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事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归因偏差的影响
文/冯越 熊静琳
摘要: 本论文将探究人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对求助失败这个事件的归因是否会产生偏差。换言之,人是主动方(求助方)和被动方(被求助方)时,是否会对求助失败的归因产生偏差。我们作出了以下假设:人在作为主动方时,会倾向于把求助失败归于内因,反之则倾向于归为外因。本论文将通过设计两道有关这个探究方向的问题,让被试者归因。问题将由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通过卡方检验和T检验的方式将数据得到结论。本论文得出结论,大部分情况下参与事件角度不同确实会对人的归因偏差造成影响。
关键词: 事件 归因偏差 角色 影响
一、引入
归因是关于人如何进行“因果归因”的心理学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中将人们行为成败原因归为一下六种: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假设有天一名员工上班迟到,如果把这件事归结于自身懒惰、耽误时间,则是把原因归结为内因,也就是个性因素(dispositional variable),而如果把这件事归结于堵车,天气不好,则是把原因归结为外因,也就是情境因素(situational variable)。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概述
先前的文献已经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探究得出被求助人的宗教信仰不会影响被试的求助行为,而被试的匆忙程度会影响被试的求助决定以及得知先前求助实验的结论并不能帮助被试得出接近事实的结论。
(二)实验假设
本研究有以下假设:
在执行调控策略前,需要考虑各能源子系统是否可用,作为调控策略执行的前置条件。根据能源子系统的可用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控策略。结合能源系统的实际,系统中存在集中供冷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和分散式供冷/热系统,本次介绍几种供冷系统。
参与事件的角色会影响归因偏差:当被试作为情景中的主动方(求助方)时,被试会倾向于将求助失败(没有得到回应)的原因归为内因,即因人而异的个性因素。当被试作为情景中的被动方(被求助方)时,被试会倾向于将求助失败的原因归为外因,即环境因素(特定情况下才有的因素)。
第一,区域活动开展欠缺科学性。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负责幼儿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对幼儿的状态给予及时的关注,也没有及时了解幼儿的具体需要,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区域活动有效性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336名中国公民(非随机抽取)。分成两组,各168人,分别完成问卷A 和问卷B。
实验设计: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参与事件的角色(主动方&被动方),因变量为被试的归因倾向(倾向于归内因或是归外因)。
实验流程:
(1)无人船采用自动驾驶,借助螺旋桨的推力和两个螺旋桨的速度差来实时调节航速和航向,实现自动按照预先设定的计划的航线进行精准的走线、换线及回归等功能。
1、问卷设计
管道试压合格后的大面积回填(500 mm厚),管顶300 mm以上部分回填原土并填实,采用机械回填时,要从管的两侧同时回填,机械不得在管上行驶。管顶以上300 mm回填后,再进行管道试压,以防试压时管道系统产生推移。管四周200 mm以内的回填土不得含粒径大于10 mm的坚硬石块。
A.我带的现金只够自己坐车(外因)
B.ta习惯待人冷漠(内因)
B.我不喜欢与异性有交集(内因)
C.我手机没电了(外因)
D.我害怕被骗(内因)
(2)假设有一天,你出席了一个舞会,一位异性与你一起跳了一支舞,一曲结束之后,你向他搭讪,索要微信帐号,却不被理睬,你认为ta拒绝你的原因是?
A.ta喜欢保持神秘感(内因)
(1)假设有一天,你在地铁站,身边有一个异性突然请求你用微信换现金,你拒绝了ta,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在实践中,学校将课程分为道德、人文、科学、健康、艺术五大学习领域,每一领域又包含基础性、拓展性两类课程。无论是基础性课程,还是拓展性课程,都围绕上面的五个领域落实并强化五种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还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壁垒,突破传统课程模式,自主开发了各类综合性课程。目的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方案的落实,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C.ta赶时间离开(外因)
中国白酒生产典范中国贵州茅台集团借助获“巴拿马金奖”一百年契机,开始了在德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地的国际巡展。白酒领域走出去的案例还有许多,如2016年11月,五粮液举办“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古井贡酒连续两年参加世博会;泸州老窖则在2018年4月于纽约开启了以“让世界品味中国”为主题的全球文化之旅……
D.ta没有听见(外因)
问卷的设计有三个考虑。第一,混淆主题和目的。第二,为了避免被试内实验中被试者阅读两个情景的顺序不同导致误差,我们设计了两套问卷,即问卷A和B。第三,因为社会期许效应,被试在填写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会有自动规避对自己负面的选项,因此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去除了类似的选项。此外,我们还改进了分类混淆的选项,例如:他情绪不好既可以被理解为今天发生了让他情绪不好的事(外因),也可以被理解为他经常情绪不好(内因)。这样,在做最后的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可以避免麻烦。
2、问卷发放
本次问卷的发放并非随机发放。主要有小组内成员以及小组带队老师在社交软件
他赶时间离开&他没有听见——2
下班前陆清浅叫她过去,确定了三篇稿子的版面位置,又对她说:“我送你回家吧。”念蓉说:“不用了。”陆清浅说:“不是特意的。正好去找一个朋友喝杯茶,顺路。”念蓉说:“真不用了。”陆清浅说:“你这种状态,最好别开车。”他有些过分的关心终让念蓉有了抵触,板起脸问他:“我什么状态?”陆清浅说:“我怀疑你昨天晚上一秒钟都没有睡着。”念蓉一边往外走一边赌气道:“我睡着觉也能开车。”
(1)描述性数据
还是一种郑重吧,写在纸上虽便捷,却是轻飘飘的,容易破损。而刻在石碑上就不一样了,石碑的厚重本身就是有气势的,刀刻上去的字,加深了禁令的持久性和威慑力。
