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不断提升。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理论性较强,抽象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化学教学中反应原理作为主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反应原理教学的常见错误,给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化学反应;教学错误;处理措施
高中阶段对学生要求不断提升,课程信息量增加,学习难度显著提升。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作为重要考点,侧重考察学生常规思考能力与抽象理解能力。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现状不理想,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常见错误分析
1、教师直观演示不足
高一化学主要学习元素化合物,教学时离不开实验,利用实验将元素化合物性质直观展现出来。但就教学现状现状来说,大部分教师讲到化学反应原理时以理论授课为主,并没有利用化学实验、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方式,使得学生理解难度增加,学习效率偏低。
2、宏观与微观相脱离
日常化学教学时,学生习惯从宏观角度认识事物,教师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知识点。但反应原理知识点学习时,要求学生从微观层面分析事物,比如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点,就强调微观层面的作用。化学教师教学时并未综合微观与宏观,造成学生无法通过微观层面认识事物本质。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完知识内容后,虽然可以理解,但实际做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习惯采用记忆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时,并未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仅针对课堂内容讲解,使得大部分学生解题时无法理解知识体系,知识点运用灵活性不足。
二、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1、挖掘知识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反应知识点理论性较强,看似和生活情境之间联系不紧密,但只要教师擅于挖掘知识价值,一样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如,学习“化学反应与能力”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制水果电池,拓宽到新能源、新型电池、金属腐蚀防护等;溶液离子平衡讲解时,引导学生讨论高一学习的,关于氯气混合氯化氢气体运用饱和食盐水清除、二氧化碳气体中混合氯化氢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讲解时,组织学生观看龙岩龙崆洞视频,分析形成原理、讨论含氟牙膏为何可以保护牙齿等。将新知识讲解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疑问与困惑,给学生豁然开朗的作用,感受到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此外,课本中的只是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的拓展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结合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对于课本上枯燥的死知识而言,做实验往往要更受学生的喜欢,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在实验课上对学生们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解课标要求,避免盲目加深难度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好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不盲目拔高。如化学平衡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补充等效平衡的问题,这就超过了课标的要求。这个问题,学生难理解,并且影响学生认识平衡的一般规律。虽然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高考中分值较高,也是解决化学知识的基础,但在新课教学中不能脱离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搞一步到位。高二时高考原题的大量引入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高二做过的高考题,学生到高三时基本上没什么印象。所以在新课教学时主要是注重学生对基本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只要基础扎实,到总复习提高能力自然会水到渠成。课堂提问时教师要保持和蔼态度,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与频率。学生会在不知不觉的时间中掌握相关知识,教师依据此设置合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实现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全面落实课堂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升化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
3、增加课堂内容,提升反应教学质量
在化学原理教学中,“电化学”内容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内容。电化学中的部分理论内容与氧化还原反应有直接的联系,而且电化学理论的基础就是氧化还原。很多教师在讲解电化学内容时,总是针对其本身概念进行反复强调,没有找到电化学的本质精髓,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将电化学反应的本质传达给学生,从电子转移入手进行知识讲解,而涉及到电子转移,就牵扯到氧化还原的相关内容。其实,在进行电化学内容学习时,经常会用到氧化还原理论对知识点进行支撑,因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清楚将氧化还原理论为,之后再从氧化还原角度着手,从电子得失与转移方面进行引导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电化学反应的具体变化过程,包括正负极变化相关内容,只有学生自己想通这些内容,才能从根源上理解反应的实质,了解其中的细节变化,实现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和记忆,进而实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1 根据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反应,银电极上进行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进行的电极反应为——。
分析针对这道题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原理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能够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可以推断出这当中必然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这就产生了电流,进而构成原电池。而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可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推断。对于此题的解答,可以直接判断出Ag+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因此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Ag+e-=Ag+;对应的,X极发生的反应应该为Cu失去电子,反应方程式为Cu-2e-=Cu2+。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呈现出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深刻、透彻理解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汤春珍.分析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妙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22-123.
[2]洪波.浅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问题解决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69.
[3]郭鹏.学科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6.
论文作者:陈明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化学反应论文; 学生论文; 原理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电化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