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载体建设-基于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的思考论文

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载体建设
——基于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的思考

潘宇峰1,余 丽2

(1.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市青少年宫,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 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应利用好当下的历史机遇,直面培养教育形式简单、资源不足和缺乏协同等现实问题,推动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基于案例典型性和数据可得性原则,文章选取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为分析对象,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其建设情况进行了剖析,进而从价值引领、价值网络、价值循环等方面提出了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 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红领巾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视其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少年及早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就能够逐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少年群体的延伸和扩展,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成长和历史使命的更高要求和更美好的期望。

乡村教育资源不足一直是困扰基层少先队工作有效开展的难题,也使得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开展困难。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乡村少年儿童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培育一支新乡村建设的预备队,是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方面,具有时代紧迫性。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共青团浙江省委出台《红领巾学院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马克思主义者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以102字的“丽水之赞”高度肯定了丽水市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工作。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亦在其中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以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为例,探讨共青团培养少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载体建设,能够构建起兼具理论深度和可操作性的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载体建设模式,进而可以有效指导工作。

一、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代紧迫性与历史机遇

(一)时代紧迫性

一是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下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国际思潮的交互愈发频繁、碰撞愈发剧烈,试图挑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和话语权威。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马克思主义进入了空前的发展低潮期,人们对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通过艰苦卓绝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前所未有的光辉成绩,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国内的指导地位并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但是我们也看到,资本主义思潮依然借经济冲突、文化渗透等各种手段在争夺话语主导权。[2]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将渗透重点转向青年乃至少年儿童,乡村等经济落后地区的少年儿童更易受其诱导和蒙蔽,必须在乡村少年中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下发挥乡村少年主人翁作用的题中之义。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梦想成真的重要历史机遇。[3]青少年如何将个人梦融入到中国梦,如何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是党和国家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更加重视参与式发展,乡村少年既是乡村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乡村少年须在成长初期便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正视发展的机遇与困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二)历史机遇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青少年的成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重要讲话中对青少年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嘱托和殷切希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6字箴言”“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等,在认知观、成才观和工作观等全方面维度成为指导青少年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4]这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搭建了更高的历史舞台,拓展了多样性成长的边界。

阵地建设方面,首先加强青少年宫内部阵地显性文化建设,增加团、队的文化标识,建设红领巾博物馆、开放式队室等。同时,根据地方特色,如龙泉青瓷、浙西南革命精神等建设与地方文化相适应的教育阵地。其次,加强校外阵地的融合,整合利用好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劳动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这些阵地与相关活动和课程设计形成互补。

二、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平台建设案例分析

(一)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困境

李永是唐文宗的长子,母亲为王德妃。大和四年(830)正月,封鲁王。“六年,遂立为皇太子。”唐文宗本意是册立唐敬宗之子晋王李普,因李普于大和二年(828)夭亡,才册立了李永。李永被唐文宗册立为太子之后,长期受到贤妃杨氏等人的诬陷。开成三年(838),文宗“以太子稍长,不循法度,昵近小人,欲加废黜,迫于公卿之请乃止”。真正原因可能是:“太子德妃之出也,晚年宠衰。贤妃杨氏,恩渥方深,惧太子他日不利于己,故日加诬谮,太子终不能自辨明也。”李永虽然没有被废黜太子之位,但已经失去了唐文宗的信任。李永不明不白地暴薨于少阳院之后,文宗非常“追悔”,赐予李永“庄恪太子”的谥号。

队伍建设方面,在少年宫举行校外总辅导员、志愿辅导员聘任仪式,增强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认同。同时,多途径开展校外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校内外辅导员的专业指导和交流互动。表1具体列示了丽水市部分县、市红领巾学院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

二是培养教育资源不足。一方面,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尽管国家已大力支持乡村教师、少先队建设,但从现实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与期望存在一定差距,无法完全支持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制度设计尚未厘清。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尚未有清晰的制度顶层设计,在协调各方资源和行动方面未能厘清其中的复杂关系和遗留问题,无法明确工作目标和激发各个参与主体的工作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构建“内外联动,功能齐全”的价值网络。乡村红领巾学院的建设经验之一是多主体协作,在保证异质性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全体联动的价值网络。借鉴相关经验,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应该进一步争取乡镇、村政府以及妇联等部门的有效支持,设计相关机制进一步激励相关主体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更加重视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在宣传、财政支持、人员配置、场地安排等方面予以更加充分的支持和配合,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外部支持。

(二)丽水乡村红领巾学院的案例分析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丽水市整合市县两级青少年宫、乡镇街道等阵地,已建设1个市级红领巾学院、10个县级红领巾学院和31个乡村红领巾学院分院,其中市、县两级红领巾学院建在同级青少年宫,另有20个农村学校和乡镇基地一并列为分院。发挥红领巾学院在少年儿童思想引领、政治启蒙、全面发展上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农村少年儿童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成效显著,培育了一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预备队。由于县级红领巾学院兼具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顶层性和一线性,其数据具有可得性,案例具有典型性,故文章选取县级红领巾学院为分析案例,剖析其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队伍建设等情况(见表1),为后续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第一,内部控制能够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的改革需要完善企业内部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公司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框架,产权明晰、责权利明确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高效的运转,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工作借鉴和参考。2007年团中央颁布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青年。此后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青马工程,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培养教育工作,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典素材与历史经验。新时代对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可结合当代发展实际借鉴和参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升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活动建设方面,市、县、乡各级红领巾学院大胆创新,系统化开展少先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和创新校外少先队品牌活动,侧重开展进农村、进乡村红领巾分院的系列活动。同时,进一步将品牌特色活动课程化,形成100节公共课程(包括少先队队史、基础知识、礼仪规范、“少马”课程、队前教育、团前教育及其他红领巾公益课程)和特色课程(包括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课程,如景宁县毛垟乡政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绿色课程,如云和县崇头镇小;耕读文化、民俗文化、乡风文明、劳动实践教育等丽水本土特色课程)的“萌马”课程体系,重点培育精品课程,并把精品课程送到乡村红领巾学院分院。

