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
摘要:本案例是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对本班老师、同学长期对自己的不肯定、不认可、不接纳,产生愤恨和挫折感。这次正逢自己的班与别的班比赛篮球,就故意气老师和同学,为对方班喊加油。根据求助者的实际情况,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数次咨询,求助者已认识到并开始纠正不良认知,逐步放弃和改变不合理或绝对化的信念,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行为不对。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不良认知;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贾妙菡,女,14岁,省城某校初一学生,体态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性精神病史。父母经商,从小生活环境良好,经历挫折事件少。性格外向,和周围人善交谈,敢对不满意的人和事物说出自己的见解,属于敢想敢做型。求助者很自我、固执、脾气急躁,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在家里所有人都让着她。上学后,学校严格要求服从校规校纪,严格的品行和德行的管理让她不适应,老师批评过她,一些同学看不惯她的言行也批评她、指责她,使她产生了不满情绪,进而恨同学,恨老师,恨所在班级,在篮球赛场上为对方班喊加油。
二、主诉
近两个月来,同学不知怎么老骂我,老师因为我成绩不好老批评我。我是一个老师和同学都讨厌的人,没有知心朋友。我很气愤,我恨老师和同学,也恨这个班。这次篮球比赛我为对方班喊加油,就是故意气他们。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母亲诉述:孩子在篮球赛场上为对方班喊加油,老师和同学都对她的行为表示不理解,认为是精神错乱。孩子上学也没劲,同学老骂她,没有知心朋友,很孤独。很恨老师和同学。
2、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要求老师和同学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老师批评她,同学骂她、不接纳她,导致了她的愤怒和挫折感。产生了篮球赛上的行为发泄心中的仇恨和愤怒。求助者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心中充满了对班级的不满和愤怒,情绪激动,不相信班中任何一个人。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没有过激行为。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请妈妈带领寻求帮助,主动就医。没有幻觉,没有妄想,没有精神类疾病,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在两个月内,精神痛苦程度没有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没有造成损害,内容尚未泛化。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比较短,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的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仅限于本班级,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可以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制定
经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放弃和改变不合理或绝对化的信念,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纠正其负向行为和错误识别的认知。
2、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完善求助者认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本案例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和绝对化的认知信念:每个人都应该喜欢我,同意我所做的一切,否则我就受不了。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的矫正不良行为,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并在新的模式下,逐步内化求助者的自然行为。
2、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七、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1)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正当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建立咨询关系
(3)收集求助者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探寻求助者的心里矛盾及改变意愿
(4)告知求助者是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5)布置咨询作业,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并提出问题
2、心理帮助阶段;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认真的列举了自己很多的不合理信念,应在合理情境中找老师沟通,找同学谈话,认为自己为别的班喊加油的行为不对
(2)说明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原理
(3)认知分析
(4)结合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原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进一步商讨不合理信念引起的情绪问题,进行归因,找到解决的方法,要改变认知模式
3、结束与巩固阶段:
(1)让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行为不合群,探讨“黄金规则”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对别人和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这类绝对化要求在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自己是班级一员,应该服从班级管理
(2)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3)咨询结束
八、对咨询效果的评估
(1)开始服从班级管理和行为规范,老师和同学批评能坦然接受,上课时专心了。
(2)母亲觉得女儿情绪很平稳,睡眠好了,考试成绩有提高。老师和同学也认为该同学较以前开朗、活泼、爱运动,并且乐于助人,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
(3)心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已认识到并开始纠正不良认知,逐步放弃和改变不合理或绝对化的信念,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行为不对。达到了心理咨询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论文作者:宋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同学论文; 认知论文; 情绪论文; 老师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不合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