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健成[1]2001年在《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探索》文中提出骨干教师培训是高层次的教师教育,它对加速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带动教师整本队伍素质的提高,构建新世纪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还未启动,省级培训已经开展起来的也很少。本文结合福建省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实践,以第一期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学员的角色期待、发展现状以及职业成熟水平;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全面阐述了在我国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中,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职业发展阶段及特点;结合第一、二期省级培训实践,探讨建立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系统,并初步构建了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新模式。
朱丽[2]2017年在《公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基础性、开端性的教育,其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无与伦比。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教师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其结构、数量与质量深远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就目前而言,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是短时间内缓解社会对优秀师资极大需求量与教育资源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而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方政府在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努力程度,对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都与教育经费息息相关。因此,幼儿教师培训从与政府、幼儿园、教师的关系入手进行培训经费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梳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幼儿教师培训及培训经费政策,分析了政策影响下各级政府之幼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努力程度,基于问卷与访谈,结合相关数据研究培训经费支出与管理现状,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在中央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幼儿教师培训的背景下,县域如何筹集更多的经费、更好地管理与使用经费、有效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本研究认为:首先,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最主要的财政责任主体,继续加强县级政府自身财政承担意识,增加培训专项经费,拓展社会平台与渠道筹措更多资金落实幼儿教师培训经费也是范畴内的责任。其次,补足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根据城乡不同幼儿园发展需求统筹承担固定比例经费,加强利用与管理上级定向转移支付幼儿培训经费,专款专用。第叁,加强对公办幼儿园培训情况的督导,构建创新、积极的常规培训动态体制,鼓励幼儿园自身积极寻求社会资金促进自身发展。第四,营造和谐、高效的培训氛围,提升培训的质量与水平,鼓励教师自觉积极、合理参加教师培训,发挥教师培训经费最大效用,激发教师承担培训经费的主体意识。总之,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教师培训经费不仅要教师自身积极投入培训,还要积极发挥政府、幼儿园、幼儿教师叁方面的作用,使之形成合力,使幼儿教师培训经费来源有道、用之有价。
许冰灵[3]2015年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及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代表着农村学前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农村幼儿园教学、管理、科研等岗位的主力军。通过在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借助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的实训平
郑健成[4]2003年在《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价值取向与模式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有一支由1039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教师队伍,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基础教育的质量。”(马立:大力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人民教育》1999年第7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杨婧超[5]2012年在《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种教师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培训的实效性却仍有欠缺,如何让培训更具实效性则凸显出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本研究通过以对上海市幼儿园骨干教师进培训需求分析为例,总结出不同发展阶段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从而为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研究在收集己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上海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职培训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培训需求必须要考虑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两个方面,所以,本研究的需求调查问卷分为2类,调查的对象分别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幼儿园园长,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级别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及园长进行发放。对骨干教师问卷按教龄分布有针对性的进行发放,问卷共发放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为90%。对园长问卷按幼儿园级别进行发放,共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回收率为92.5%。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的培训形式依旧以集体性的培训形式为主,培训内容以教科研能力培训为主,培训主要安排在“工作期间”。幼儿园骨干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一般,但具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在培训内容需求上,教师对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内容需求强烈,而园长则对教师教科研能力,儿童发展知识方面的内容有较强需求;在培训模式上,骨干教师认为园本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更符合其需求;在培训形式上,对于那些与专家互动,能有针对性指导的培训形式需求较高;在培训者需求上,对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者最为青睐;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更多希望培训安排在工作期间,在培训动机上,骨干教师多数是服从上级安排,在这种外力的驱动下进行培训学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激励机制几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期望有助于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朱芸[6]2014年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是一种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了规划部署。国家从关注“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到《国五条》、《国十条》的提出,再到学前教育叁年行动计划的开始与实施,对学前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大,财政投入也越来越多。2011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根据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选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两个培训班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了解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现状。并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本论文分为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主要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设计。幼儿园教师国培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围绕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现状和改进策略这两个问题,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进行深入研究。第二部分是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从“国培”的培训对象、培训意愿、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现状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是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反思。这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总结此次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优点,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改进策略。本研究得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惠及更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与途径呈现多样化,培训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力量强大。与此同时,由于参培教师缺乏培训的主动性,培训院校能力有待提高,培训考核方式有待完善等原因,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参培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意愿不够强烈,培训内容与参培教师的需求有偏差,培训考核方式单一。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四条建议:第一,建立培训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国培”的积极性;第二,确定更合理的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第叁,培训院校应完善“国培”考核制度;第四,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的监管。
