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及对策论文_王娟

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及对策论文_王娟

王娟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集体主义意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宿舍和班级两个角度着手,讨论了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的现状和原因,认为可通过个人的自我改善、学校强化集体主义教育、社会构建良好的环境等途径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

关键词:当前 大学生 集体主义意识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的主题团日活动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寄予广大青年一代殷切的希望。从总书记的一席讲话中,可明确领会到新时代的大学生担负着重要使命。要实现大学生自己的“中国梦”,需要他们团结成为一个如磐石般坚固的大集体,共同推动集体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团体,他们的行为理当体现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体现出的却是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正在慢慢淡化。

一 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现象

(一)宿舍集体主义意识淡化

大学宿舍相当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小家庭,学生们在宿舍可以进行学习、休息、娱乐等各种活动。宿舍里林林总总的活动则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宿舍的集体主义意识也就通过这些一系列的宿舍内部活动来促成,宿舍集体主义观念是否强烈还得从宿舍的内部行为来体现。然而,宿舍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却体现出宿舍集体主义意识在慢慢淡化。

首先,一些同学在宿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在大学宿舍里,某些个性孤立的学生在追求自身目标实现时,总喜欢独自行动,不与宿舍其他成员协作或商量,结果虽然达到个人的目的,却损害了宿舍的集体利益,也伤害了宿舍内部成员之间的感情。此外,当宿舍出现集体问题需要集体探讨解决方案时,所谓的“探讨”就变成了激烈争论,由于每个人所站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宿舍内存在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有孤立他人的行为。“小团体”具有凝聚力强、联系紧密等特征,其成员所追求的集体利益则是自身这个群体的利益,其实现自身目的方式时常会越过正确方式的临界点。在大学宿舍,基于不同的媒介一般会自发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一类是基于特殊感情的需要,以“老乡”的名义而建立起来的小团体。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宿舍内部遇到自己的老乡,生活方式和交流话题自然也就聚焦到了一起,时间长了就慢慢的滋润了这类小团体成长的土壤。另一类则是由于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以共同的利益为媒介,久而久之这类小团体也随之成长起来,宿舍有时免不了成为了这类小团体的活动基地。

(二)班级集体主义意识淡化

首先,班级内部分同学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以自我追求为荣。一方面表现为思想难以统一。例如,班级制度需要整改时,班干部提议大家开个班会思考改善方案,同学们则各持己见,难以达到统一,如此一来主题班会常常不欢而散。另一方面表现为活动不好组织。由于部分大学生我行我素的性格,加上相对开放的校园环境以及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导致集体活动的组织不得不面临时间协调这一难题。班级文化活动也同样如此,当学校有某类大型活动,班上需要有人参加时,这部分人往往以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一一推托。

其次,班级中形成各类小团体,班集体不团结。由于受到感情或者是共同利益的影响,班级在一定程度上也或多或少的形成不同的小团体,以至于班级如同诸侯割据、四分五裂。从这些小团体形成的媒介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方面表现在为寻求一种情感的依托而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的小团体。一种是在班级当中仍然以“老乡情”为媒介而形成的小团体;另一种则是以“宿舍情”为媒介而形成的小团体。这类群体总是集中于自己的中心团体,行动一致,除了自己的中心团体之外,没有更多的空间留给别人,不乐于与外界或集体友好接触。另一方面表现为受共同利益支配而形成的小团体。这类小团体内部有着共同的目的,围绕着该共同目的而慢慢地滋长壮大起来。为达到其目的,他们会肆无忌惮地选择不恰当的方式去行动,无心考虑除该群体外的其他人或集体的意见和看法。

二 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西方的经济、文化等各面不断交流碰撞,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加之目前教育体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够完善的因素,从而导致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渐渐淡化。

(一)个人主义膨胀,只关心自己的发展

一方面,思维方式个人本位化。有相关报告对大学生做出这一评价:“当代大学生在个人生活方面具有‘个人本位’倾向。”[1]许多大学生长期沉湎于单个人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和他们已形成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个人本位化,久而久之,头脑中的集体主义意识渐渐的黯然失色,对集体漠不关心,冷漠处世,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另一方面,价值观念趋于功利化。在西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价值观念的严重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以物质的方式去检验自身的价值,以物质为衡量自己成与败的标准,这就赋予了金钱成就梦想的“魔法”,使得个人的梦想变成了物质化的东西,精神的家园变得贫瘠而丧失生命力,最终被庸俗侵蚀。

