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晓翼

(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杨浦 20043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多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卧床时长等恢复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升患者心理状态,适宜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52-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心血管常见疾病,患者常存在心衰、心源性休克与心律失常,起病急促,病死率较高。患者会由于个人患病后的应激心理状态不良而导致疾病发作,例如恐惧、忧虑等不良心理问题而引发病情严重化[1]。因此要较好的控制不良心理应激问题,控制病情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6.2±5.8)岁;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为25例,高中为11例,大学者4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43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8.1±4.6)岁;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为23例,高中为12例,大学者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心理护理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做差异性处理,要充分的做好患者沟通与各方面综合情况的了解,包括患者性格、病情、社会角色、年龄、文化程度与家庭情况等状态,针对患者心理诉求与心理反应状态做对应的安抚疏导[2]。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抑郁、教育等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一定配合上的阻碍。可以做好沟通,通过成功案例做必要的心理支持。尤其在病情危急状态下,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所提出的积极心理暗示与案例说明会有较高的心理安慰作用,患者心理诉求上急需要这种有效的安抚,通过医护人员口中说出,注意沟通技巧,保持适度语速,结合自身专业身份来表现出沟通内容的权威性与专业性,让患者能够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所说,从而有效的配合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要针对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的不同原因做对应的说明,让患者意识到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的积极作用。如果患者情绪较为悲观绝望,需要积极的做好心理辅导,提升其治疗的勇气与信心,充分的面对现实做问题的解决。充分的发挥家属的作用,让家属成为患者的心理的支撑点,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安抚,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充分认可治疗,同时避免家属不良情绪传导给患者而导致患者心理不良问题的严重化。

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要配合健康教育来全面发挥作用,在医生允许的标准内,尽可能让患者对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充分的知晓自身的情况以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但是在危险情况下要避免过多的报告危险病情,避免患者产生的更多的恐惧焦虑心理,让患者更多的注意治疗注意事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依从性。一般情况下在病情得到好转时进行病情情况告知,在病情危急下则不要过多的提及病情状况。同时要做好家属的沟通工作,了解家庭的困难,及时的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心理安抚,提升家属对患者病情治疗的配合度。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住院时长、卧床时长等恢复指标。焦虑抑郁心理评分采用SAS与SDS等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数据通过SPSS 17.0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以P<0.05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

如表1所示,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多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长、卧床时长情况

如表2所示,在住院时长、卧床时长等恢复指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会因为患者的不良心理而导致治疗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甚至会引发病情的严重化。需要做好患者心理安抚,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与治疗感受,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激烈波动而带来的疾病危险性。本研究中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有效的在获得心理诉求满足与针对性处理后达到情绪的改善,避免心理应激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杰.心理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途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 6669-6669,6672.

[2]赵海伟.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147.

论文作者:杨晓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杨晓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