熊兰瑛[7]2017年在《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幼儿园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教师堪忧的专业发展现状日益成为整个学前教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求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来源也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民间公益组织逐渐成为支持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对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个例研究,探寻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幼儿园专业发展项目发展的现状和各种影响因素,揭示民间公益组织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路径选择。本文第一部分为基础性研究。首先论述了选题缘由,即问题提出的背景,然后对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最后系统地梳理了与民间公益组织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是通过对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缘起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第叁部分是对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民间公益组织实践的调查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十个民间公益组织的特征和它们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活动,以及总结这些组织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的基础,同时对影响此类项目发展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进行粗略的分析和探讨。然后通过个案研究,即对一个民间公益组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实践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来剖析民间公益组织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具体实践和影响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项目组织结构、项目目标、项目机会、项目过程和组织内的非正式结构是项目组织内影响项目运作的主要因素,同时,参与项目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和项目人员的特点也对项目运作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如民间公益组织登记注册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程度、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现状是影响项目运作的直接环境因素,政治经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文化价值取向和人口变迁是间接影响项目运作的环境因素。第四部分对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在众多主体参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工作中如何进行角色定位以及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这一角色进行研究。本研究认为民间公益组织参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可以承担叁种角色,即资源整合者、政府工作的协助者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民间公益组织需要通过强化自身机构建设、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外部沟通与交流、吸引公益资源和寻求与政府部门的合作、获得政府支持与认可。在结论与讨论部分,本研究从整体的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民间公益组织的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局限与挑战。
余萍[8]2013年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启蒙导师,其素养决定着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师资水平要获得提升,需要国家加大教育力度,关键是发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骨干教师的力量。骨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以及专业态度与意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加强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本研究首先探讨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以及评价与激励措施进行理论思考,试图建构出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然状态。然后在选取安徽省M市D区A幼儿园为研究个案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中教师发展需求、示范引领的内容、途径和评价与激励措施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A幼儿园示范引领活动中未能照顾到一般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示范引领的内容选择片面化、示范引领的形式单一、示范引领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措施。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影响幼儿园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缺乏实施细则的规范、骨干教师素质有限且资源不足、示范引领双方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和一般教师学习主动性不足。根据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国家、幼儿园与教师叁个层面提出了促进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为建构我国幼儿园骨干教师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持。
张青, 严艳[9]2017年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混合培训模式探究——以广东省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备受瞩目,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广州市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幼儿教师培训任务。在现状分析与经验提炼中提出"套餐式+点餐式"的"两结合"项目运行模式,以及网络研修、面授辅导、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
黄灿[10]2016年在《多评价主体下“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培训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乡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因而,保障并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项目”的培训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湖南省2015年“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的叁所承办院校为研究个案,从学员、教师、培训管理单位、送培单位及家长五类评价主体视角出发,描述多评价主体下“培训效果”的表现,解读其表现后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审视和改善“培训效果”建议。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本研究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第二部分,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学员来源、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叁个方面阐述“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的培训情况。第叁部分至第五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从学员、教师、培训管理单位、送培单位及家长五个维度搜集各视角关于“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培训效果的看法,并解读各视角中的“培训效果”。第六部分,通过分析多评价主体视角中“培训效果”的共性及特性,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如何审视和提升“培训效果”的建议,在原有效果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训效果的生态观并进行了阐释。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探索[D]. 郑健成.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公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研究[D]. 朱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及模式研究[J]. 许冰灵. 福建教育. 2015
[4]. 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价值取向与模式优化[J]. 郑健成. 学前教育研究. 2003
[5].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D]. 杨婧超. 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培现状的调查研究[D]. 朱芸.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 民间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D]. 熊兰瑛. 西南大学. 2017
[8].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余萍. 西南大学. 2013
[9]. 农村幼儿园教师混合培训模式探究——以广东省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为例[J]. 张青, 严艳.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
[10]. 多评价主体下“乡村幼儿园骨干教师项目”培训效果研究[D]. 黄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