此的经验,分享彼此的智慧,实现了共享、共识、共进。例如,教学《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节时,学生质疑:“我国自去年起降低了一些商品的关税,这与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是否矛盾?”这一问题提出后,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这个问题彼此交流,合作探究,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我国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形势的变化所做出的一种有利于国家利益的调整,即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拉动消费,我们国家对某些商品的关税进行了下调。这与税收的固定性是不矛盾的。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教学形式“活”起来了,教学效果“好”起来了。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夸夸其谈,学生沉默寡言;教师独演、学生观看的局面。
2.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上述可喜现象,但教学中仍有诸多缺憾,令人忧心,值得反思。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基于情境”。教材编写者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创设一个或几个富有情节的故事情境,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刻的问题浅显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在情境分析中领会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而教学中教师却不能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仍沿袭传统教学方式,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书本上找答案,在书本上划“道道”,然后去背诵知识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中“公司的类型”一节时,没有重视对教材中已有故事情境的利用,而仍沿袭陈旧教法,直接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出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区别的文字内容,结果增加了学生深入理解其二者之间最主要区别的难度,降低了学习效果。
(2)随意提问多,启发思维少。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基于这一理念,每一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遵循“情境创设—情境分析—情境回归”这样一条主线,在情境创设中都提出几个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情境分析、探究,最后归纳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也注意启发式教学,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但问题却缺少科学性、启发性,有些其实是随口问的“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不用学生过脑子而随口呼应的问题。即使是课前设计的问题,也多是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结论性知识,问一些学生只要看书就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这都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品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例如在《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什么是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种投资收益最高、风险最大”等等。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就少有启发性,不需“磨脑子”。然而,如果学完了这一节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既然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那么能不能为股票买保险呢?这样,学生就需要对股票和保险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3)重视形式多,实质落实少。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似乎也开展了某些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动;其实,却存在着重形式、轻落实,有过程、无实效的现象。表面看,学生几人的确围成了一团在展开讨论,实际上真正能深入探究、得出结论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或是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讨论只是走走过场;或是教师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还没有讨论出结论就被“叫停”;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深或过浅,学生无从下手或感觉索然无味而放弃讨论;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未予重视、更未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或归纳,打击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例如,有的教师教学《市场调节资源》,让学生合作探究:“假如市场缺少诚信将会怎样?”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3分钟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质疑。学生在得到指令后,展开了讨论,但他们只是找到所学知识点在书中的位置,每组就各由一位口齿伶俐的代表照着书本将诚实守信的作用、意义、诚信缺失的后果读了一遍,其它学生没有质疑,就宣告本次探究结束,随即进入下一环节教学。这样的探究没有实际意义,起不到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因为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转变得不够,对新教材把握得不准,对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得不灵。要改变高中政治课堂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扎实开展好“三项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开展“主题研讨”,转变观念,提升理念。
要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清洗教师头脑中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新课程下的“教学观”、“成才观”、“育人观”、“学习观”、“教研观”、“评价观”等。以《课程标准》的五项“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起来;创设个性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活”起来,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从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素养。
2.开展“课前研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
运用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每位教师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教材,深化对教材的认识:了解教材知识呈现特点;厘清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结构;揣摩编者意图;确定教学重点;站在学生角度看教材,分析学习困惑,设计教学流程,制定学法指导,选定练习内容等。做到既尊重教材、忠于教材、运用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整合教材、创新教材,尤其是要把握好旧教材中所没有的新内容,使之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课例研讨”,改革课堂,改进课堂。
政治学科的传统教法基本上是说教“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十分明显:不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讨论的空间,只有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没有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轻视学生优良习惯的养成;只重视群体教育,轻视个体教育;只重视课堂教育,轻视社会实践。因此,我们必须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施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导引新的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举,理论观点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并举,“动脑”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举。我们要既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既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又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趋向,关注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
《课程标准》提出:“强调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采取合理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时,也不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而是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加工”处理。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其关键是准确把握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时机。启发的目的应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思考,二是主动表现,其中积极思考是核心,主动表现是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问题是启发的前提,思考是启发的核心,问题深化是启发思考的结果和目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抓准有效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从问题切入,以问题引导,对问题讨论,将问题深化,从而在设问置疑、答疑解惑、师生互问互答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目的。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放”。第一,教学上要放手。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地位的转变。即教师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课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而要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只要你给学生一些权利,学生就会还你一个惊喜;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教师讲、教师问的教法。第二,形式上要放开。课堂教学应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为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适宜的情境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合作探究、典型示范等教学方式。政治课既需要教师有效讲授,更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索;既要引导学生静静的思考,也要引导他们激烈地争辩,以及不同观点之间的争鸣与碰撞。作为政治教师要努力打造有疑问、有沉思、有猜想、有联想、有争论、有惊讶、有笑声的“七有”课堂。第三,时空上要放宽。教师教学的大忌是包办,学生学习的大忌是依赖,越包办就越依赖,越依赖就越包办。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急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原理或结论,那么学生就只能被动地记忆或重复述说所听到的内容,而绝不可能有自由驰骋的思维。因此,教师切不可“包办一切”,而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来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并以此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由于河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教师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理解、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出现问题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本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怀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改实践中反复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就一定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出色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重任,成为一名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实践者、收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