(二)性格缺陷助长小团体意识

“大学生小团体意识,是指多数几个或更多大学生出于一定的情感或利益追逐的需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利益上密切联系的团体,通过不正当手段或不公平方式来满足情感上的需求或利益的获取,是大学生当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错误思想。”[2]在大学里,部分学生由于原有的性格缺陷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助长了小团体意识的产生。

一方面体现为学生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相对弱化。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大半以上的家庭都仅有一个孩子,对于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加倍的宠爱。待惯了温室的学生突然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自然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出门在外突然遇到自己老乡,为寻求一种情感的归属,自然而然地就滋长了小团体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内向的性格。在大学里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各种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意对外敞开心扉。那么,当这类同学也为了寻求一种情感的依托而聚集在一起,小团体意识便会由此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的曲解

首先,在大学的教育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和范围不够广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只占学生一学期课程的一部分,集体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在思想道德教育里所占比重也比较少,集体主义意识在大学生眼里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由于集体主义意识方面的内容较少,有的同学甚至不理解集体主义意识的内涵和相对意义。更糟糕的是,有个别学生会混淆了集体主义意识与小团体意识,认为执着于所谓的小团体意识也是在秉持集体主义理念,以此为由助推着小团体意识的发展,这种做法无疑是对集体主义的曲解。

其次,集体主义教育的方式仅仅是简单的模式化。我国古时一种“啃书”的学习方式还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存在,它不太注重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殊不知“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即通过实践行为更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并能更好地回归实践,从而提高和创新我们的认知方式,德育更应该如此。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关心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不在意实践的价值,所学知识都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在实践中去理解、去检验、去探求,由再认知上升到新的认知,最终只是机械式的学习,难以领悟集体主义的内涵,更谈不上在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了,所以表现在大学生生活中的许多行为方式不符合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三 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的措施

(一)大学生应按照集体主义价值标准完善自我

作为大学生,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修养,将这种意识内化于自身的品质,不断优化自我人格。对照集体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改正自己的问题,净化品质,提高修养,自我完善。

首先,古人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大学生应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镜,学会辨别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集体的要求,进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其次,以人为镜,学会取长补短。大学生应积极与人进行交流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可画地为牢、自我封闭,不可将自己局限小团体里。明辨是非一名大学生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不论身处宿舍或是班级,对于有利于集体团结的决策、行为,应积极配合,将这样的意识内化稳定品质。

(二)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除了个人努力外,还需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集体主义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是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意识,并以此指导自身行为的活动过程。”[3]

1.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和拓展集体主义意识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课程中可扩宽集体主义教育的领域,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得其大者兼其小”,当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集体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时,个人的利益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实现。显而易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联系紧密,维护好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更有保障。

其次,在心理学课程中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的教育。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更不用谈他的责任心了,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自然也不怎么有爱。反之,一个懂得如何爱他人、爱集体的人,对他人、对集体就会充满责任感,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总是心存大爱,关心他人和集体。因此,爱心和责任心的培养对于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极为重要。

2.适当开设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专题讲座

首先,引导大学生明确非集体主义意识的危害。明确非集体主义意识的危害,从而扭转他们对集体主义意识的曲解,形成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引领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意识的重要性。集体主义意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集体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力量有限,但千千万万个人团结起来,力量无穷大,要统一宿舍或班级使之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需要大学生真正领悟和强化集体主义意识。

3.以“班级为核心,宿舍为重点“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学校应该丰富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宿舍文化活动形式,并且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部分学校每年一度的寝室文化节举行期间,可以组织设计更多需要集体来共同完成的比赛项目,让大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去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去领会集体主义价值观念。

其次,除了宿舍文化活动以外,为了防止以宿舍为核心的小团体意识的产生,还应该多组织并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活动。例如: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合唱比赛、益智抢答比赛等等。这不仅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促进班级集体主义意识的增强。

(三)社会积极构建利于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的良好环境

首先,可通过各类大众传媒渲染集体主义意识氛围,发挥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强大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微信、微博、腾讯QQ等信息传播平台的迅速发展,西方的各种观念涌入国内,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反思新闻媒体带来的影响,可见传播媒介需要整改,加强正面信息的宣传,渲染集体主义意识氛围,引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舆论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利用各种舆论来批判那些无组织、无纪律和非集体主义意识的行为,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动机,加强他们辨明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明确什么是集体主义所倡导的,懂得坚持集体主义是一种光荣,摒弃集体主义是一种耻辱。如此,大学生便可随时通过舆论来检讨自己,逐步踏上集体主义的征程。

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8.

[2]张梦飞,杨舒眉.论大学生小团体主义思想的危害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10,25(11):154-156.

[3]陈夏.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教育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王娟(1992—),女,贵州兴义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当前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及对策论文_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