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83;网络文化#183;文化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文化论文,文化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技术进步与文化变迁的关系
德国技术哲学家拉普曾说:“实际上,技术是复杂的现象,它既是自然力的利用,同 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可见,技术有其文化的属性和功能。技术进步不仅仅是纯 粹的工具变革,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技术进步在文化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类文化变迁依存于技术进步。
首先,技术进步提供了表达、传播文化及其观念的工具、手段和方式。文化本质上是 思想观念,它必须有表达、传播思想观念的工具和载体,因此,文化的进步也就通过表 达、传播文化及其思想观念的工具和载体的进步而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人类文化的进步 紧紧依存在传播文化的媒体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文化的传播媒体及其技术的进步是文 化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比如报纸、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它的出现曾经而 且现在仍然表征着文化的进步。而当因特网技术出现后,由于它具有集声音、图像、文 字于一体的优势,因而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它的出现是一 场新的媒体技术革命,从而在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意义上预示着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变迁。
其次,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制约甚至改变着文化的属性。文化同一 切现实的、具体的存在和关系一样,也都具有存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特征。如果说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那么,当人们改变了文化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后,也 就部分地改变着文化的属性。而技术的进步则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文化传播的工具和 形式,从而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文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而改变了文化的属性本身, 比如用书刊、报纸与用光盘、互联网所承载、传播的文化信息是有区别的。当人们用网 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传播文化信息时,在文化传播的时间性、空间性方面的属性的改变 是非常明显的。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文化空间,在网络空间中,传统空间的物 理属性被消解,距离的意义微乎其微。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实现了地域文化向全 球文化的转变,甚至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技术方式创造了全球性文化。正是在网络技术 条件下,使文化具有了虚拟性特征,这也是过去的文化形态未曾有过的属性。
再次,技术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文化发展的程度和文化的形态,不断实现着文明与文化 的升迁。由于文化不断更新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率和界域, 改变着文化的属性,从而提升了文化的品质和境界,改变着文化形态,实现了文化的变 迁。
最后,网络文化的诞生集中体现了技术进步在文化变迁中的作用以及技术进步与文化 变迁的紧密关系。一般认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 阶段:主机时代、微型电脑时代、个人电脑时代和网络时代。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诞生了 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物质技术基础而形成的。 网络文化凭借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具体的文化内容数字化,并通过网络语言在 互联网上存储、传播、交流,从而转化为网络文化。
总之,在人类历史上,技术进步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内在构成和必要条件,文化变迁 日益以技术进步为基础并把后者包括在其中。历史愈是发展到后来,社会发展、文化变 迁与技术进步的这种相关性就愈是突出地表现出来。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是 当代网络技术兴起和进一步发展的直接结果。网络文化的形成直接依赖于网络技术,网 络文化属性和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直到今天,在人类 出现的各种文化形态中,还没有哪种文化形态象网络文化那样如此依赖于技术本身的发 展。单是由于技术的高度发展就可以创生一种文化,这愈益表现出文化对技术的依存性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技术进步所引起的文化变革,是技术进步导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广泛变革的必然反映和组成部分。
2 网络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变迁历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
与前网络时期的文化比较,网络文化以其全新的特征和功能表征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 变迁。
2.1 网络文化实现了文化传播的高时效性 网络技术极大地压缩了文化传播的物理时 空。凭借互联网,网络文化信息几乎可以在瞬间达到分布于各个地区的用户,纵然人们 之间远隔万水千山,网络技术都可以实现文化传播的零距离。网络文化所实现的文化传 播速度和效率之快,是以往任何文化及其文化传播媒体都无法相比的。网络文化的高时 效性、零距离传播的特征,直接决定于网络技术本身。在当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日趋 加快效率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高效率、高时效性特征,不仅改变着文化本身,也日益广 泛深入地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2.2 网络文化实现着文化向虚拟文化形态的转变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有别于传统文化 和前网络时期文化的重要特征,一定意义上,网络文化是虚拟文化。
网络文化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文化以虚拟的形式实现了对现实文化形态的超 越。在网络文化世界中,人们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设计出虚拟的自我、虚拟 的国家和社会、虚拟的文化关系和世界。在虚拟文化世界中,任何个体都可以匿名制、 虚拟身份、多重角色表现自我并与其他人或群体发生各种关系,进行文化交流。网络文 化的虚拟性使世界二重化了,在网络文化世界的语境中,存在着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 对立和分裂。网络文化主体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和实现着现实世界未曾有过或难以实现的 假想和计划,实现着自我的追求和肯定,网络文化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实然和超然生活的 双重世界。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十分突出的特征。就网络文化的特征而言,高时效性、全球性等特 征都不是网络文化独有的特性。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出现之前,人类文化已基于传媒 技术的革命而日益呈现出高时效性、全球性特征,但虚拟性则是直接基于网络技术而创 生的文化新特征。网络技术赋于了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使文化以虚拟的方式呈现出 来。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提供了网络文化虚拟性的可能,它使现实的客观世界转换成 了文字、声音、图像,转换成了数字化的符号,从而表现出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这是人 类文化直接基于技术进步而创生的文化新特征。
