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的污水及污泥处理设计研究论文_张淑娟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给水厂虽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水厂如果不对这些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就将其直接排放的话,便会给自然界中的水体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我国目前又处于水资源非常匮乏的时期,所以水厂更加不可以将生产中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当中。鉴于此,本文先说明了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意义,并详细分析了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设计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设计;研究

引言

水厂的污水一般都是周期性排放,主要分两类: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

两类水的处理方式和流程如下面两图所示:

排泥水的悬浮杂质含固率一般均高于0.3%,比滤池反冲洗水的含固率高20-30倍以上,且滤池反冲洗水水量明显多于排泥水水量。所以,宜采用分开处理工艺。分开处理时,滤池反冲洗水经简单处理后,上清液循环使用,沉淀底泥与排泥水混合,进一步处理。

1给水厂的污水及污泥处理的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水在没有经过净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到了自然界的水体当中,由于排放量过大,远远超出了自然水体自身的降解能力,所以这便给水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给水厂为了获取更好的水源,就不得不舍近求远来选择更好的水源地。这种方法虽然得到了较好的水质,但是却大大增加了生产过程的投资成本。另外,这些水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同样还是会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当中,进一步给水体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污染,出现了不断的恶性循环。

2给水厂污水及污泥处理设计研究

2.1活性炭吸附技术

活性炭是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剂,其可以对浊度、气味、颜色和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有效地加以消除。所以活性炭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工艺的设计和运行过程当中,但是由于当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够强,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所以存在较大的推广局限性。在上世纪末,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活性炭生产和微孔结构发达,可以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是有效的,尤其是对那些能产生有机物的气味,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所以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活性炭联合使用,这样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2.2生物预处理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的城市供水工艺设计和生物处理工艺运行已经比较广泛地被应用到城市给水厂对排泥水的处理过程当中,也逐步成为了微污染水处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在生物处理方法上,主要有生物流化床、生物转盘、生物活性炭滤池、生物滤池氧化法和生物接触氯化等几种形式。生物预处理技术在微生物的使用中,可以与一些有机物和污染物结合,以促进在沉淀的形成,使城市的水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改善。

2.3 CMF膜处理技术

CMF膜是一种外径550μm,内径300μm的中空纤维的微滤膜。纤维壁由多孔材料组成,孔的尺寸均在0.2μm以下,孔隙面积占纤维壁70%以上。不含杂质的水很容易透过微滤膜的纤维壁,所需工作压力只有2.0×104Pa。含有杂质的水由外向内透过微滤膜中空纤维膜时,直径大于0.2μm颗粒也有不同比例的被拦截,其工作压力在4.0×104-1.0×105Pa之间。该处理工艺是“二级处理出水+CMF膜过滤处理+消毒”的高效再生回用水处理工艺。此种工艺出水水质较好,但工程投资较大,目前还难于接受。膜的运行寿命较短,仅为几年或更短,更换较频繁,因此增加运转成本,且日常维护复杂。

2.4 连续式浓缩池对污泥的处理

修建排洪蓄洪设施泥,并对其实施固液分离处理,同时还应该从底部将一定量浓缩后的污泥进行引走处理。在连续式重力式浓缩池当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池型,一种是一般的排泥水浓缩池,另一种是带有斜板的浓缩池。带有斜板的浓缩池可以更好地提升固体的通过率,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浓缩池的使用面积。污水厂和自来水厂所产生的污泥在组成成分、性质以及密实度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对他们的浓缩池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各自池中固体悬浮物的通过率以及停留时间的把控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2.5 消防与安全设计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等各项的消防设计,如消防车道设计、建筑消防及防火分区、消防给水设计、电气消防设计、防排烟系统设计等。相对于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在消防设计方面要增加必需的消防排烟设施;在安全设计方面,应重视防洪排涝问题、防爆问题,以及地下水厂和公共设施相连接的安全管理等问题。

结语

给水厂在净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泥水水量较大、流量比较稳定且容易收集,且含有大量难于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机固体,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造成自然水环境负担和水资源浪费。采用适当污水处理工艺对其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相应的排放和回用标准,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自然水体的环境负担,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对城市用水紧张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斌,施周,俞贤毅.微污染原水水质变化预警指标的选择[J].水处理技术,2015,41(11):47-49.

[2]徐蕊.城市再生水厂水质预警与应急管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3]徐瑞.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浅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60-60.

[4]刘志红.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水质提升效果的比较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

[5]刘志红,郑海,李海涛.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对比研究[J].北方环境,2012(2):205-209.

论文作者:张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给水厂的污水及污泥处理设计研究论文_张淑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