一是培养教育形式简单。一方面,活动缺少精确面向,乡村少年由于其成长环境等方面原因,与青年、城市少年存在一定的代际和群体差异,然而现有的培养教育形式未能针对该群体的性格特征、学习水平、思想状况等方面精准设计培养教育活动,缺乏有效性。另一方面,课程缺乏地方情怀。地方情怀为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素材,为相关课程提供了更多地方特色,让乡村少年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感受地方文化,进一步增强家乡情感和家国情怀。

首先,在对果树进行修剪过程当中,要对患有病虫害的树枝进行剪切,并将剪切掉的树枝用火烧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防治病虫害对其他健康的树枝进行传染。当前大部分果树管理员选择在冬季对果树进行修剪,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开春时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其次,利用白涂剂对果树的树干或者主干下部进行处理,不但可以杀死病虫害,而且还有助于防治动物对其进行破坏。最后,早春时期,或者冬季来临之前,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对果园的土壤进行深挖。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杀死土壤当中的病虫,提升土壤吸收养分以及水分的能力,促进果树的健康成长。

表1 丽水市部分县级红领巾学院建设情况

备注:1、龙泉市为县级市。2、相关资料整理自各县(市、区)提交的工作自查报告。

(三)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提升路径

一是进一步突出“站位明确,意志提升”的价值引领。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关键在于“拨开云雾”,让乡村少年能够真正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更新自己。丽水乡村红领巾学院的建设能够有效利用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高度突出了红色主题和家国情怀,在强化政治引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从相关工作的自我检查和未来工作展望可以看出,各级红领巾学院均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工作。下一步,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应更加重视对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利用家乡人、家乡事和家乡特色设计活动和课程体系,突出强化其中的红色能量和红色基因,着力将乡村少年的思想统一到新时代的中国梦上,努力让其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意识形态的“乱流”中可以明确站位,用坚定的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

丽水市红领巾学院通过市、县、乡三级互动,整合校外教育活动资源,通过资源下沉的方式辐射带动少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在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一定探索。组织建设方面,红领巾学院加强党政、共青团、教育组织衔接,协同各方面资源搭建红领巾学院组织框架,逐步建立有章可循、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根据乡村发展实际和培养需求,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乡级红领巾学院分院,进一步推动资源下沉,在组织上保障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

三是培养教育缺乏协同。一方面,机制逻辑尚未协同。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尚处于新兴阶段,制度设计尚不清晰,对于组织建设、宣传工作、载体建设等方面尚不明晰其中工作机制,无法协同好各个主体共同做好乡村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另一方面,阵地发展鲜有融合。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劳动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内外的阵地间缺乏联动和融合,资源存在闲置和浪费。

三是进一步探索“资源下沉,能量上浮”的价值循环。乡村红领巾学院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在于市级优质资源的下沉,以此产生溢出效应和获得正外部性。目前,通过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特色阵地建设等渠道,相关优质资源下沉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地方特色的优质活动和精品课程的使用和推广边界依然较窄,下沉资源的效益无法完全发挥功效。下一步,应着重将下沉的优质资源与本地特色资源和文化相结合,打造一系列成效显著的育人“金课”,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书面载体,编制一系列网络课程和儿童教材,使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受益边界不局限在一时一地,最大化发挥功效和成果共享。

朋友此文写好后,为察纳雅言、博取众长,将其发在一个不大的文友群里。凑巧看到,我便认真拜读。读后,有所感,不吐不快,便在其后留评:这个故事文字流畅生动,情节虽略缺新意,但曲折瑰丽,点赞之外,说几句不限于这篇文章的题外话——如果这美丽的传说,能借助文字而得以流传,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会以为这片桃园,竟有如此神奇的来历,但他们不会知道,这只是在公元21世纪之初,在蔚然成风的人工造景热潮中,悄然绽放的一朵小花,在桃园之前,这里曾是棉海粮仓。倘如此,他们岂不会把他们某一代祖宗的功劳,错记到神仙头上?要是他们从凑巧得到的历史知识中知道了真相,那时,他们对我们这些已经作古的编故事的祖宗,作何感想?

三、结 语

文章立足于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时代紧迫性和历史机遇,指出培养教育形式简单、培养教育资源不足、培养教育缺乏协同等问题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的建设情况为典型案例,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其建设情况进行了剖析。最后,借鉴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在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上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应在价值引领、价值网络、价值循环等方面做出努力,以进一步搭建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工作平台。

参考文献:

[1]徐徐.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8)12-15.

[2]王员,邬江萍.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J].党史文苑,2006(22)42-43.

[3]夏伟东.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EB/OL]htt//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0/c414536-29598845.html.

[4]崔燕.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2-85.

中图分类号: D4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303(2019)04-0044-05

收稿日期: 2019-06-10

基金项目: 浙江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载体建设研究:基于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的思考”(ZQ201838)

作者简介: 潘宇峰(1978—),浙江龙泉人,丽水学院团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余丽(1977—),浙江龙泉人,丽水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少先队建设。

辣椒不仅是良好的调味品,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辣椒营养又防病,被称为“红色药材”[1]。

(责任编辑:沈建良)

标签:;  ;  ;  ;  ;  

乡村少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载体建设-基于丽水市乡村红领巾学院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