由问卷A可得,第一个目标题目中被选择最多的是”我害怕被骗”(内因),被选择第二多的是”我带的现金仅够自己坐车”(外因)。同样的结论也能够在问卷B中得出。第二道目标题当中,问卷AB都展示了非常明显的统一趋势,大部分人会选择”他习惯待人冷漠”以及”他喜欢保持神秘感”两个内因。通过这两道题目的描述性数据,我们可以粗略的得出,问卷调查的结论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在第一道目标题当中,大部分人并没有选择我们预期会选择的外因而是一个内因。
(2)SPSS数据分析
首先,数据将被进行卡方检验:判断两种角色下人们的归因倾向是否有显著差异。两道目标题的八个选项将被进行分类:
我的现金只够我自己坐车&我手机没电了——2
我不喜欢与异性有接触&我害怕被骗——1
他喜欢保持神秘感&他习惯待人冷淡——1
P=0.000
3、数据统计
在分类之后,我们将1,2进行卡方检验,并得出了很强的显著性。
河底纵坡根据河道天然纵坡确定。河道断面采用复式断面,主槽为梯形断面。迎水面采用铅丝石笼护坡,背水面采用草皮护坡,对弯道凹岸岸坡采用石笼护脚,新建大堤高于现状地面。
p<0.001,***
两种角色下人们的归因倾向有显著差异
因此参与事件的角色会对人们的归因倾向造成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配对T检验,判断为主动方时和被动方时的归因倾向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P1=0.000***
从行业退出收益表现来看,总体退出收益率表现良好,全行业平均投资收益达到243.4%。整个行业投资退出步伐略微放缓,项目平均退出时间增加到4.4年,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日渐成为行业主流理念,退出行业年均收益率达到38.3%(见图6)。
P2=0.000***
知识体系的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发展规律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由对编辑出版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勾连的梳理,到形成核心问题群和明确核心概念,继而进入学科建构的核心环节即编辑出版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从三个方面看,知识体系是核心,课程体系是路径,而人才培养体系是学科生命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得以延续的关键,三者实现了逻辑、方法和效果的统一。
我们将作为主动方时的内归因写为self-in,做主动方时的外归因写为self-out
罕遇地震下,墙体先于框架破坏,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框架部分按侧向刚度分配的剪力会比多遇地震下增大。为保证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需要对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适当的调整。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框架柱的数量沿竖向有时会有较大的变化,当框架柱的数量沿竖向有规律分段变化时,可分段调整。
做被动方时的内归因写为others-in,做被动方时的外归因写为 others-out。
通过T检验我们得到配对1(self-in&others-in)以及配对2(self-out&others-out)之间都有明显差异,证明为主动方时和被动方时的归因倾向间有显著差异。
三、结语
我们的结论是参与事件的角色是影响人们归因倾向的原因之一,当角色为主动方时和被动方时归因有差别。以下几点可能会对我们的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情景中的特定词语对被试具有误导性。舞会场景“你尝试搭讪,索要微信”的表达会让被试认为自己对对方有兴趣,因此会引导被试倾向于个性因素,而不是环境因素;
基于创客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具有创造的特征,它以“创造中学”为形式,补充第一课堂的“看中学”和“听中学”,以“创新”促“实践”,通过“边思考边创造”不断循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环境过于特定。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会使用更多的个性因素来归因;
3.中国公民身为集体主义者,通常会使用个性因素去解释行为的趋势。在“换钱”场景中,我们发现是个性因素的“我不喜欢和异性接触”和“我害怕被骗”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0,***
有此显著差异的原因正是“我害怕被骗“是一种被试答应换钱后的结果,也是一种趋势,所以身为集体主义者的被试,会倾向于选择行为趋势的选项。
我们实验也有几个创新点:
1.我们发现在让第三方评价故事时会将自己自动带入故事中的被试,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我们在此作出改进,直接给第三方分配角色,使实验结果更加清晰。
2.在原实验中让第三方评价的两个实验场景过于类似,会给被试造成暗示。我们在此改进为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使结果更加的可信。
参考文献:
[1]Darley,J.M.,&Batson,C.D..(1973).\"fromJerusalemtoJericho\":astudyofsituationalanddispositionalvariablesinhelping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7(1),100-10.
[2]Pietromonaco,P.R.,&Nisbett,R.E..(1982).Swimmingupstream.againstthe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subjects\"weak generalizationsfromtheDarleyandBatsonstudy.?SocialBehavior andPersonality:aninternationaljournal,?10(1),1-4.
[]Morris,M.W.,&Peng,K..(1994).Cultureandcause.?Journalof 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67.
[4]Krull,D.S.,Loy,M.,Lin,J., Wang, C., Chen, S.,& Zhao, X.(1999).The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Correspondencebiasin individualistandcollectivistculture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5,1208-1219.
(作者单位:[1]冯越:苏州外国语学校;[2]熊静琳:武汉外国语英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