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吴莉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吴莉

(贵阳供电局系统运行部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力系统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下,使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化,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使主、配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经济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电力自动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快速的发展,各个方面的技术不断的提高,其中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人力资源配置等进行了改善与优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对于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一体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控一体化的概念就是对电网的调度和变电站的监控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和设置,以使得电网的运行和相关操作能够更有效,提高电网监控和调度的效率和可靠性。调控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虽然近些年才发展起来,但其中也有很多传统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子。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电力公司在分工上就更加明确,将监测资源和相关工作整合成一个整体,对传统的调度控制中心进行了更加集中化的管理。实际上现代化的调控一体化模式和传统调度模式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在结果上也无很大差距,但是调控一体化能够减少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而且传统调度在电力系统存储的电量运输上容易出现疏忽,从而出现部分供电中断现象,相比之下调控一体化则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一、调控一体化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在对电力系统调控时,监控和维护等工作只能在电网管理系统后台进行指挥,再加上电力系统中很多工序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调控分工不明确,因此一些设备和用户端的衔接不够理想。传统模式的电网调度中心的工作较为复杂,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工作量极大,使得工作中的失误在所难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使得电网的规模日益增大,这给电网运行、维护等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网运行的需要,而调控一体化与传统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其将电网调度系统、变电监控系统以及维护操作系统联系起来,在实现电网调度功能的同时,同时实现电力系统监控和电网维护功能,由于调控一体化将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形成自动一体化模式,因此与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相比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可极大降低对人员数量的要求,并且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干预,因而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同时提高工作精度。

二、调控一体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包括了先进的技术以及完善的平台,并结合系统模型建立统一基础数据平台,从而实现现有调度自动化应用功能的集成,之后逐渐进行建立以及投入运行,并进行模块扩充,实现软件快捷接入,从而建设调度自动化应用的集体环境。

2.1硬件平台构建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调度工作以及监控工作的共同需要,因此需要采用服务器群实施计算机技术,对硬件构架进行合理调整。另外,要利用硬件系统的平台对多余的配置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其中调度以及监控需要在一套硬件平台上进行运作,分层以及分区的设计保证了调度的有效性,同时也实现了不同范围的监视以及管理。在调控一体化系统中,主要配置4台SCADA服务器、4台历史服务器、2台网络服务器以及1台PAS服务器。系统的数据采用与前置服务器采用实现了一体化配置,保证了资源数据的共享。这一系列服务器的使用,也保证了多余配置的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软件构架的构建

系统的软件构架则使用一个统一性的支撑平台,从而实现软件功能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并通过模块化设计以及配置,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开放化以及灵活性。软件构建主要包括了调度与监控一体化的图模库、一体化图形服务以及一体化数据服务和报警服务等。软件构架的建设,体现了现实应用功能配置的灵活性,满足不同业务对象所需信息发布功能,实现了适应调度、控制灵活以及操作运维的一体化管理。

三、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3.1调控一体化在设备建模层中的应用分析

目前,电力系统引进了众多的新型设备,二次设备描述模型逐渐的被引入,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系统并没有实现对新设备的监控,这就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与开发,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二次描述模型的功能,在研究设备建模层时,应该科学的建模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分析,设备分析需要分两次进行。模型的创建通常范围站控层、设备层以及间隔层三个层次。两次设备分析通常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层上,因此设备层分为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设备建模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次设备建模,一次设备建模在站控层、间隔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逐渐的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二次设备建模,二测设备建模为重点分析对象,二次设备模型通常在装置信号点与关联的测量点上,因此应该通过调控一体化系统开发与完善二次建模,保证其能够满足变电站信息模型的实际需求。

3.2采集与分流数据信息

调控一体化系统的前置服务器具有信息处理、传递与遥控站点端信息以及信息传回软报文处理等功能;主站SCADA服务器通常和人工工作站连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过滤与处理,同时对业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过滤、集中与调度。通常状况下,需要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实时性以及正式性,因此需要对相应的信息进行落实、整合以及分层现实。传统的人机监控方式,第一层仅仅显示合并处理后的虚拟信号,为了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需要分析和处理下一层系统的原始信息,同时科学的处理信号之间的差异性与矛盾,以此保证信号的正确性、精简性以及完整性。

3.3 SCADA的功能分析

调控一体化系统具有SCADA功能,保证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显著的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的完整性与效率。SCADA功能主要包括数据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以及整合等。通过创建完善的支撑平台,能够对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这些历史数据能够为应对将来的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参考。如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对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对比,充分的发挥SDCDA功能,更加稳定的进行处理,尽快的将故障或者问题解除,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的运行具有其特殊性,主要是由于电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此电力系统的建设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民的工作、生活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越高,则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也就越高,传统的电网管理模式对于越来越复杂的电力系统显得捉襟见肘,而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则可使电力调度、设备维护、电网监控等多种功能整合在一起,有力保证电力的传输,是一种先进的管理运营模式,因此是电力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雪玲,林康松,周林宁,等.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21):141.

[2]魏亚莉.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5):84.

[3]孙东明.浅谈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123.

论文作者:吴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  ;  ;  ;  ;  ;  ;  ;  

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论文_吴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