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任艳茹

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任艳茹

大庆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手术患者中实行全凭静脉麻醉以及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并且分析术后认知功能。方法 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中选取54例老年手术患者,采取计算机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吸入麻醉,实验组患者实行全凭静脉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干预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分、平均睁眼时间、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ES评分(30.21±2.21)分、平均睁眼时间(16.35±4.11)min,均优于参照组的(24.22±3.01)分、(34.58±5.21)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可能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前者的影响时间相对短暂,术后恢复更快。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老年患者;麻醉效果;认知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患者日渐增多,临床上常见经麻醉辅助手术治疗,以缓解患者身心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其作为常见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指患者认识能力、社交能力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POCD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手术创伤、局部缺氧及麻醉形式等有关。为了控制POCD发生率,本文对比了不同麻醉形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识功能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4例样本资料均从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中选取,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且均进行不同麻醉,排除长期服用镇静药、精神疾病、服用抗抑郁药物等患者。在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相关内容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取计算机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2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2,年龄最大86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0.24±5.25)岁,5例普通外科,10例泌尿科,6例胸科,6例骨科;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4,年龄最大87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71.35±5.22)岁,7例普通外科,9例泌尿科,4例胸科,7例骨科。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不实行药物治疗,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实行静脉开放,为患者静脉滴注0.2ml/(kg?min)的乳酸钠林格液(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929),利用惠普监护仪来给予患者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以及心电图等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在实行面罩吸氧3min之后给予患者0.1mg/kg的维库溴铵、1mg/kg的丙泊酚、0.04mg/kg的咪达唑仑、2μg/kg的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在患者意识消失以及肌肉松弛之后予以气管内插管,然后合理连接麻醉呼吸机,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检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参照组患者实行吸入麻醉,利用0.5%~5.0%七氟烷;实验组患者实行全凭静脉麻醉,利用推注泵来持续推注3~6mg/(kg?min)丙泊酚、0.05~0.20μg/(kg?min)瑞芬太尼。间歇性对两组患者予以维库溴铵保持肌肉松弛,然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补液速度以及麻醉药用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MMES评分、平均睁眼时间、临床效果等指标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无效0例,有效5例,显效22例,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无效4例,有效8例,显效15例,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85.19%。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对比

实验组患者MMES评分(30.21±2.21)分、平均睁眼时间(16.35±4.11)min,参照组患者MMES评分(24.22±3.01)分、平均睁眼时间(34.58±5.21)min,实验组MMES评分、平均睁眼时间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3351、14.2746,P<0.05)。

3 讨论

POCD作为临床手术的常见与多发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学者经研究指出,它与手术、麻醉、患者等均有关[2]。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老年患者年龄偏大、机体素质较差,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在不断衰退,其肝脏、肾脏难以有效分解、排泄麻醉药物,受其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所降低,随之延长了术后复苏时间、增加了POCD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患者经全凭静脉麻醉,缩短了其自主呼吸、睁眼及拔管时间,降低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利于其早日康复。相关学者经研究指出,POCD与患者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麻醉用药、术前脑功能状态等有关[4],手术治疗前应综合评估患者身心状况,特别是65岁以上患者,如果其术前脑功能评分偏低或者伴有酗酒史、药物依赖史等,则禁止行手术治疗,本研究选取的手术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前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证其处于平稳状态,对非麻醉药物或麻醉方式等因素给予严格控制,以此保证了研究质量。

经调查显示,老年患者经大型手术或急诊手术后,极易发生POCD,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缺损、社交能力改变、认知功能异常等,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痴呆,其将直接降低患者自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增加其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延长其住院时间。老年POCD发生与麻醉用药有一定联系,术后残留的麻醉药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而影响其认识功能的有效恢复。因此,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取适合的麻醉药物,尽量使用短效药物。

全凭静脉麻醉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较强的操作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本研究采用的瑞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快、作用时间短、恢复快、无蓄积等特点,将其与丙泊酚联合运用,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吸入麻醉类药物会影响患者记忆力、社交能力,诱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强脑部神经元凋亡。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可知,老年患者认识功能降低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中枢胆碱能系统发生了退行性变,其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即患者年龄越高,其功能越差,而吸入麻醉抑制了该系统的功能,因此,增加了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有学者以大鼠为研究对象,也证实七氟烷吸入可以短暂引起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和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减少有关。

随着医疗技术的全面发展,不断研发各种新型麻醉药,临床研究中开始广泛应用静脉麻醉技术,静脉麻醉具备操作方面、安全可靠等优势,适合进行全身性麻醉。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参照组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MMES评分(30.21±2.21)分、平均睁眼时间(16.35±4.11)min,均优于参照组的(24.22±3.01)分、(34.58±5.21)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吸入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在老年手术患者中均存在效果,但是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更佳显著,可以显著缩短麻醉时间,迅速水解血液中非特异性酶,具备作用时间短、无蓄积等特点,可以降低麻醉药物用量,控制苏醒的延迟时间,适合应用在老年患者中,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综上,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麻醉可能出现术后POCD,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有效降低了POCD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晓玲.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5,28(6):1344-1346.

[2]许艳淑,陈琦,王英伟.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医学综述,2009,15(1):81-82.

[3]陆丽.七氟醚吸入复合瑞芬太尼与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66-67.

[4]张俊峰.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 中外医学研究,2015(7):58-59.

论文作者:任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任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