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为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献计献策征文#183;——贸工农一体化是县级外贸增强生存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献计献策论文,必由之路论文,工农论文,县级论文,外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宁省岫岩县外贸公司长年坚持“三抓联动”发展战略,即抓货源基地建设,抓配套服务,抓外向牵动,使三项工作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在此基础上,以外贸为“龙头”,建成六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销体系。主要有:以滑子蘑为首的出口食用菌系列;以干瓢为主的出口脱水莱系列;以蕨菜为主的出口山野菜系列;以滑子蘑罐头为主的出口食品罐头系列;以玉雕工艺品为主的出口工艺品系列;以镁砂为主的出口矿产品系列。
这些体系正在发挥“燎原”之势,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县级外贸普遍举步维艰的形势下,岫岩县外贸公司长期坚持贸工农一体化的建设和不懈地搞好社会化服务,做到了货源生产、加工、运输、出口协调统一,产、供、销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仅使创汇农业大发展的格局在这些产区逐渐形成,而且岫岩县外贸公司牢固地拥有了“别人抢不走,自己啥时需求啥时有”的稳定充足的货源基地。有充足的货源做保证,岫岩外贸公司能连续五年超额完成自营出口计划并位居辽宁省县级外贸前列,公司整体实力和生存发展能力也大大增强。他们在抓货源基地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出口货源基地建设能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管理
出口货源基地建设容易,但要坚持长期、稳定发展实属不易,尤其是以经营农产品为主的县级外贸,它所辖和经营的品种繁多杂乱,生产地域广而零散,生产者成千上万,工作关系层次面多,当前面临市场经济,人们大多各自为战,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统一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外贸部门做为企业,靠自己自身力量去做协调管理工作身单力孤,往往事倍功半。如何使外贸企业在产区具有凝聚力?岫岩县外贸公司与各产区、各部门真诚合作,确定了一批货源基地并建成贸工农一体化项目。同时,从深度和广度上建立了贸工农一体化组织管理结构——农业创汇站,选聘了一批素质好、有威信、责任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为创汇站成员。还特聘一批在多年生产出口创汇农业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出口商品生产土专家、技术能手、创汇大户,作为本品种、本村民组的创汇农业生产组织管理联络员,现在已形成了一整套的以创汇农业为中心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管理网络,做到了县有农业创汇办,公司有农业创汇科,乡镇有农业创汇站,村有创汇农业联系点,“片”有创汇农业联系户,厂矿有创汇联络员。已建起的农业创汇组织管理机构近百个,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近千人。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由外贸公司协调负责。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组织管理网络,出口货源的组织工作做起来一直得心应手,每年落实计划,发展新品种,根据国际市场需要迅速调整和改变品种质量结构,都能做到一声令下,一呼百应。比如,滑子蘑出口品种规格的几次调整,鲜香菇每年出口前的规格、质量的临时变动,改变干瓢传统加工方法、收购方式,根据国外客户来样突击加工、装船、紧急更改出口产品的理化指标等,只要一个电话下去,都能顺利地、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赢得了国外客户的信赖和好评。多年的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样一支过硬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管理队伍,才使岫岩外贸的出口货源基地能一步一步地稳定发展起来,才使所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因而有旺盛的生命力。
为了使组织管理网络能长期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对建立起来的组织管理机构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把管理工作列入公司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抓贸工农一体化组织管理工作坚决不变,具体工作中做到三个不放松:
一是业务指导工作不放松。坚持每年对所有组织机构所辖的出口品种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业务技术给予指导。
二是信息沟通不放松。对国际市场需求信息和国外客户对产区出口商品的要求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各创汇站、点、户,尽最大力量把他们直接推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以便不断增强他们的出口意识,不断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三是管理监督不放松。坚持定期监督考核制,对不热心工作、不称职的人员及时调整。同时对干得好的,做出成绩的人员聘用到公司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对各级组织机构采取出口产品联产、联供、联销付酬的办法,视其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人心稳定,干劲十足,对工作发展有长远打算,具体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从而带动和促进了本产区外贸工作不断有新创造和新发展。
二、出口货源基地要建好,必须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岫岩县外贸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工作,在辽宁省内外已建有紧密型贸工农企业5个,半紧密型贸工农企业20个, 松散型的长年有经济合同关系的产区42个。这些企业、部门与他们心心相印,密切合作,每年可均衡提供30个品种、价值数千万元的货源。