虚拟世界揭示了人类“诗意地存在”似的理想生活的某种象征,网络文化世界提供的 是“另类生存状态”、另类的文化世界和文化语境。因此,网络文化不仅将改变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将改变着人类有史以来基于现实生活、现实世界而形成的思维 方式和文化观念,使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乃至世界观都发生改变。
2.3 网络文化实现着地域文化向全球文化的转变和升迁 全球文化或文化的全球化是 相对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而言的。众所周知,在古代,有四个主要的大文化系统,即 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系统,以印度教、佛教为主体的印度文化系统,以伊斯兰 教为主体的阿拉伯文化系统,以基督教为主体的希腊罗马文化系统,它们都具有明显的 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孟德斯鸠也曾基于地理的差异而划分出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即 干燥的、高地的、广阔的草原和平原的文化,平原流域的文化,和海相连的海岸地区文 化。可以说,前网络时期的文化,尤其是近代以前存在于人类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的 传统文化都是地域性文化。
真正的文化全球化运动始于近代,它是近代以来工业的、市场的、贸易的、产品的世 界化,以及由此造成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结果。马克思认为,19世纪社会历史变化 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向。马克思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 这一历史趋势,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的状态 ,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 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富,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 可能,于是由各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马克思在论述世界历史 的形成时,曾把“世界的文学”、“世界的一般哲学”等世界性精神产品的形成看作是 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标志。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市场和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形成,以及“ 狭隘地域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建立在经济交往和社会实 践活动之上的文化也必然冲破狭隘的血缘性、地域性的束缚而形成世界性的全球文化。 但是,观念文化与现实实践和经济活动之间并不是如影随形的关系。无论是世界历史和 经济全球化、世界性的普遍交往的形成,抑或文化全球化都是一个过程。严格地说,19 世纪只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初始期,它们的普遍形成则是发生在20世纪, 特别是当代。
就文化的全球化而言,经济全球化是决定文化全球化的根本原因,但文化全球化是当 今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之所以能在当今呈加速地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和技术基础,就是网络技术的支持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使文 化的传播极为迅速,它能在瞬间超越天然的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而实现全球范围的文化信 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在全球文化传播的速率和范围方面拥有更明显 的技术优势。网络技术使文化的全球传递和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 文化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可以说,没有网络技术及网络文化,就没有当今文化的全球 化,至少,文化的全球化不会如今天这样迅猛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如果说人类历史上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前网络时期的文化都是地域性文 化,那么,网络文化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网络文化所实现的人类文化的变迁和 对于传统文化的超越正在于,它把地域文化提升为全球文化,在全球的意义上扩大了文 化的范围和视野,提升了文化的界域。从人类文化演变的过程看,全球文化是人类文化 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文化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更高形态和阶段。从地方性文化 向全球性文化的拓展和演变是人类文化变迁的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文化则既是 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环节又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标志。
基于网络文化的全球化特征而实现的当代文化变迁,正在改变着各个国家、各个民族 的文化观念,将人们从过去封闭的、地方性的文化观念带入了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文 化视野之中,使人们的文化意识、文化理念有了一个全球性的眼光和境界。正如美国学 者萨姆在《跨文化传播》一书中所言,“人们再也能互相回避或坚持闭关自守的孤立主 义政策。不断增强的流动性,现代化的交通电信技术的发展,似乎在迅速打破不同文化 间的时空关系。由于偶然的和人为的原因,某些曾经显得遥远的、与世隔绝的文化,一 下子与我们的关系密切起来。”人类文化向全球化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变迁和革 命。当前,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到网络文化条件下所实现的文化全球化浪潮和进一步发展 趋势,充分认识到它对人类现存的文化体系、文化形态和文化观念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冲 击,充分认识到网络文化在当前及未来对人类文明与文化产生的重大意义。
2.4 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实现着从单一文化形态向多元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升迁 前网 络时代的文化尤其是构成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信仰观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在中国传统 社会,虽然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楚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 、关中文化、岭南文化,但都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文化的单一性往往同时意味着一种文 化思想在其文化体系中的主导性和统治地位,也同时伴生着文化的排他性。我国的先秦 曾出现化多元化思想百家竞放的时期,但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 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由此形成了儒学定于一尊的格局,进而造成了对其它思想的排斥。佛 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外来文化,虽然佛教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但是,佛教也只有经 过中国化的改造才能为中国人所认同。而且,佛教也未曾取得过如同儒学那样的思想文 化的主导地位。
