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南通分院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但随着电梯系统日趋复杂,其可靠性、安全性也受到了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电梯数量增加,电梯事故频发,尤其是门系统在运行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故障,而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和门系统的故障有关联。因此加强对电梯门系统事故及预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电梯;门区系统;事故预防
1 近几年门区事故统计情况
通过对某城市近 10 年发生的电梯突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在门区区域发生的突发事件共有 38 起,造成31人死亡(使用人员20人,作业人员11人),8人受伤。
1.1 发生环节
从事件发生环节来看,38 起门区突发事件中,发生在电梯使用环节的有 21 起,占 55%;安装、维修环节的有 17 起,占 45%。
1.2 伤害形式
从事件伤害形式来看,38 起门区突发事件中,造成人员坠落伤害的有 20 起,占 53%;人员挤压伤害的有 18 起,占 47%。
1.3 事件原因
从事件发生原因来看,38 起门区突发事件中,因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有 27 起,占 71%;因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有 11 起,占 29%。其中,因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 27 起门区伤害事件中,由于使用人员乘用不当而引发的有 11 起,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有 16 起。11 起因设备故障引发的门区伤害事件中,层门、轿门短接的有 7 起,制动器制动功能失效、强迫关门装置失效的各 2 起。
2 电梯门区事故分析
纵观多发的电梯门区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所导致:
2.1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2.1.1 门机构的不安全状态
1)设计缺陷导致门机构处于“带病”工作的状态电梯的门机构设计存在缺陷,使得电梯层门门锁不用借助专用三角钥匙,而是利用硬片状的东西插入在层门的两个门扇与门导轮架之间的孔隙内,向上用力便可将层门开启,以致非专业人员误入井道,造成人员受到伤害惨剧的发生。
2)压紧弹簧失效。有的层门门锁,其结构型式为,当下钩锁的压紧弹簧失效时,层门门锁的锁钩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脱落,造成层门关门不到位或电梯“开门”走车。
3)锁钩位置不当。层门门锁的锁钩位置若发生偏移,则会形成啮合深度不到位的“空挡”,在外力的作用下便可将层门扒开,造成人员坠落井道伤害事故的发生。如图 1 所示,层门门锁的锁钩位置发生偏移,其啮合深度仅为 1mm,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图 1 锁钩位置发生偏移
4)强迫关门装置失效。一般情况下,层门强迫关门装置有弹簧和重锤两种结构型式。若传动钢丝绳断裂或传动中相互摩擦挤压产生轻微卡阻等问题,均会造成强迫关门装置失效的严重后果。
2.1.2 门系统电气安全装置的不安全状态1)验证门锁闭合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失效。安全回路被短接、门锁短路、人为因素或元件本身的问题都可能致使验证门锁闭合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失效,无法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一旦门锁发生短路就极有可能在电梯层门、轿门未闭合的情况下,因其他楼层的召唤而运行,最终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2)门锁主副接触点的不安全状态。层门、轿门门锁的主副接触点未断开,国家标准的相关条款明确规定了驱动机构要与动作元件(动接触点)直接作用。其次,安全接触点的防护等级也需要同有关的要求相符。而在实际检验中发现,一些正在使用中的电梯门电气联锁与相关的要求不符。例如,有些电梯门电气联锁的动静触头是装在同一个装置上的,想要切断或接通触点,必须通过自身的弹力作用来实现,如此一来便容易使触点粘连在一起,从而使电梯门在未关闭的情况下而运行,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机械联锁装置的不安全状态。电梯门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电气联锁和机械联锁。电气联锁的作用在于通断电梯的控制回路。而机械联锁的作用在于:当电梯的轿厢不在开锁区域时,通过锁闭机械联锁可以确保层门不被打开,除非使用专门的开门工具,如三角钥匙。
2.2 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2.1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电梯安装、维修作业人员缺乏安全责任意识,随意短接门的电气回路,而有的作业人员图方便,作业过程中甚至直接将门锁触点短接,维修后却不进行检查,忘了拔掉短接线,致使电梯在层门开启的情况下运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同时,电梯安装、维修作业人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如有些作业人员在轿顶上进行检修操作过程中,未将电梯置于检修运行状态,轿厢意外移动造成作业人员遭受挤压、剪切等伤害的事故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层门三角钥匙开锁位置设置较高,有些作业人员采取站立在如消防箱、小推车等器材上这种不安全的作业方式开启层门,极易造成作业人员用力开锁时人体重心失衡而坠入井道。
2.2.2 使用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乘客作为电梯的服务对象,其本身行为的不文明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有的乘客乘坐电梯时在轿厢内蹦蹦跳跳,两脚跨越在层门地坎与轿厢之间吵闹逗乐,当突发事件(如被困在轿厢内)发生时,不能冷静处理,采取盲目扒门等危险行为。
3 预防措施
电梯门区作为伤害事故的“重灾区”,对其隐患的防范刻不容缓。电梯的安全运行与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各部门互相配合,各尽其责,严遵规范,加强安全意识,及时消除隐患,才能减少电梯故障及事故的发生。为确保电梯安全使用,笔者建议:
1)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应科学合理、选材得当,确保门的强度和刚度满足电梯安全规范的要求。
2)提高电梯安装、维修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作业人员维保质量的检查,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验证层门、轿门门锁锁紧和闭合的检测装置,确保其性能有效。同时,还应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知晓电梯作业的风险点和遵章守纪的重要性。
3)因使用人员的鲁莽、草率行为引发的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因此,社会舆论应当加强宣传电梯安全使用的方法,以及违章使用的害处,提高乘用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
结束语:
电梯门区是整个电梯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人们进出电梯的必经部分。受到人为与客观因素的影响,电梯门事故成为电梯事故的主要故障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加大对电梯门系统的检查和保养力度,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要努力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制造的电梯质量符合安全技术标准。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电梯门系统的研究,优化门系统设计,不断提高电梯门系统安全性,从而促进电梯性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孙涛.电梯门系统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商,2013(2):248.
[2] 陈家盛.电梯结构原理及安装维修 [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3] 卢志远 , 代卫东 , 臧海龙等.电梯门区故障案例软件研发及其风险研究 [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4,30(08):20-23.
论文作者:侍行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1
标签:电梯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发生论文; 联锁论文; 不安全论文; 事故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