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必修本)第六册修订说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教版论文,语文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册教材和第五册一起,构成整套教材的第三阶段,在单元设置及学习重点的安排上,这两册教材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如本册教材中阅读部分设置的单元分别是:科技论文、语言学论文、《红楼梦》专题、《史记》专题,再看看第五册中阅读部分的编排(哲学论文、文艺学论文、鲁迅专题、外国现代派文学、李杜诗歌及孟子专题),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六册教材在修订的过程中,正值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大潮汹涌而起,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亟需再次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开始酝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没有固守所谓整套教材前后面目要严格保持一致的“戒律”,而在不影响整套教材的系统性及体例和风格的一贯性的前提下,在教材编写中及时体现新思想、新精神,努力使教材尽快完善起来。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论是面对老师还是文本,学生都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必须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去理解、评判外来信息的主体,是性格、气质及心理活动机制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个人。练习题的设计即明显表现出这一点。如本册《红楼梦》专题这个单元是试验教材中原有的,课后练习题则除了题量减少以外,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谈阅读感受的题增加了。《诉肺腑》中第三题是:用今天的观点对宝黛爱情作一点评析。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理性判断。从练习题中透露出来的新气息,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而不仅限于具体处理某道练习题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教材。
本册写作部分的五个单元分别是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另外一个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在前五册介绍完各体文章的写作要求后,这里对写作中带有共性的方面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说明,可以让学生在对写作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体会以后,提高到理性上认识,从而对具体写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从教材的系统性和延续性来看,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四年制的第八册)中写作单元安排的是审题与立意、构思和创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等,可以看出,本册教材安排的写作部分既有对初中第六册安排的写作部分的呼应与回旋,又有提高。如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这两个单元,涉及的都是写作中较为精微也较难驾驭的方面。
下面分别对各阅读单元和写作单元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建议。先谈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科技论文
大家可能还记得,第二册第一单元中选编了两篇科技类文章,一篇是《神奇的极光》,一篇是《空间和时间的旅行》,两篇文章说明性很强,意在给读者以某些确定的知识,读者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加以提取,就能理解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了。而本册所选的科技类文章,则往往主要表达作者的某种观点,读者要理解文章,需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一番分析和归纳。从理解难度上来讲,本册的科技类文章要大一些,“提要钩玄”的训练重点正是基于此提出来的。提要,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述的要点;钩玄,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
《数学与文化》提出的论题对我们来说很新颖,即数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文中,作者列出数学的三个特点,应该说,这三个特点是数学这门科学所固有的性质,它在数学界已经是共识,就是我们中学生对这三个特点也不难理解。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深入阐述了这三个特点对人类思维乃至精神和文化的影响,这使这篇文章带有很浓的人文色彩。文章最后将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概括为一句话,即“它大大地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数学的认识高度,也是理解本文精神旨趣的一把钥匙。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申一步,提出“熵”的概念。所谓“熵”,就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虽然“熵”这个概念并未揭示出任何新的定律,但从“熵”这个角度所做出的关于宇宙未来的令人担忧的预测,却不是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明白提供给我们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熵”,确实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有趣的是,本文作者是两位社会学家而非物理学家,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关乎整个人类社会命运的大问题。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出在音乐、绘画及建筑中存在的共通性原则:重复与变化的统一。作者使用了不少具体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样既使文章容易理解,读者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与体会,从而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
《宇宙的未来》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为全文加了批注。文章的主要话题是“宇宙的未来”,但对宇宙在遥远的将来是膨胀还是坍缩,最终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思维方法,如作者一再强调是在一个非常大的尺度下,对宇宙的未来进行预测,这种强调意在使普通读者抛掉惯常的框框,而进入到在时间上极为亘久、空间上极为广阔的向度上思考作者的论述。再如在证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时,由于暗物质是“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东西”,所以就难以拿出暗物质确实存在的证据,于是,作者巧妙地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的例子,来向读者说明暗物质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极富灵性的思维方式,对学生应该是最有启发的,也是最能让他们感受到霍金这位当代的爱因斯坦的魅力。