网络文化则不同,它依存于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并不是为特定的国家、民族和集团所 独占。网络技术能将具有特定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种族性的文化属性都大大隐退, 以技术的方式淡化、消解不同文化形态的价值观、信仰观,并通过网络技术的处理转化 为图像、声音、颜色等抽象的符号。从理论上讲,无论谁对网络文化都不具有独占权、 垄断权,只要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谁都可以融入网络文化之中。被誉为全球首富 、电脑“神童”的比尔·盖茨曾提出一个观点,意思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会打字的狗都可能成为你的网友,这全然取决于网络提供的技术支持,事实上,在互联 网中,你不需要知道自己是在和人还是在和狗对话。既然会打字的狗都可以融入网络之 中,足见网络技术及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
网络不排斥相反的文化体系。各种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本土的还 是国外的,无论是相近相似的还是彼此矛盾甚至冲突的文化,也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 的文化都可以共居于网络文化的大通道、大平台中。网络文化以极大的包容性真正实现 了文化的开放、交流和多元并存。
包容性、开放性是网络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网络文化的优势。网络 文化将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思想都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网络文化为多元文化并存提 供了现实基础,网络文化是当今最具开放性、多元性的文化形态。如果说,文化的发展 是从单一的、狭隘的文化走向多元的、开放的文化并存,网络文化的出现正好体现了文 化发展的这一现实要求和趋势。网络以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实现了对传统 文化的超越。
网络所提供的多元文化反映并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体制多元、政治体制多元的现实格 局和要求。网络以浓缩的方式所承载的多元文化既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的集中表现 ,也是当今社会实现多元文化并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总之,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文化虽然诞生时间不久,但正以其崭新的文化形态 、文化性质和功能而呈现在世界面前。网络文化不仅与各种传统文化共生并存,而且, 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着日益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构成了当今社会多元文 化形态的重要方面。一定意义上,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引领着当今文化发展 的趋势和方向,对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无论任 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能回避网络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现实,任何企图回避甚至拒绝网络 文化的行为都是对文化的短视和偏见。
3 应当辩证理性地审视网络文化的二重效应
现时代的人类文化正处于大变动、大融合、大冲撞的过程之中,网络文化正是这一过 程中出现的新型文化形式。对于网络文化,我们应辩证理性地审视和思考。网络文化也 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积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伴生负效应 。
首先,网络技术是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载体与工具,是实现文化交流的媒介,对此 ,不能夸大其作用。如前所述,决定当今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根 本原因是人类实践活动,特别是经济实践活动。当今文化的变迁和发展,特别是文化的 全球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但我们却不能由此把当今文化进步的原因 仅仅归结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讲,文化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夸大网络技术主网络文化在文化变迁中的作用是不恰当的。
网络文化是新型的文化形态;但它也只是当今多元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因此,不能 把当今文化形态都归结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也不能代替、消解当今各具特色的文化形 式,无论网络文化怎样发展,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都能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 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因为,越是历史的,越是现代化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 界的,这是文化的审美规律,也是文化存在和发展规律。
其次,应当看到,网络文化在当今事实上加剧了文明的冲突。同质文化谈不上冲突, 只有异质的文化之间存在矛盾和平共处冲突;但是,倘若异质文化之间没有交流也谈不 上矛盾和冲突,只有当异质文化之间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文明和文化的矛盾。异质文化 的共生并存和交流总是伴随着不同文化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文化演进的内在逻辑和客观 事实。
历史上,当文化全球化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大的文化体系之间都在自身特定的时间和 空间体系中相对独立地存在并运行着,它们之间虽然也发生着矛盾和冲突,但总的说来 不是普遍和大量的事实。只有在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使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 化的冲突才成为更为频繁的现象。网络技术以及网络文化之所以使文化和文明的冲突日 益加剧,其原因是,它使异质文化之间更加密切的接触,使具有不同信仰、不同价值理 念之间的文化系统零距离地浓缩在一个文化平台之上。依亨廷顿的见解,当今全球化和 网络化虽然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但却不能缩短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正是当 今全球一体化趋势和网络化的发展加剧了诸如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化与伊斯 兰文化、儒家文化的冲突。网络文化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并没有消除,而是在一定 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各种异质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此看来,网络技术以及由此造成 的网络文明既是促使当今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条件,也是构成当今文化冲突不可忽视的因 素。
最后,我们应当思考和警惕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条件下文化霸权主义现象。当今,西 方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强势文化,西方少数国家之所以进行文化霸权主义,与他们拥有发 达的媒体技术相关,西方国家正是凭籍发达的文化传播媒体技术从而形成了强势文化。 美国是世界上传媒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媒体覆盖全球,它使用100多种文字,向100多 个国家和地区,2万多用户昼夜发布新闻。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巨大的实力和优势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互联网用户占到了国际互联网用户的70%以上。信息技术等高 科技方面的优势转化为文化的优势,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输出国的重要原因。 此外,网络英语之所以成为网络文化占主导甚至唯一通行的语言,与传播、承载网络英 语文化的西方国家所具有的网络技术优势也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