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古诗歌鉴赏能力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艳芳

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古诗歌鉴赏能力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艳芳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 250001

摘 要:中学教材中收入的古诗词大多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开启学生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古诗歌鉴赏 研究与实践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诗教既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所具有的力量是强烈而感人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一、诵读诗歌,培养学生品鉴古诗歌的意识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熹认为读诗“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诗歌富有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有音乐美。诵读时引导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行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诗化的美好境界,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使其带着探究的心情去读。从而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理解作品大意,把握作品主题,以达到对作品的真正掌握,体会到诗词浓郁的感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感悟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把握背景,导入情境。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在学习柳永的词时我这样介绍柳永: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歌楼妓女”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皇帝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光棍,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些生动的介绍使学生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2.意象是体会诗歌情感的钥匙。“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用康德的话说,即“灌注了生气的形象”,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如学习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学生可抓住“寒蝉”“长亭”这两个意象。“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而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而词中“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融情入景,学生通过意象的把握很容易理解了诗人“无语凝噎”的痛苦。再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组合在词中,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和依据。

3.注重诗歌意境的感悟。对意境的感悟,最重要的是把握“情”字,因为情是构建诗歌意境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要把握的真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能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受到诗人情感脉搏的跳动。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入“滟滟随波千万里”的“春江花月夜”,去领悟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喟叹,感悟这首诗优美的意境,体味诗中洒落在江树上的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再配上一曲古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诵中逐层深入,体味意境和情致之美,效果非常好。再如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曹圣萍 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4,(28)。

[2]润萍 从教学的实际看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

论文作者:李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6月总第1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古诗歌鉴赏能力研究与实践论文_李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