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锡贵(广西柳州矿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1 年7 月~2015 年6 月收诊的76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吸入氧、喘乐宁,增强抗感染、平衡水、电解质、酸碱。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疗法。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在痊愈、显效、好转上优势明显,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相比单纯的西医治疗,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的各种不适,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99-01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专家表示,因为气道载膜上皮载膜损害情况不同,支气管哮喘症状反应轻重及临床症状不同,反复性出现,多数患者因为治疗时机及治疗手段不同,最终无法彻底治愈,一些情况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很有必要。支气管哮喘发作当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西医往往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有吸氧、抗感染、抗过敏,然而,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控制哮喘的二次发作,此外,服用激素、抗生素药物效果差,病情反复发作,哮喘患者进入了恶性循环中。我院2011 年7 月开始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获得一定效果,有效控制了哮喘的二次发作,以中西医治疗的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探究临床治疗结果,今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临床对象选取2011 年7 月~2015 年6 月我院接诊的76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 例,女性患者36 例;年龄 50 ~ 79 岁;病程 1~9 年,平均病程( 4.44±1.93) 年;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8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吸入氧、喘乐宁,增强抗感染、平衡水、电解质、酸碱。对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疗法,药剂配方为茯苓、甘草、白术、半夏、炙麻黄等。体内阳火气过旺者,添加黄芩、连翘、金银花;体内虚寒患者,不用石膏,添加生姜、细辛、五味子;痰液多患者,添加桔梗;咳重患者,添加百部;喘重患者,添加僵蚕、炒白果;每日用药1 次,每次煎服,2 次,混合药液,以3 次服用,隔4 小时服用第二次。西医疗法,结合患者病情,服用不同剂量的氨茶碱,每日3 次,服用疗程为1-6 周。
1.3 疗效判定按照当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标准。痊愈:咳嗽、喘息消失,听诊两肺,无干湿罗音和哮鸣音;好转:咳喘症状变轻,听诊两肺,无哮鸣音,然而,可听干罗音;无效:咳喘症状无好转,听诊两肺,可听哮鸣音。
1.4 排除因素 心血管疾病严重及患有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引起呼气系统困难的有关患者;未按照药物规定或者对药物过敏患者。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 统计学软件, 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临床结果显示,患者有效提升了治愈率,观察组患者在痊愈、好转、有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3 结论中医对哮喘临床表现解释为,呼吸急促,常见特征为喉中哮鸣,如哨鸣音。因为哮中带喘,为此,通常称之为哮喘。对哮喘无论是病情发作期,还是持续期,均应注重祛邪痰。按照中医理论,脾为产生痰液的根源,肺是贮藏痰液的器脏,发作期间主要表现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服用止咳平喘方,持续期主要为健脾化痰,辅助使用止咳平喘,加减陈夏六君子汤。哮喘“发作治标,平时治本”,是中医治疗哮喘的准则。治本也就是扶正,调理、修复肾、脾、肺。
中西医治疗哮喘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十分显著,出现了许多方剂,然而,中西药对哮喘的治疗强调辩证治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明确表里、寒热、虚实,而后用方,这是中西医药治疗哮喘的特色之处,然而,另一方面,中西医辩证灵活治疗使得药物在综合医院使用难度越来越大,阻碍了中西医药的普遍应用。所以,要使中西医药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同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临床证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汤剂,规范或者简化中西医治疗方案,是中西医治疗的前提条件和医学保障。
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提升了治愈率,观察组在痊愈、好转及有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作,而且操作起来更加简单,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被涵盖在中医学“咳喘”范围内,病情有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呼吸延长、哮喘气促。多发于呼吸道病情急,反复发作。许多患者因为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或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不恰当,最终使得病情无法彻底治愈,一些时候对生命造成危害。诱病因素主要为痰饮留伏,痰气集结,占用了气道,使得脾虚失运,产生了痰湿,贮藏于肺,滞留肺络,导致喘咳痰鸣,西医治疗主要为控制感染,中医疗法则主要为以祛邪化痰,止咳平喘[1]。本中药处方出自黄元御? 四圣心源-杂症解?,本文在黄元御? 四圣心源- 杂症解? 治疗基础上,采用了多味中药,起到增强疗效的功效,平喘化痰,如炙麻黄减少发汗,增强润肺平喘功效。西医对这种病症的治疗方式为病原学治疗、抗炎治疗,实现缓解症状、彻底治愈的目的。从临床治疗效果上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提高了治愈率,而且相比单纯的西医治疗,明显缩短了喘息症状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在治疗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中西医治疗方式极大缓解了患者各种不适,减少了对患者的损害。中西医治疗疗效快、症状控制效果好、缩短病程、不易发作,是临床治疗的良好方法[2]。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佳,可推广应用于临床。当前,我院使用以上方法治愈了许多咳喘患者,收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另外,我们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研究工作还发现,中西医在今后疑难杂症治疗中,中医如何提出有效的辨病论治方案,以更好地应用于西医治疗中,对治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
参考文献:[1] 王檀, 赵东凯.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 肺肾气虚型)56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1):241-242.[2] 董丽萍, 党小伟, 张燕, 秦博文, 马秀芬.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14,(09):1563-1565.
论文作者:梁锡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哮喘论文; 中西医论文; 咳喘论文; 西医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