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绩效论文,汇率变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从2002年开始酝酿,直到2005年才初步调整,而截至目前也没有很大的进展。汇改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汇率浮动会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金融领域就表现为担心人民币汇率浮动对我国本来就脆弱的金融体系带来不利影响。事隔4年之后,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9年12月31日累积升值17.5%,政策允许的波动幅度也放宽了,那么究竟对金融业有没有形成冲击?对金融中介的经营绩效有无影响?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汇率变动对微观主体影响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汇率变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关于汇率变动对银行业影响的研究仅限于利用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解释,鲜有文章对此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有温彬(2005)、陈晓莉(2006)和唐伟霞、朱超(2007)等的研究。如陈晓莉(2006)构建的理论模型指出,汇率变动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产生的。汇率变动的资产负债表效应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一个经济体中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现象,当本国货币大幅贬值时,公司债务增加的速度快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其净值将会减少。这时公司的风险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提高或者是筹集资金的方式受到限制,就会影响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最终导致产出的下降。这种产出的下降和因货币贬值造成的进口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引起货币的进一步贬值,从而加剧资产负债表效应。这一效应在金融业则表现为,大量的货币错配如果遇到不利的汇率变动(如存在外币净资产时本币升值,或存在外币净负债时本币贬值),会使得外界公众对金融机构的现状估计变差,筹集资金(对银行业来说主要是吸收存款)变得更加困难。陈晓莉(2006)所构建的模型表明,如果银行资产大量受损的信息为公众所知,就可能导致银行挤兑现象发生,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当然存在外币资产的状况要比存在大量外币负债的状况更乐观一些。
国外关于货币错配对银行影响的文献,主要是从银行是否对外币资产(负债)进行保值、货币错配对于银行信贷的影响、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货币错配对银行行为的影响。例如,Chang等(1999)认为真实汇率贬值导致更加严重和更加频繁的银行破产,而且这种效果在发展中国家比在发达国家更明显;Burnside等(2001)认为政府对于银行的隐性担保降低了银行对货币进行保值的动机;Devereux(2001)考虑了当提供信贷的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之间存在货币错配时贬值对于贸易信贷的影响;Chen(2001)研究了当国内银行体系面临担保品约束时资产价格下降的影响;Allen等(2002)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尤其是货币、到期日和资本结构等方面,论述了货币错配是如何从一个部门传导到另一个部门并最终导致银行危机的;Choi等(2002)在价格粘性和货币错配条件下建立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动态模型,研究货币错配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汇率贬值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在泰勒规则下引起进一步贬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这种银行体系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反馈效应导致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能够稳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固定汇率制度更能为金融系统提供稳定性;Cespedes等(2000)同样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证明货币错配通过资产负债表途径扩大汇率贬值对金融系统的冲击;Michael(2006)通过法国1873年开始的银贬值这一历史事实验证了货币贬值、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
国内虽然没有针对汇率变动对金融机构影响的实证研究,但谭本艳、周先平(2009)根据我国522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001-2007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制造业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企业存在大量的债务型货币错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贬值给我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对我国银行外汇风险暴露的分析
下面我们从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所公布的数据来分析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暴露状况。
1.我国主要银行的净外币资产状况。表1中是各种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外币净资产(即外币净风险暴露)状况。整体上看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币净资产值不断增加,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国外资产,虽然这部分国外净资产的绝对数值不大,但是这种增长趋势却值得我们关注。而且国外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加上人民币近几年一直处于稳步升值中,因此这部分规模处于增长中的国外净资产必然会面对外汇贬值的风险,使我国银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外汇损失。
2.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汇兑损益状况。表2从银行汇兑损益的角度反映了我国股份制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状况。从表2中看出,到2008年这14家银行中,已有6家银行在最近一两年中表现出了汇兑损失。从汇兑损失较大的几家银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银行与进出口企业关系更为密切,外币资产负债规模相对更大,因此汇兑损失更严重。由此可见汇兑损失主要来自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外币资产的扩大。
3.汇率变动对部分上市银行现金项目的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另一个反映汇率变动影响的项目是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它反映了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现金流量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表3直接地反映了汇率变动对银行外币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银行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均表现为损失,而且还有继续保持的趋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基本都是以美元支付,因此银行的外币现金流基本上也以美元为主。我国现在报表的外币列示货币也是美元,因此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后,反映在报表上就变成了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为负值。
4.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把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以所在国家货币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记账本位币表达的财务报表,由于报表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币报表折算损益是一种未实现损益,它一般不在账簿中反映,只反映在报表中。根据目前我国上市银行所公布的财务数据,我们统计出了2005年汇改以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见表4)。表4反映的是部分商业银行的折算风险,折算差额中汇兑损失都在加大。以工商银行为例,2003年折算差额为2.55亿元,2008年折算差额为94.48亿元,增长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从以上4个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指标来看,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净值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本币负债、外币资产的货币错配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对商业银行的净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并且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继续,以及中国外贸顺差的继续发展,这种外汇风险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三、变量说明及模型设定
虽然上述数据能够表明汇率变动确实引起商业银行净价值变化,但不能证明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存在。由于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生产企业的重要特点是,其提供放贷的资金来源于其负债即存款,所以下面我们将利用我国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考察汇率变动所造成的银行净价值变化是否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对银行资金获得量(存款)或金融机构资金提供量(贷款)产生影响,从而对银行业更好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说明
