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戏曲的辉煌展演——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戏曲剧目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戏曲论文,述评论文,剧目论文,艺术节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于9月10日至26日在浙江举行,历时逾半月,上演了51台文华新剧目 ,其中戏曲剧目就有24台,占整个艺术节参评剧目的半壁江山,可谓民族戏曲的一次辉 煌展演;而获文华新剧目大奖的13台剧目(含特别奖),戏曲剧目大奖就有6台,成就非 凡,引人注目。
24台戏曲新剧目代表了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的杰出成就,反映了戏曲舞台多姿多彩、 繁荣发展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折射出当今我国戏曲艺术的鲜明走向,并为今后一段时期 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综观24台新剧目:《程婴救孤》《凤氏彝兰》《老表轶事》《典妻》《图兰朵公主》 《真假悟空》《巴山秀才》《家》《宦门子弟错立身》《山东汉子》《卓瓦桑姆》《流 花溪》《人影》《凤阳情》《春秋霸主》《惊蛰》《月亮光光》《三寸金莲》《藏书之 家》《巾帼红玉》《江上行》《娘娘千岁》《詹天佑》《长恨歌》,明显地可以看到以 下特点。
一、传统戏唱主角
我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第七届艺术节 ”上仍然处于唱主角的突出地位,体现出中国艺术节的民族特色。当然,传统不等于陈 旧,这24台大戏题材广泛,立意深刻,剧种纷呈,形式多样,鲜明地呈现出强烈的当代 意义和舞台风貌。
获文华大奖并被观众选为最喜爱剧目的豫剧《程婴救孤》,虽然这一题材已经上演了 七百年,但豫剧成功地进行了推陈出新的整理和创造。晋国忠臣赵氏一家300余口被奸 臣屠岸贾所害,程婴等人慷慨赴义、冒死救孤。原剧的忠奸斗争、家族仇恨的矛盾冲突 ,转换升华到普遍意义上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突出强调了救孤的 正义性,充分展示了程婴等人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坚忍顽强的人格力量和舍生取义的 民族精神。豫剧艺术家李树建更是以他那豫西调传人特有的悲怆激越、如泣如诉,把程 婴壮烈的形象近乎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一百年前就被王国维称之为“即列之于 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被当代戏曲家再次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近年来几乎同时出现的三部“救孤”戏剧,独有豫剧颇得观众和专家的交口称赞,其中 原因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正义和善良、坚忍和顽强,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毫不退却,《程婴救孤》所体现和 歌颂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引起了当代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本届艺术节上,其他一些优 秀剧目同样体现着这种精神,如川剧《巴山秀才》、京剧《巾帼红玉》、赣剧《詹天佑 》等,皆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和审美的愉悦。
《巴山秀才》中的孟登科原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穷书生,但当他目睹四川巴山 惨案后,毅然抛弃功名,痛改迂阔习气,为民请命,为民申冤,直至被害。该剧主创者 以川剧独到的个性和川人独有的幽默演绎悲剧的故事,大喜大悲,喜极而悲,极具震撼 力。
女英雄梁红玉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红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 特别是剧中一段“宋杂剧”演出的戏中戏,嘲讽昏庸的最高统治者和卖国求荣的投降派 ,既再现了当时的舞台风貌,更突出了以梁红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崇高的爱国精神。