第二单元: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讲的是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归纳、抽绎出的规律,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不论对古代汉语还是对现代汉语,都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了,此时学习一些语言学方面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既可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也可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迁移运用,就正是从这一双重意义上提出来的。
《语言与文学》首先从一位语言学家的角度提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必去断它是否准确,因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既无定论,也不是学生有能力深入探讨的。文章分别从词汇、语音、语法三方面来谈语言和文学的关系,教学时,最好能抓住作者所举的一二实例来作具体分析,目标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获得若干品味、欣赏文学作品的“把手”,而不仅仅是理解乃至接受作者的关于语言与文学的关系的论述。
《语言的演变》着重谈了古今汉语中语汇的变化,对语音和语法的变化则一带而过。谈语汇的变化时,作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汇变化的原因及现象进行多方说明,并且列举了大量例子,读起来饶有趣味。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一文关键词语是“修辞”,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讲的“修辞”,不是大家常说的修辞手法、修辞格之类,而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理解了这一点,作者要表达的观点也就容易理解了。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启发学生意识到,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存在着表达效果好与不好的差别,如何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呢?这就需要在自己的语言积累中下一番“选择”的工夫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从一部学术书里节选出来的,带有绪论的性质。主要内容是讲语言的性质。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自学,由老师解决疑难问题。
第三单元:《红楼梦》专题
本套教材的第四册里有一篇从《红楼梦》里节选的课文,即《林黛玉进贾府》,因此,学生对本单元所选课文中所牵涉到的主要人物应该不会感到太陌生。以前试验本出于对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考虑,没有按照《红楼梦》原书的顺序来编排,这次修订将四篇课文顺序调整了过来,表现了对原书叙述脉络的尊重。
《诉肺腑》这一节是宝黛爱情的重要转折点,诚如阅读提示中所说,从此宝黛爱情进入“成熟期”。这段文字在内容和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方面有不少,如是什么使宝、黛二人互相认定彼此是“知己”?袭人在听到宝玉那番本来是向黛玉诉肺腑的话后,为什么吓得“魄消魂散”?文中有一大段对宝、黛二人的心理描写,这种现在看来很普通的创作手法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创新意义何在……另外,教师还可以留下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索:即“诉肺腑”这件事和紧接着的宝玉挨打这件事有没有内在关联?总之,教学这篇文章,不能仅仅停留于宝黛爱情上。
《宝玉挨打》是从第三十三、三十四回节选出来的,主要内容在第三十三回。第三十三回的题目是“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有的红学家认为,在曹雪芹的创作意图中,这一回埋下了日后贾府彻底败亡的伏线,即贾府败亡一则起因于贾环等人内讧,一则起因于和王府结下仇怨,此说虽不无道理,但也只能是永远得不到证实的假说了。目前一般意见认为,这一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和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正统道德之间的尖锐冲突,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贾宝玉的性格及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道路的意义所在。
《香菱学诗》是相对比较独立的一个情节。可让学生自己大致了解香菱的身世,而把重点放在对文中所讲的有关欣赏和创作诗歌的原则的领会上。
《抄检大观园》节选自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事件是贾府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从全局来看,这一事件是由贾府内部家务矛盾直接引起的,即邢夫人久已不满家务大权旁落,从而一手促成抄检事件。透过这个事件,可以看到,王熙凤的当家人地位受到有力冲击。在这段情节中,作者善于在复杂场面中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的杰出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教学时可让学生重点欣赏写晴雯、探春、司棋等在抄检中的表现的段落,借以把握人物性格及这次抄检的性质。
第四单元:《史记》专题
《史记》虽然首先是历史著作,但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所以后人有“汉代文章两司马”(另一“司马”指司马相如)之称。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综合起来看,能窥司马迁为文之一斑。《报任安书》是司马迁自剖心迹的一篇散文,历来都被看做是了解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文献。教学时,可先对司马迁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消除对司马迁的陌生感。如他青壮年时代的漫游,他父亲临终时的遗言,为李陵辩护直至遇祸始末等。另外,这篇文章感情悲愤沉郁、纡徐曲折,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困难。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当然教师最好能做示范朗读。《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都以刻画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见长,其中蔺相如和信陵君都是司马迁热情赞扬的对象,教学时要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屈原列传》的写法有所不同。对于屈原的事迹,文中多作概括性的叙述,而作者司马迁的议论与感慨则时时间出。这些议论与感慨,固然是为屈原而发的,但同时也是在浇作者自己胸中的块垒。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确实,司马迁从屈原满腹才华、满腔忠君爱国之情而不得善终的不幸境遇中看到了自己,他为屈原洒的热泪其实正是临文自悼。教学时,对“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一段赞美与推崇屈原的文字,既要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屈原的作品来理解,同时也要注意结合司马迁的生平遭际来理解。
下面谈谈写作教学。前面讲过,本册教材安排的写作部分意在对学生写作中带有共性的方面进行总结和说明。像立意与选材、思路与结构这两个单元,对学生进入写作情境,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文章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像文体与文风、本色与文采这两个单元,则提醒学生注意到自己写作的细部,努力树立比较端正的文风。各单元的写作知识都写得简洁朴实,通俗易懂,教学时可让学生先仔细阅读,再集体讨论,认识清楚后,教师要随时按照要求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求学生有所得。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文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