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基于临近毕业学生求职需求论文

“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临近毕业学生求职需求

吴俊,邸永江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

摘 要: 本文在调研临近毕业学生求职实际需求基础上,重新调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重点,开展了课内以讲授+活动实训为主、课外强化实践化体验、课后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一年的实践表明提高了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求职需求

自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来,各高校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其中,“就业指导”课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最后的板块,主要针对临近毕业学生进行求职指导,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对提升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我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馈中,“就业指导”课是最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之一,91%的学生表示对就业有帮助。但是,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学生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从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期望入手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必然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在2017年12月底,调研了临近毕业学生的求职需求、期望和求职困惑。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就业指导》课教学重点,进行课内以讲授+活动实训为主、课外强化实践化体验、课后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强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这为改善“就业指导”课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行了先期的探索,为“就业指导”课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7年12月底,课题组以重庆科技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为样本,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实际需求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采用在线填写形式,利用学工部微信公众号邀请大三、大四学生在问卷星上填写,共回收问卷462份,其中大三学生375名、大四学生84名、大一学生3名,剔除大一学生,回收有效问卷459份,有效回收率为99.4%。男生205人,女生254人。笔者在请教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拟定3个开放式问题来调研学生的实际求职需求。3个开放式题目分别为:“你在求职上的困惑有哪些?”“在求职方面,你希望今后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具体的帮助指导?”“作为正在求职的你(或已经找到工作的你),在求职方面,你认为我校学生最需要得到的帮助和指导有哪些?(建议大四学生填写)”。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针对开放式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程序[1]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频次统计。结果表明,可以明确归类分析的回答有613个反应,平均每人1.3个。依照内容分析方法,根据含义将得到的这613个反应进行归类,获得9个主题。最后,对确定的每个主题进行明确界定。结果见表1。

表1 内容分析表

三 基于学生求职需求的课程教学实践和探索

学生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课程教学研究和改革对接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2,3]。就以上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调研,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新调整了《就业指导》的教学重点,把《就业指导》课分为以下模块:确定我的求职目标、找寻我的岗位、简历制作、求职实战等。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课内采取讲授(职业知识类)+活动实训(职业探索类、职业体验类)为主、课外强化实践化体验,课后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化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一) 确定我的求职目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模块。

此模块主要解决学生求职方向不明确、迷茫问题,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据此,课程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探索。具体而言,课前要求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测试(包括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等),然后在课堂上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或求职目标是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职业认知(包括行业、组织和职位)探索。课堂上先讲解对行业、组织和职位进行认识和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渠道。然后介绍国家整体、我校、本行业及本专业就业形势,最主要的是向学生呈现学生就读学校所在专业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数据(包括行业、单位、职位、地域等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目标。(3)分组完成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需要的核心能力探索,并分享和讨论:我与我的就业方向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差距,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做出努力。(4)经过以上教学后,引导学生确立自己最匹配的就业方向或求职目标。在此阶段,课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校友企业中参观,引导学生完成生涯人物访谈如优秀校友、师兄师姐谈。还可聘请企业家、优秀校友或校外专家开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学生的各类疑问;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去亲自体验。课后教学资源:职业探索视频、测评平台、行业动态与现状、企业动态、企业文化、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等。同时,还可收集本校历届校友求职典型案例、各专业岗位优秀员工资料及成长案例等作为教学素材,立体、形象地为学生展示各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加求职信心。

此模块主要指导学生找到我的岗位。据此,课程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分析、整理和选择求职信息。教师先讲授求职信息搜集渠道,求职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选择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参与活动“寻找我心仪的岗位”。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练习搜集、分析、整理、选择求职信息。(2)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招聘单位的需求。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求职信息后,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招聘单位的需求。教师采用“资料分析法”,先向学生讲解资料分析法的方法和要点,并举例解释。学生根据在“寻找我心仪的岗位”活动中找到的招聘信息训练自己分析岗位需求的能力。课后教学资源:各种求职信息网址等。

(二) 找寻我的岗位:求职信息+分析岗位需求模块。

中国市场充满机遇。在这里,创新引擎不断发力,助力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推动行业变革。康宁始终与当地的客户和学术机构紧密合作,不断探索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未来康宁也将继续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共同向下一个辉煌的40年大跨步迈进。

(三) 制作简历模块。

此模块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制作简历。据此,课程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教师先讲授简历制作要点。(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前述对招聘广告中岗位需求的分析,结合求职简历制作要点,实训制作简历。然后小组内分享、讨论每位成员制作的求职简历,教师点评,最后学生修改。在此阶段,课外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简历制作大赛。课后教学资源:优秀简历模板,优秀简历和不优秀简历的区别,简历制作参考书目等。

(四) 求职实战:求职心态+求职礼仪+面试模块。

此模块主要指导学生准备好求职实战,包括求职心态、求职礼仪和面试。据此,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求职心态上,任课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意识,教会学生提升信心、压力调试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训练。(2)求职礼仪上,任课教师讲解面试礼仪要点后,学生进行演练。(3)面试上,任课教师先讲解面试、面试注意事项等要点,然后学生进行模拟招聘演练。具体而言,借鉴企业招聘的形式,模拟用人单位招聘流程,每组学生自行分配招聘角色,完成各自的相关准备和任务,使学生切实体验职场挑战,提前感知职场压力,提升毕业生求职技巧。在此阶段,课外实践环节:带领或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举办的各种大型专场招聘会或参观企业面试现场,或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劳务市场、人才市场去亲自体验,或开展校内就业模拟训练教学,按照企业真实的招聘流程、面试要求,邀请企业HR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作为模拟教学的面试官,向应聘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最后进行点评组织。课后教学资源:应聘视频、企业真实面试视频、应聘成功或失败案例等。

例8:在航拍的历史剧古代外景画面中,江边有停泊的现代化船只(见图1),随着镜头动作的变化,船只、江岸线、江边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不断改变。将视频插入覆叠轨中,打开工具菜单中的“绘图创建器”,选择“静态模式”,选取江面的色彩,用“喷枪”画笔喷涂船只,生成江面色调的静态遮罩。将该遮罩插入上层覆叠轨,选择“自定义动作”,设置关键帧,调整各个关键帧处遮罩的位置和大小,覆盖住位置方向不断运动变化的船只(见图2)。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过于单一,存在局限性,在进行管理系统的储存工作时,多在数据库内部进行,此现象直接增加了人们获取数据内容的难度,导致获取方式过于烦琐。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也发生着改变,互联网技术开始普及,此现象直接为数据库的信息获取提供了较大便捷,实现人们对数据内容的高效获取。

四 小结

学生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提高了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未来,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环节,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凌翔,黄希庭.典型自立者人格特征初探[J].心理科学,2004,27(5):1065-1068.

[2] 张永民,徐文媛.论“对接式教育”在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35):120-121.

[3] 丁英娣.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20):42-43+52.

本文引用格式: 吴俊 等.“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基于临近毕业学生求职需求[J]. 教育现代化,2019,6(57):48-5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7.0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科技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17,201711,201602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吴俊,女,河南信阳人,重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和行为;邸永江,男,河北保定人,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陶瓷材料。

通讯作者: 吴俊。

标签:;  ;  ;  ;  

“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基于临近毕业学生求职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