《詹天佑》描写我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詹天佑,靠着科技救国的信念和坚忍顽 强的精神,在常人难以克服的制度、人事等恶劣条件下,成功地修建了我国第一条铁路 。该剧采用古老的赣剧高腔(弋阳腔)并加以改造和创新,为塑造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还有另外一种执着和顽强——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在越剧 《藏书之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该剧以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为背景 ,讲述了范家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藏书、守书的艰辛故事,展现了传统文化人的高尚信 念和崇高品格。该剧选材独特,艺术风格别具一格。茅威涛所塑造的范容,着力于传统 读书人的内心刻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是文华新剧目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既有对男女真 诚爱情的歌颂和再现,也有对旧的制度、旧式家庭摧残爱情和扭曲人性的揭露和批判。
北昆《宦门子弟错立身》依据同名南戏改编,描写宦门子弟与流浪女艺人刻骨铭心的 恋爱故事。该剧力求保持古剧风范,在轻松和谐、跌宕有致的喜剧氛围中,对原剧的情 节和人物进行了完善和新的创造,再现了金元时期的舞台风貌和杂剧艺人的演艺生活, 从而使本剧兼具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当代审美价值。
京剧《图兰朵公主》是一次图兰朵故事的中国版、戏曲化的新尝试。中国公主图兰朵 以她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形象,已经被许多国家的艺术家们演绎成各种版本。此次京 剧版的创作运用民族艺术形式来演绎,切合中国公主的身份;对原剧人物和情节做了一 番合理改造,更为符合中国人的爱情观和审美要求。
京剧《凤氏彝兰》在深刻揭示权力对人性和爱情的扭曲方面颇为深刻。清末,彝家村 寨的看坟女娃叶子爱上汉族落拓书生赵明德,但在经过九死一生的权力斗争登上土司宝 座后,这位昔日纯情少女却越来越像主子,初恋情人却越来越像奴才,他们之间演绎了 一幕爱情悲剧。该剧艺术上颇具创新,在悲剧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开掘、悲剧氛围 的营造以及运用京剧表现边寨风情等方面多有建树。
黄梅戏《长恨歌》不仅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李隆基与杨玉环那段传为美谈的爱情 故事,特别是在马嵬坡前杨李的生离死别上做足了文章,故意“假醉”的逃避揭示了帝 王爱情虚幻的一面。在艺术上,借鉴了西方音乐剧的手法,大胆融入音乐剧的流行元素 ,力求开拓黄梅戏的表演新格局,从而使这部传统题材的新作洋溢着时尚的风采。
莆仙戏《江上行》选材独特、构思精巧。该剧没有传统习见的“负心汉”“痴情女” ,却以一顶旧笠为线索,一叶扁舟为背景,演绎了一段动人心旌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一 种“舟行江上、不知何往”的人生况味。本剧将古老剧种的“传统味”和当代审美的“ 现代感”有机结合,清新雅淡,个性独特。
其他剧目如越剧《家》和《流花溪》、河南曲剧《惊蛰》等,都写到了发生在民国年 间封建大家族里的爱情故事。《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该剧抓住原著内核,注入 现代精神,张扬剧种个性,缠绵哀婉,灵动抒情。《流花溪》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国 初江南水乡一个大家族中四代女人恩怨沉浮的传奇故事,旨在呼唤世人善待他人,呼唤 和睦、友爱和宽容。该剧着力营造的冷艳凄美的舞台意境令人荡气回肠。《惊蛰》描写 的也是发生在上个世纪初青年人身上的感情纠葛,追求婚姻自主,反对封建礼教,题材 上虽谈不上新颖,但在艺术呈现上也别具风采,曲剧剧种清澈圆润、柔美动情的唱腔, 颇具感染力。
其他剧目同样精彩纷呈。京剧《春秋霸主》多侧面展现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性格的 复杂性,从他的悲剧命运揭示了足资鉴戒的历史教训,评剧《凤阳情》写的是“平民皇 后”马娘娘的传奇人生,揭示了“万事之本,百姓是根本”的主题。楚剧《娘娘千岁》 通过朝廷选美,尽显官场人生百态,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京剧《三寸金莲 》根据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以缠足、赛足与放足为矛盾焦点,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妇女 深受封建礼教摧残、渴望解放的命运。该剧把绝迹多年的“跷功”搬上舞台也是一大看 点。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24台大戏在制作上大多从剧作本身出发,力戒当下某些剧目 一味追求大制作的奢侈之风,把功夫下在戏曲艺术本体上。据介绍,《程婴救孤》制作 上只花了30多万元,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整出戏投入不到70万。
二、小剧种显实力
24台戏曲剧目是从全国各地精心选拔出来的,涉及的剧种除京剧、昆剧这样全国性的 剧种外,有豫剧、川剧、越剧、评剧、山东梆子、湖南花鼓戏、商洛花鼓戏、甬剧、黄 梅戏、绍剧、莆仙戏、楚剧、赣剧、唐剧、河南曲剧、藏剧等16个地方戏剧种和少数民 族剧种,蔚为壮观。
