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祥云 672100
摘要:目的:探析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收集到的20例已确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实施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检测,对滑膜最大强化率(ERmax)、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以及滑膜厚度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差异,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ERmax值分别为(38.79±33.54)%、(263.51±112.30)%,Slopemax值分别为( 57.68±27.13)、(395.31±354.25),滑膜厚度分别为(1.43±0.52)mm、(3.41±0.77)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患者早期RA病理改变状况,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增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1]。伴以晨僵、手足腕踝颞颌关节等关节炎,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等临床表现,不但对运动系统产生影响,还会累及心脏、肾脏、呼吸、消化和神经系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2]。现阶段临床主要根据X线征象和类风湿因子水平进行诊治,但这些无效救治举措使并不能使已经发生关节破坏的病变逆转,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及时诊断、预测早期RA便显得尤为重要。曾有学者指出: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判断相比,MRI早期预测RA关节破坏更佳,能够为该疾病的早期判断、病变活动与预后、评价疗效提供可靠依据[3]。故本次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探究动态增强MRI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20例早期RA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将另外选取的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病例9例,女性病例11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为(48.64±2.35)岁;对照组:男性病例8例,女性病例12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49.31±1.78)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组间资料可比。
1.2方法
全部对象入院后都需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磁共振仪器型号为GE Signa HDe 1.5T。首先受检者取仰卧位,患肢头上部位伸直,掌心向上,实行MRI平扫,保证扫描参数为FSE T1WI:TR520ms,TE12ms;FS T2WI:TR3900ms,TE94ms;FSPDWI:TR2000ms,TE24ms的前提下,实行常规冠状、轴位以及矢状位扫描。调整为224×320冠状矩阵位,层厚2mm,层间距0.2mm,调整视野12cm×12cm;同时需将轴位矩阵调整为256×320,层厚3mm,层间距和视野勿需改变。之后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0.1mmol/kg对比剂Gd—DTPA,流速2.5ml/s,再注入20ml生理盐水,流速保持不变。更改部分参数:TR7.80ms,TE3.81ms,矩阵256×224,运用二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WI序列。主要扫描部位在于患者腕部,前后11层,每次扫描时间21秒左右,采集15时相,总用时5分21秒。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患滑膜最大强化率、最大上升斜率以及滑膜厚度,并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用滑膜ERmax、Slopemax和滑膜厚度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滑膜ERmax、Slopemax、滑膜厚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滑膜ERmax、Slopemax、滑膜厚度比较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呈对称性发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早期RA主要表现在滑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滑膜增厚、关节内部积液变多、滑膜增厚以及内部发生含有毛细血管的肉芽组织等。MRI不但可以更清楚的分辨软组织,多参数、多平面性的图像信息,无辐射和骨性伪影,还可以更为直接的显现出某些疾病的早期病理变化,如滑膜炎、骨侵蚀、增厚滑膜、血管翳、骨髓水肿等[4]。而增强扫描显现的滑膜组织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对滑膜及其组织病理类型、血管翳增厚程度予以评估,对诊断早期RA的精确度更加有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增强MRI对于RA诊断的研究愈发热烈。这种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通过动态观察来反应内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血管通透性等,从而达到定量评估强化程度与方式的目的[5]。应用动态增强MRI扫描RA所得的滑膜最大强化率、最大上升斜率、滑膜厚度等量化参数,对该类病症的研究具有更深层定量化研究的重大意义,可进一步反映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及其病变程度。在本次实验中,扫描得知的两组患者的各项参数对比,观察组更高,足以说明针对RA,采用动态增强MRI扫描的各项量化指标,对于诊断RA具备较高价值,与早期征象相互结合,全面反映其病理改变,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动态增强MRI进行诊断可以清晰明白患者的病变位置,并加以良好治疗,加强其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基明,翟建,张峥嵘,等.动态增强MRI对早期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3):415-419.
[2] 张志田,闻建民,陈瑶,等.腕关节动态MRI增强在早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0):1628-1630.
[3] 李计,孙礼,于艳红.动态增强MRI对于鉴别血清学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9):5855-5855.
[4] 孙雁,张炳,季涛.动态增强MRI对手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7,28(3):208-211.
[5] 李会侠,屈瑾,展影,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滑膜最大强化斜率对手未分化性关节炎转归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1):3315-3318.
作者简介:张开贤(1970年6月-)祥云县,汉族,主治医师,大专,主要从事放射医学诊断工作。
论文作者:张开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动态论文; 患者论文; 价值论文; 厚度论文; 斜率论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 病例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