他们的货源基地建设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并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认真抓好服务和扶持工作,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货源基地要想搞得好,扶持服务工作很重要,加强领导是关键。
货源基地是县级外贸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些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明显的,同时,出口工作一时一刻离不了货源,公司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振兴与腾飞都要求必须做好货源基地建设这篇大文章。因此,他们始终把如何抓基地建设做为主要工作。经过对原有的若干个贸工、贸农基地、产区进行调查摸底、分类排队,从中筛选出一批有发展前途的能稳定供货的,能给当地农民带来效益的,做为主要建设对象。针对不同情况,因品种制宜,因地域制宜,分别加大建设力度。在制度、规划上,从工作部署安排上,从人员配备、调度上,都有一整套的具体详尽的实施方案。做到了主要领导主要精力抓基地建设,日常工作会议议事日程有基地建设工作议题;制度、规划、计划上有基地建设工作的指标;工作部署、安排上有项目的内容;人员配备、调度上,优先基地的建设。如此坚持了十多年如一日不懈地抓贸工农一体化建设,才形成了今天的货源基地建设遍布乡镇“厂矿成网、乡镇连片、区域交叉、品种齐全,固定地段、保质保量、稳定货源、全面发展”的贸工农一体化建设的新局面。
基地建设要发展,发挥外贸“龙头”作用,完善服务工作是保证。
实践证明,做为以土产品出口为主的外贸部门不重视基地建设就经不起风吹浪打,不搞好贸工农一体化的货源基地建设,就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因此,他们十分重视贸工农一体化建设。几年来,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牢记两个“不”字,围绕两个“不”字发展出口商品生产。一是只要能激起农民开展种、养业的兴趣,对发展扩大新品种生产有利,对抢占国际市场有利,要不怕赔钱,不仅收购有利和微利的品种,无利的品种也经营,风险由外贸承担。如1990年落实山牛蒡种植计划,但秋后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客商不要货,他们宁可自己承担风险200 多万元,也将农民手里的货全部收上来。农民很感动,他们说:“外贸说话算话,讲信誉,以后叫咱干啥就干啥。”1992年发展干瓢生产,1993年干瓢市场不好,他们宁肯自己损失,积压库存300多万元, 也不让群众的货窝在手里,因此博得群众的信赖。二是只要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外贸出口的长远发展有利,要不嫌麻烦,不论大宗、小宗产品均收购。对凡是已安排的种养业计划,不管所生产出的产品地点多分散,产品的数量再微少,都严格履行合同,照收不误。如香菇生产就是从每年只收购几百克、几千克开始,才发展起来的,真诚的服务,一切为农民着想,换取了丰厚的回报,现在岫岩县的干瓢、香菇生产已形成规模,质量数量在省内外闻名,不仅成为脱贫致富的骨干产品,也是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
(二)货源基地的稳定发展与积极服务和扶持工作是分不开的。
1.必须做好三期服务和扶持工作。货源基地多数在农村,大多为土产品,季节性要求强,基本上是春种秋收。针对这一特点,他们每年都在产前、产中、产后三期服务上下功夫。产前下达种植项目计划,解决种子、化肥等,产中加强管理,产后指导农民按标准加工并及时收购。公司有关业务人员协同各乡镇创汇站、点人员常年深入农村,跋山涉水,走乡串户进行服务。为了使农民掌握好栽培出口品种生产分布情况,挨家挨户安排布置各种示范点、示范户,使技术示范形成网络。几年来共发展各种出口产品品种生产户(点)三万多个,培养了种植、养殖、加工、采摘方面土专家、技术员、能手万余人,他们对国际市场多变的行情有相当的适应能力,长年在生产一线做指导、带动性工作,使全县出口产品生产健康持续发展,长久不衰。
2.及时反馈出口产品生产信息。外贸业务人员经常与口岸公司和国外客户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搜集有关国际市场的价格、行情、需求变化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还经常印发一些出口信息资料。几年来,共编制印发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创汇农业品种简介》及种植、养殖、加工、采摘等各种报刊、资料10万多册,为广大生产者当好致富参谋。与此同时,还开展出口产品业务咨询服务,热情周到地为生产者解答生产、加工、包装、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千方百计为出口产品生产解决资金困难。岫岩县经济落后,资金经常出现困难。对此,他们一是向农民让利。如在滑子蘑生产上曾让手续费70%,一年让利几十万元,二是帮助农民筹措资金,在发展姬菇生产中,为农民提供贷款十几万元;三是为滑子蘑罐头厂提供流动资金,解决资金困难近百万元;四是坚持产地现金收购,从不打白条、不赊帐。
4.想方设法为产品生产解决物料急需。每推广一个项目,都为农民解决发展生产所必须的物料,几年来,共为农民解决木屑、棉籽皮、各种创汇农业生产用种籽(菌种)、塑料、农药、化肥等物料共10万多吨。
出口货源基地要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才能和产地合作好,贸工贸农之间相互信赖,平等互利是根本。
十多年来,岫岩外贸和产区的合作是十分愉快的,合作各方都一直十分满意,并且都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为什么在诸多的外贸部门为找不到合作伙伴而犯愁,认为发展基地白费劲,货源无保障时,他们能连续十多年和产地密切合作,并且越合作越好?实践证明,除了要坚持做好必要的扶持工作外,主要还应彻底除掉官商作风,对产地平等相待,在利润分配上坚持价格公开,效益公开,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该给产地的利润,分毫不差按时付给,绝不克扣、拖欠,这是供需双方能长期保持合作的根本。他们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这个根本不动摇。凡和岫岩外贸公司合作过的产地都深有感触。
正是这种平等、互利、坦诚的合作态度,他们在各产区的知名度甚高,信誉度甚好。就在现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每到收购季节,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仍出来亲自给他们控制货源。如他们到某省市发展干瓢生产,生产发展起来后,该品种市场销路看好,该市外贸公司出来要抢购货源,当即被市长严厉制止。他说,“这个品种是岫岩外贸用七年时间一手发展起来的,你们有能耐自己发展,不要抢收人家的成果”。同时还责令各乡镇必须和岫岩外贸很好合作,坚决不准产品外流,使这一品种能连续七年持续发展,成为该地区脱贫致富,发展创汇农业的支柱产业,保证了岫岩外贸公司能连续七年使这一产品稳定占领国际市场,并连续七年超额完成利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