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论文_刘文斌1,宋霞2,张继青1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论文_刘文斌1,宋霞2,张继青1

(1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评估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73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以不同麻醉方法为依据分组:研究组(37例,给予舒芬太尼药物麻醉),参照组(36例,给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对两组麻醉应用效果展开对照。结果:给予不同麻醉药物后,研究组37例:2例(5.41%)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36例,8例(22.22%)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比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做麻醉处理时,选取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可在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基础上,确保手术操作流程安全性。

【关键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082-02

作为临床手术救治各种疾病时常使用的麻醉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应用后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均表现出不同[1]。为此,为进一步评估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重点筛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73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展开分组分析,分别给予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两种麻醉药物,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点筛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73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以不同麻醉方法为依据分组:研究组37例,21岁至75岁,其均值(48±5.56)岁,女(16例)/男(21例),给予舒芬太尼药物麻醉;参照组36例,22岁至75岁,其均值(49±6.27)岁,女(16例)/男(20例),给予瑞芬太尼药物麻醉。比对73例患者以上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医务人员需严密监测73例入选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进行麻醉操作前半小时,医务人员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安定10mg、阿托品0.5mg。待患者进到手术室之后,医务人员将上肢静脉开放,并滴注平衡盐溶液,而后开放深静脉静脉通道,诱导过程为:医务人员把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待入睡后对患者行气管插管,连接好麻醉机控制呼吸,整个过程给予异丙酚微泵输注,以便较好地维持麻醉深度。

(2)医务人员给予参照组患者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2ug/kg麻醉,给予研究组静脉泵注舒芬太尼0.2ug/kg麻醉。医务人员仔细观察手术中患者病情变化,并间断性地予以维库溴铵,合理调整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异丙酚浓度,以确保麻醉效果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3)医务人员在患者手术完成前40-60min,需停止输注舒芬太尼、肌松药,术后需停止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待患者的吞咽反射、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后,方可拔除气管,而后将患者送到ICU严密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医务人员仔细查看并记录下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

1.4 数据统计

此次数据统计选SPSS18.0软件,文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选择“n/%(例数/百分比)”表示。经仔细比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等,若研究结果差异显著,则(P<0.05)。

2.结果

2.1 比对两组术后麻醉效果

给予不同药物麻醉后,研究组37例:麻醉起效时间(4.9±0.5)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8±1.5)min、患者意识清醒时间(19.4±3.5)min;参照组36例:麻醉起效时间(7.3±1.2)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0±1.7)min,患者意识清醒时间(14.6±2.9)min,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比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给予不同药物麻醉后,研究组2例(5.41%)发生不良反应:恶心1例,呕吐0例,反应迟缓1例;参照组8例(22.22%)发生不良反应:恶心3例、呕吐3例,反应迟缓2例,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开展急诊脑外伤手术期间,麻醉处于一个核心环节,良好麻醉效果是确保患者血压保持平稳及呼吸道顺畅的重要前提。而且,医务人员还应确保麻醉后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管道与手术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影响临床手术操作。在此种环境下,临床对急诊脑外伤患者行手术时,应选安全、高效地麻醉药物,且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以大大提升麻醉效果。

此次研究重点筛选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73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将其分组做麻醉处理,并分别予以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两种麻醉药物,结果显示研究组37例:2例(5.41%)发生不良反应,参照组36例,8例(22.22%)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比对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时间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由此表明,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中应用后的麻醉效果,比瑞芬太尼的更显著。

作为超短效阿片类药中的一种,瑞芬太尼应用于临床手术救治中,应用后此种药物的起效时间很快,药效消失速度也很快,且连续输注的半衰期很短,对患者行长时间输注后并无蓄积。但需要注意的是,若瑞芬太尼使用量较多,则会引发相应的并发症,如加快窦性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2]。而舒芬太尼属于麻醉性较强的镇痛药之一,临床应用较广,且应用期间最大的特点是,麻醉诱导的速度很快,且镇痛效果非常好,手术中应用后药效持续的时间很,并不会对机体心血管造成较大影响。

据有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证实,舒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影响和芬太尼极其相似,但大量应用舒芬太尼,则会降低患者的心率,严重的会伴发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3]。临床应用舒芬太尼时,此麻醉药物的选择性、脂溶性很高,应用时并不会大量积蓄,只是在机体脑组织内存于较少量非特异性结合,临床应用后易于消除。需注意的是,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不相同,对此,临床使用舒芬太尼时,需按照不同患者的病情来选取,以确保麻醉效果发挥到最佳的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为改善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建议临床选取舒芬太尼麻醉药物,可在改善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手术操作安全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杰.60例重症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2):35-36.

[2]黄安宁,陈娜,丁莉莉,等.异丙酚麻醉对脑外伤血肿清除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武警医学,2016,27(8):784-786.

[3]莫朴,陈海林,利鸿胜,等.异氟烷麻醉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6,25(11):60-63.

论文作者:刘文斌1,宋霞2,张继青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研究论文_刘文斌1,宋霞2,张继青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