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论文,企业集团论文,规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集团化是我国目前争论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这一争论中,有人认为乡镇企业集团宜大,有人强调乡镇企业集团宜小,还有人认为乡镇企业集团步子迈得过快,应适当降温等等。而笔者认为,乡镇企业集团化主要是掌握分寸和把握乡镇企业集团度的问题,或者说确定乡镇企业集团的最佳规模。
一、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我们可以选择四种方法并根据经验事实等来确定某厂商(含乡镇企业集团)的最佳规模。第一,直接比较不同规模厂商的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第二,比较资本报酬率;第三,依据技术资料,计算不同规模时厂商的可能成本。在实践中这三种方法都要搜集充足的资料,特别是最新数据,通过比较或计算去发现实际成本(或可能成本)最低时或资本报酬率最高时的规模边界。第四,适者生存法。运用这种方法测定厂商最佳规模过程如下:先把一产业的厂商按规模分成若干等级,然后计算出在两个时期以上各规模等级厂商在其产出中所占的比重,如果某一规模等级的厂商所占生产份额下降了。说明规模等级效率较低。一般来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越快。而其比重上升或不变的规模等级,就是最佳规模范围。“适者生存法”相对前面三种方法来说所需资料较少,而且具有科学性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除了用上述的四种方法来测定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外,我们还可以从定性方面去分解决定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的主导因素。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的大小是由各产业的特点及与企业集团所处环境和各种条件有关的。也就是说,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1.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技术是决定规模经济的根本依托,每个产业都有其自身的生产技术特点,因此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在不同产业间分布是不同的。对那些生产技术并不复杂,企业创建的必要资本少,进入退出壁垒低的垄断竞争性产业,其规模经济并不显著,因而这类产业要求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下限就较低。而对那些装置型产业(如冶金、化工、石油产业)和组装型产业(如汽车、家电产业),不仅产品技术结构复杂和工艺流程阶段多、要求高,而且起始资本大,进入退出壁垒高。这种生产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这类产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如汽车行业,最佳规模经济下限的国际标准为年产整车40万辆等等,这也可以作为我国同类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的参考。
2.管理水平 乡镇企业集团扩大到一定规模后,集团内部的管理成本就会上升,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企业集团超过一定规模时,有可能导致高层管理者对下层的失控,信息经过多重复杂的传递后,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甚至停止传递而达不到高层决策者,显然,扭曲的、迟到的信息使管理者作出的决策肯定不是最优的;二是随着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可能导致决策的低效率。因此,管理成本上升有可能成为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实现的“梗阻”,克服或减少这个“梗阻”则有赖于其管理水平的综合提高。
3.主导产品的性质与市场容量 我国任何乡镇企业集团都有一个或几个主导产品,这些主导产品和性质如何,适宜集中生产或分散生产,主导产品的市场容量是地区性的、全国的还是国际性的,这些都将制约着企业的最佳规模范围。
4.核心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乡镇企业集团一般是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发展起来的,核心企业在集团中居于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核心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乡镇企业集团规模,如果核心企业的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却勉强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就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企业集团的发展必然困难重重。
5.联结纽带与组织形式 目前乡镇企业集团的联结纽带主要有产权纽带和契约合同纽带两种。以契约合同为纽带组建的乡镇企业集团的内部联系较松散,集团基础也脆弱不稳定,是较低层次的集团形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以产权为纽带组建的股份制集团则在确定其最佳规模经营方面具有多种优势:(1)便于筹资和融资,迅速地聚集资本; (2)成员企业间相互持股、控股, 可有效地形成资产一体化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大大增强乡镇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3)股份制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采用的企业产权形式, 因此股份制企业集团有利于开展国际技术经济交流与合作。
二、实现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的几点思考
从总体上看,我国乡镇企业集团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一般企业集团的规模都较小,所以发展潜力还很大。从当前情况来看,乡镇企业集团在规模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乡镇企业集团整体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以广东省为例,1992年广东乡镇企业集团。平均产值只有558.98万元,即使是全省最大的四家乡镇企业集团,1994年平均产值也不过14.74亿元,营业收入平均值为13.23亿元, 远远低于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只及美国GM公司销售收入1000多亿元的0.15%。第二,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结构不合理。其集团内部结构一般呈现金字塔型,即中小企业数量多,大型企业数量少;而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企业集团的规模结构应呈倒金字塔型才合理,即大中型企业集团应该多,小型企业集团的数量应该少。至1994年,广东省已累计组建乡镇企业集团1900多家,但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乡镇企业集团还不到100家,并且大部分乡镇企业集团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组建起来的。 第三,乡镇企业集团效益普遍不高。追求规模效益是乡镇企业集团化主要目标,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乡镇企业集团还并未实现这一目标。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乡镇企业集团规模还比较小,尚未达到最佳规模范围。针对我国目前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经营的现状并结合乡镇企业集团最佳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推动乡镇企业集团实现最佳规模经营的主要对策应是:
1.壮大核心企业。作为一个核心企业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和谋求集团化规模经济效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或数个适应市场的拳头产品;二是起到集团资产和资金调控中心作用;三是要发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四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销售和信息网络。在组建企业集团时必须按照这四个条件的现实和可能进行综合考虑,并采取措施,加速这四个条件形成并使核心企业得以壮大。
2.明晰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利用股份制改造乡镇企业集团。明晰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一般做法是:(1)存量折股。 将乡镇企业资产的一部份划为乡村集体股,一部份折股量化到企业职工作为职工基本股:(2)增量扩股。在进行乡镇企业资产股份化时, 通常要求乡镇企业职工用现金入股,同时广泛吸收法人、外商入股以扩大企业资产存量和壮大企业规模。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引导乡镇企业集团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
3.重视技术进步,建立强有力的乡镇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机制,发展科研先导型集团。技术创新能够降低乡镇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强乡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因此技术进步既有利于壮大集团的规模,又能使乡镇企业集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故乡镇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必须以技术进步和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机制为后盾。乡镇企业集团要根据集团的发展方向,尽可能地吸收科研院所的参与,并且应更多地购买先进的科研成果运用于生产过程中,另外,在乡镇企业集团内部,要建立研究与发展机构,招聘科技人才,加大研究与开发投资力度,促使科研——技术——生产在集团内部一体化。
4.迅速突破社区封闭的乡镇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乡镇企业集团。乡镇企业集团的组建或发展,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的地区布局着眼,打破传统的按地区、按行业、按所有制组建和发展的封闭模式,并要促成企业间资产流动和产权交易机制形成,即:(1)鼓励、 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2)保证集体股、社员股和职工股的股权完整, 允许股权流动、继承等;(3)建立功能齐全的股权交易机构, 让它联系买卖双方进行股权转让等等。
5.制定合理的政策,调整乡镇企业集团的规模结构。政府要对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和需要调整的行业和乡镇企业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实施有利于大型乡镇企业集团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利润分配政策、财税政策和外贸政策等。另外,还应根据各个产业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调整乡镇企业集团的规模结构。(1 )加工工业(如机械、电器产业)应建立大型成品组装企业集团,由核心企业进行成品组装和关键部件生产,将大量零部件分包扩散给中小企业生产,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有效结合和有效竞争的格局;(2 )原材料行业应建立集中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3)轻纺工业(如轻工、 纺织业、服装业)则应建立以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带领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乡镇企业集团,以有利于乡镇企业集团规模经济的形成和不断壮大其经营实力与竞争实力。
标签:规模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