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李晓萍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李晓萍

(汉中市汉台区七里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现如今,对于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思维导图的出现,成为了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也逐渐的意识到了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文从介绍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的内涵、作用、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应用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于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思维导图,也被称作为心智图,我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应用是在2011年才开始的,直到现在,很多的教育学者和在这领域的专家都在研究它,因此也推动了思维导图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思维导图的研究已处于理论化和系统化,已经建构出了基本的理论体系,这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1]。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是一种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依据全脑的概念,全面调动左右脑,充分开发大脑潜能,从而极大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而在语文学习中提出思维导图,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绘图,包括线的颜色、图形的绘画、字的变换等直观的思维方式,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思维导图的作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语文学习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面,思维导图能够把学生脑中的发散性思维转化为图形、文字、图画,这符合语文学习的需求,时间久了,学生能够联系到一个知识点上,有一个中心点,向外散发出多个分支点,在整合起来就是学生的知识,小学语文本身知识比较杂,可以利用这些文字、符号让学生很快记住知识点,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对比

(一),在阅读教学中传统方法和思维导图应用的对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通常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所采取的传统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段落,然后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但是教学中教师大多要求学生阅读并能流利的背诵全篇或是选段内容,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理解,为了应付差事,而形成了暂时性的记忆,如果不加以复习很难回忆起来,也就失去了对阅读原有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恶阅读甚至对阅读有拖延症。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克服学生记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激发学生去更多的思考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内容,从而拓宽文本的深度和广度[3]。这一切的积极功效都来自于思维导图所拥有的激发放射性思维、提高注意力、延长记忆力的独特功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学习,能够建构知识网络,整合新知识和旧知识,把握整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以及反思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写作教学中传统方法和思维导图应用的对比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是令学生、老师和家长最为头疼的一项内容。拿到一篇作文,如果构思没有构好,那么可想而知就会写出流水账式的文章。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例如,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如果确定了“猫”的主题后,首先就要发散性的联想,打开写作的思路。猫有哪些特征?习性是什么?有哪些“猫语”,由兔子联想到成语传说,动画片里猫有哪些角色?这些内容都需要进行发散性的联想,积累作文素材。第二步根据发散的内容,确定中心思想。可以重点描写猫的特征和猫的传说故事,也可以重点描写我和猫之间的故事。一说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害怕,感觉“作文难下笔,无话可写”等,对作文课不感兴趣,教师也会经常抱怨学生没有感情、流水账、凑字数,无从下手改,传统的作文学生应付差事,给出一个主题想到哪写到哪,没有顺序,抓不住要写的重点,无形中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学生怎么才能把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呢?思维导图在写作的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在写作文之前,教师先把一个主题放在纸的中间,然后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只要跟主题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下来,经过加工,形成作文的思维导图,最后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可以在小组内完成,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实习中的实际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在实习中,第一次尝试教学思维导图,面对的学生有七八个,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就从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式,讲解曲线、连接、色彩、关键词、简笔画这些更接近大脑形象记忆的巧妙运用。通过好的思维导图的展示、讲解,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4]。重点是以树形和章鱼型为基本图形,从第一主题到次主题开始训练,再向下逐步发展主题层次建构基本结构,然后给出知识点让他们训练,找出关键词进行填写,最后训练位置顺序和色彩布局,要有整体的美感。当学生们都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思维导图,于是我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对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分享、讲解,取长补短,让学生可以绘制出有个性的思维导图。

当学生们信心满满的走上讲台,那种自信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经常得意地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如果要问学生们画思维导图的感受,他们会自豪地告诉你:虽然画思维导图要花很多时间,甚至占用了休息时间,非常辛苦,但在讲台上讲解思维导图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获得热烈的掌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实践与运用,通过对比,使用前,学生思维零散,事物的内在联系、核心问题不清晰,知识无体系。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思维思路清晰了,因知识成块分布、形成整体记忆,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拓展。我们和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实践过程中都收获了很多。原来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上课积极,思维活跃,全体参与,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四、结论

我们所教的学生并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引导。思维导图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科学习的问题,也是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的一个解决之道,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

参考文献

[1]高斯涛,陈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2]张润柳.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10-111+114.

[3]毛菊红.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吉林教育,2016(45):97.

[4]张洪榜.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2016(01):95

论文作者:李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李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