5台京剧互竞优长,各显实力,充分展现出作为国粹剧种的强大魅力。而地方戏的实力 突出,特别是从甬剧、湖南花鼓戏、绍剧等获大奖,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剧种也能产生全 国性的大影响。
甬剧《典妻》述说民国初年浙东一户贫苦农家,丈夫将妻子典给50多岁的秀才生子传 代的故事。该剧以柔石小说为起点,在主题思想的发掘、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风格的 强化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创造,提升了甬剧这个小剧种的文化品位。甬剧本是浙江宁波的 地方剧种,曾经流传到上海这样的现代大都市。《典妻》的成功创作激活了甬剧。该剧 先后在上海、西安、杭州、宁波、香港等地演出近70场,深受欢迎。有人把《典妻》之 于甬剧比做《十五贯》之于昆曲是有道理的。一出戏激活一个剧种在中国戏剧史上也不 鲜见。
绍剧《真假悟空》讲述的是取经路上的故事,孙悟空不满唐僧善恶不分,负气离去, 六耳猕猴乘虚而入,假扮悟空蒙蔽唐僧。孙悟空听从观音教诲,与假悟空斗智斗勇。唐 僧也终于认清妖猴,师徒同心,共赴灵山。绍剧猴戏在我国戏曲舞台独树一帜,唱腔高 亢激越,表演洒脱粗犷。该剧继承了绍剧猴戏的优秀传统,并给传统题材赋予了新的意 蕴,在文本创作上颇具新意,在导演、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亦有新突破,的确是神 话剧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艺术视角独特,表演幽默风趣,是一出亦庄亦谐的好戏。其 他一些地方戏也颇具特色。如上述曲剧、楚剧、莆仙戏等小剧种,都有突出的亮点。又 如唐剧《人影》,这部充满了冀东特色的佳作,根据民间传说创作,通过民间艺人霍小 菊和“箭杆王”之间的凄美爱情,展现了民间艺人的坎坷命运和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人影》在艺术上力求突破,不仅继承了皮影清脆动听的唱腔,还广泛吸取了京剧、评 剧、河北梆子等表演艺术手法,念白方面更是创新运用了“土生土长”的唐山话。
小剧种在这次艺术节上大显身手并不是偶然的。在这里,我们以甬剧《典妻》为例, 简要分析其成功的经验。
甬剧自身有着独特的魅力,《典妻》对于剧种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彰显甬剧个性,注 入现代精神,丰富表现手段,力创精品佳作。主创者在柔石原作的基础上,尊重原著而 又丰富了原著,给原著注入了现代精神,对原著主题进行了升华,对原著所表现的生活 和人物作了更深层次的发掘,特别是对“妻”命运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编导 者也没有满足于对甬剧个性的简单保护和利用,而是在现代审美意识的观照中,广泛吸 收了其他姐妹艺术的成就,丰富了甬剧的表现手段。
在唱腔上,《典妻》充分运用了“滩簧戏”擅于抒情、重视演唱的优长,在“江南丝 竹”的伴奏下,适度添加了西洋现代乐器,运腔行云流水,风格质朴无华。在表演上, 有意引进和巧妙化用民间舞蹈的形体技巧,创作新的戏曲表演程式。最为典型的是“妻 ”返家的那场戏,既有传统戏曲的程式表演,又突破程式,吸收了民间舞蹈语汇,化为 一段抒情色彩浓烈、又具叙事功能的、新的程式性的肢体语汇和戏曲舞蹈。在舞美上, 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在那一幅酷似浙东水墨画的大背景下,借助置景、灯光等现代舞台 技术手段,展开戏剧情境,揭示人物命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显然,《典妻》是一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曲,精致精美,好看好听。所谓小剧种大 转型、小剧种高品位、小剧种大市场,《典妻》基本都做到了。《典妻》的成功创作, 提供了剧种提升发展的经验,而且更为其他地方剧种走出困境、再创辉煌,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其实,剧种的所谓大和小是相对而言的,小剧种不因其发源于一地而不能产生 全国性的大影响,艺术品位的高低,也不是由剧种的大和小而决定的。黄梅戏、越剧都 是在地方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作为仅有的一台少数民族戏曲——藏剧《卓瓦桑姆》,在艺术节上也特别引人注目。 它所弘扬的正义善良战胜邪恶丑陋的主题,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所展现的浓 烈的高原文化“原生态”之美,令观众心灵净化;它根据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同名藏剧 改编,对古老藏剧的现代重演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现代戏需努力