对于汇率变动造成的企业净价值变化,国外的研究主要用外币计价的债务占总债务比重乘以名义汇率变动率来衡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债务的币种构成,我们用汇兑损益//股东权益(简称H)来衡量汇率变动造成的上市银行净价值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兑损益上升,股东权益上升,H上升。由于汇兑损益是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还考察了名义有效汇率(简称N)与实际有效汇率(简称R)、实际汇率(简称E)对于银行存贷量是否有影响。为增强不同银行的可比性,存贷量用各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与各自银行的负债、资产规模之比两个指标来衡量(简称D和L)。存贷款利率(简称ID和IL)是影响存贷款规模的重要因素,所以也考虑进来。在现实中,银行的存贷款数量还受企业其他财务指标的影响。我们选取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占总负债比率(简称X)来衡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因为对于银行而言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相当于银行准备应对客户提现的、可以快速支付的资金。用资产负债率(简称z)来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用净资产收益率(简称A)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影响信贷获得量的控制变量。
出于对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样本时间选取1998-2008年,但是由于一些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我们的数据是非平衡的面板数据。数据区间还包括1999-2008年和2004-2008年。对于数据年份比较少的上市银行,我们选取了部分年份的中报数据,由于中报中各项数据也是一一对应的,所以这样的权衡并不影响估计结果。而且在这些时间区间里,人民币汇率不仅有升也有降,能够反映出汇率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选取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首先这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力都比较雄厚,开展的外币业务相对于一些小银行而言也更多一些,资产负债表更容易遭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其次上市股份制银行的报表数据都是公开的,数据获得的完整连续性更强一些。而且,这些大型股份制上市银行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情况。我们选取的这些变量在1998-2008年各银行中基本都是完整的,包括汇兑损益。选取的上市银行数量一共14家①,数据主要来自国研网和各家银行的年报、中报数据。
(二)模型选择
由于模型中同样含有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如果采用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来估计模型,方法论上则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标准的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要求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但是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而言,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离差形式包含了其他被解释变量的信息,与扰动项的离差形式是相关的,因此固定效应的估计也是不一致的。同时由于这些经济变量都不是外生的,都存在内生性,需要采用工具变量。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GMM(广义矩估计)。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法很好地解决了动态面板数据用标准的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参数估计的有偏性和非一致性问题,以及内生变量需要工具变量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估计。由于HG、NEER、REER、RER这四者均反映的是汇率变动的情况,区别在于HG能更直接地反映出汇率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这四者只取其一即可,同时与存款和贷款进行组合,一共构建了8个模型。
四、计量检验结果
(一)模型的估计结果
利用STATA软件,我们对模型进行了反复估计,得到如表5中所示的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估计结果及z统计量。
(二)对估计结果的分析
从表5的结果中可以看出:
1.从模型(1)~(4)对银行存款的影响因素和模型(5)~(8)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汇率变动的资产负债表效应确实存在:在模型(1)中H的当期值对存款有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H滞后期对贷款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其当期值对贷款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净损益对银行放贷量是有影响的。另外,R的滞后一期对存贷款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N的当期值对存贷款影响更明显。这表明与汇率变动相关的指标的变动对银行经营绩效均有明显的影响。
2.由于存贷款利率,特别是贷款利率是银行放贷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存贷款利率,尤其是当期贷款利率对存贷款均有显著影响,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且系数为负。相对于贷款利率而言,存款利率对存款的影响表现出了滞后性,存款利率的滞后一期对存款规模影响更显著。
3.由于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都不是当年的流量,而是累积存量,因此下年的存、贷款量与上年的存、贷款量是密切相关的,所以D、L必然和它的滞后变量高度相关。从计量结果来看,除模型(2)外存款D的滞后一期(1.D)和滞后二期(12.D)均对当期存款D有显著的影响,贷款L的滞后一期(1.L)对当期贷款的影响在5%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而且影响系数为正。
4.资产收益率A及其滞后期对存款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贷款的影响与存款有些不同,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对当期贷款有显著影响,但是除了模型(6)A不显著之外,另外3个模型的A滞后一期都在5%或10%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所以银行资产收益率对银行贷款会有一定的影响。
5.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或其滞后一期对银行的存款影响是显著的,滞后二期的Z对当期存款的影响不显著。而当期的资产负债率对银行贷款在1%的显著水平上是显著的,而且都是正的影响。
6.当期现金及存入中央银行款项占负债的比率X及其滞后一期,对当期存款的影响十分显著。当期X对当期存款的影响是反向的,而且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滞后一期的X对当期存款的影响是正的,而且也在10%的显著水平上显著。银行的现金是备用于提款人提现的,而存入央行的款项是准备金,当期银行的这部分准备金越大,银行当期的贷款资金来源越小。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1.综合上述分析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以及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益会影响银行净资产,进而对银行存贷量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银行的收益,影响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这表明在我国上市银行中存在资产负债表效应,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当期就表现出来的,而是表现出了影响的滞后性,这需要我们在关注银行货币错配风险的时候,要密切关注汇率前期的变动状况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2.从上面几部分的理论及实证检验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而言,存在着以外币标价的资产(主要为贷款)和以外币标价的负债(主要为存款和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当两者的数量存在差异,即存在货币错配时,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金融部门(银行)的净值,进而对其贷款规模以及投资能力产生影响,因此防范货币错配风险是银行(特别是跨国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3.对于货币错配风险的防范,一方面,货币当局应该加强对银行货币错配的谨慎性监管,以确保银行对其客户的汇率风险敞口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中,要注重培养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意识,不要过多救助借款贷款人和限制居民对外汇风险的套期保值,废除不适合套期交易和风险意识培养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安排,同时将信用风险考虑在内。另一方面,作为金融机构自身,利用外汇衍生产品是规避外汇市场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需要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业务,在发展银行间外汇业务时,同时要注意防范市场风险。
注释:
①这14家商业银行分别为: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
标签:银行论文; 汇率论文; 资产负债表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负债融资论文;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银行上市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金融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汇兑损益论文; 外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