戏曲现代戏从辛亥革命算起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则进入到一个 新的历史阶段。成熟繁荣于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要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半个世纪 以来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探索之路,已经趋于成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总结五十年的 成就,写现代(民国)题材的现代戏成绩比较突出,而写当代题材的现代戏就相对比较薄 弱。此届戏曲新剧目中写当代题材的仅《老表轶事》《月亮光光》《山东汉子》3台, 也反映出当代题材现代戏的创作数量偏少的情况。戏曲现代戏创作难,尤其是当代题材 的现代戏创作更难,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很艰辛。
获大奖的《老表轶事》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文有章突然发现毛泽东是自己的嫡亲 老表,于是认为这是一个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在众街坊的鼓动下,他壮着胆子向主席 写信求官,剧情随之展开。本剧写百姓与领袖的奇事,题材本身有着一定的传奇性和喜 剧性;编导从一件小事表现新社会领袖与人民的新型关系的大主题,立意有着相当的深 刻性;对传统知识分子文有章的刻画和描写,是本剧的一大成果;在充分展现湖南花鼓 戏剧种的艺术魅力,写当代生活所作戏曲化探索上,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湖南花鼓戏本来就有着载歌载舞、幽默谐趣的特点,用来表现毛泽东故乡的喜剧题材 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剧种优势。该剧展现了平民百姓的欢乐,鲜活生动的人物,诙谐幽 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戏曲身段与动作,谐趣轻松,生动感人。文有章作为一个旧式知 识分子,清高本分、安贫乐道,又梦想做官发达、出人头地,剧中细腻地再现了他写信 求官前后的心态变化过程,演员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一个迂腐可笑又善良可爱的“老 表”形象活生生地立在了舞台上。
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写城市姑娘林怡芳,在动乱年代与家人失散,流落西部山村 ,山民收留了她,她也为封闭的山村带去了文化和教育。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和亲人的寻 访,她多次想走出大山,又一次一次放弃了机会。全剧在林怡芳的留和走的问题上展开 戏剧冲突,既写了贫困山村的封闭愚昧,又写到了山里人的质朴善良和对文化的尊重与 渴望;山村需要林怡芳,林怡芳也离不开山村,山村的人、山村的情紧紧地牵系着她的 心。全剧形象生动,情感丰沛,舞美简洁清新,商洛花鼓戏的音乐更是散发出浓郁的陕 南泥土气息。
山东梆子《山东汉子》取材于山东菏泽农村青年孟昭良的真实事迹。女青年田云因躲 避歹徒袭击致残,流落街头,孟昭良将她带回家救治。康复后的田云思家心切,孟昭良 脚蹬三轮车,历尽艰辛,把田云送回三千里外的湖南老家。这是一曲讴歌人间真情与真 诚的好戏。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孟昭良历尽艰辛,不图名利,平凡之中现真情,非凡 之中见质朴,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该剧在题材开掘、表演程式、剧种风格的运 用上都有大胆的摸索与尝试,两位主要演员的表演朴实感人、细腻到位,从而使原本比 较单纯的戏剧情节变得声情并茂,充满了诗情画意。
综观三台现代戏既各具特色,又有着它们的共同之处。一是把目光聚焦在普通人身上 ,描写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特别是后两台所写的歌颂型的人物,与当代社会生活 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高尚精神,必然会引起 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月亮光光》《山东汉子》在各地演出反响强烈。二是充分运用 了戏曲化的手段,有一个比较好看的故事,塑造了一两位真实动人的典型形象,开掘了 人物的美好心灵,再现了当代生活氛围,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和创造,适应了当代观众的 审美情趣和舞台节奏。当然,三台现代戏还有需提高的地方,但其成功的经验,为现代 戏创作,特别是为写先进人物的现代戏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我国戏曲艺术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戏的创作是关键。这不仅关系到戏曲反映当 代生活的问题,也是戏曲现代化的成功所在。我们期待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戏曲现代戏 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