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贾敏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贾敏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00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对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探讨,通过文章的论述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为了应对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的不足,逐渐产生了后注浆灌注桩施工技术。本种施工技术目前已经十分成熟,得到了广泛应用,上海中心主楼桩基工程、郑州东站工程等先后成功运用。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后注浆灌注桩技术的运用,可以促使单桩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工程成本得到降低,工程施工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得到保证。

1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类型分析

第一,钻孔灌注桩成孔后,需要在钻孔灌注桩的底部设置注浆室,使用该工艺时需要将钢筋笼放置到桩的底部。该方法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偏高。第二,钻孔灌注桩成孔后,注浆管应设置在孔内。同时,注浆管需伸出钢筋笼底部15~20cm,以便使注浆阀能顺利插入孔底。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一定量的砾石或砌块石倒入孔底,以便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砌块石内,然后再浇筑混凝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桩底加固,但碎石或块石容易堵塞出浆口,导致注浆失败。第三,钻孔灌注桩成孔后,首先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注浆管底部采用单向注浆阀,然后插入桩底土中20~30cm。这种方法由于采用单向注浆阀,在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浆液不会流入阀内,注浆时浆液也不会回流,注浆成功率高,且压力相对稳定,注浆效果显著。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劣势

2.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优势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能有效提升整体施工项目的综合水平,建构完整的施工规划体系,从而提高具体施工管控流程的质量。第一,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简化施工操作流程,主要是进行注浆管和钢筋笼中浇筑混凝土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维持相应元件的强度参数,并且保证相应强度体系达到规定范围内才能合理性落实注浆处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大范围施工项目都采取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因为技术能被应用在不同类型地质条件中。第二,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体系,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形成的灌注桩桩径更小,且桩的长度更短,因此,能有效减少钻孔的深度,这就使得相应的处理过程避免了地质较硬或者是难以穿越土层应用控制的难度,降低施工困难的同时,就能提升施工的时效性,维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并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借助预埋导管处理相应工序,并且依据技术模式对桩身进行较为完整的时效性检测。第三,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合理性提升承载力水平,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控制的过程中,依据固化效应就能对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进行固结控制,这就能提升桩结构的整体承载水平。最关键的是,结合项目数据调研分析可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有效对细颗粒土的承载力参数进行优化,提升幅度在30%到70%之间,而对于粗颗粒土则能提升50%以上的承载力,最多为150%。依据数据可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优化整体施工项目承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劣势

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可以看出,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灌注桩的桩体外侧经常出现泥皮现象,不利于结构的密实度以及工程抗震性能的提高。第二,桩底存在着一定的泥渣现象,这一现象对于桩基机械以及结构强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建筑项目的安全实施。第三,当施工人员对钻孔灌注桩深度进行测量的时候,本身没有从混凝土浇灌的高度进行全面的探究,使得卸管出现了脱落问题。并且,在灌注导管出现堵塞现象的时候,也会发生拔脱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现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没有加大对该项问题的关注度,并且,没有制定相对规范的准则对其加以约束,这样一来,导致后期出现了诸多的误差。第四,在灌注桩内,灌注的混凝土质量和标准要求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性,这对于桩体受力效果的提高有着不良的影响。

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注浆管的制作

后注浆灌注桩的施工效果,会直接受到注浆头制作质量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注浆头正确制作,保证成桩后开塞工序可以得到顺利实施,不会有堵塞等问题出现于注浆作业过程中。一般利用钢管等材料来制作注浆管。需要注意的是,注浆压力会受到管内摩阻力的影响,因此如果注浆对象为超长桩,则需要对钢管的内径适当增大。注浆管由端部花管、中部直管、上部接头三个部分组成,要将注浆孔设置于注浆管端部花管的侧壁,且借助于塑料膜等材料进行仔细包裹,同时利用铁丝等进行牢固的缠绕,避免有泄露问题出现。

3.2注浆管布置

注浆管连接接头采用螺纹套筒连接,外丝接头采用相应直径的无缝钢管通过机械加工制成,连接时在丝牙部分缠裹脱脂带,以确保接头的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注浆阀采用单向阀,要求能承受不小于1MPa的静水压力;注浆器下端为锐角,周向表面为梅花状。灌浆孔分布均匀,孔径不大于8mm。注浆管与钢筋笼的固定采用10~12号铁丝绑扎,牢靠固定于钢筋笼内侧,并均匀分布,与钢筋笼整体下放,绑扎间距为2.0m。钢筋笼上、下端各设置不少于4根与注浆管相同长度的导向钢筋(一般采用相同的钢号),导向钢筋采用间距为1.5m的箍筋固定;注浆管下部伸至桩底30~50cm,上端高出地面0.2m,对露在孔口的注浆管必须用堵头拧紧,以防止碎屑和泥浆落入注浆管内,确保管道畅通,下端与单向阀式注浆器相连。

3.3注浆管安装

在注浆管制作工序结束后,就要按照标准化流程和质量标准完成注浆管安装处理,以保证后续注浆过程顺利开展。一般而言,要进行注浆管下放和安装两个基础操作。一方面,在下放应用处理的过程中,要对注浆管进行准确定位对接,并且在整理焊接注浆管缝隙的过程中,要将接口的连续性、充实性以及密封性作为关键,从根本上完善相应的处理工序。另一方面,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接口位置进行集中复查,只有按照施工标准进行的注浆口安装操作才能提升实际应用质量,避免注浆口漏浆等问题的发生,提升整体应用管控项目的综合水平和效率。

3.4压水试验

在注浆作业实施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压水试验,其能够对注浆通道有效疏通,促使注浆管道的可灌性、联通性得到保证。完成成桩工序后,经过7天左右的时间,在高压水的支持下,疏通注浆通道。压水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压水量、压水压力、压水时间等严格控制。

结语

灌注桩后注浆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将此项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仅可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同时还能够延伸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必须遵循规范性要求来实施灌浆操作工作,大力控制有关的技术标准,尽可能降低各项问题出现的概率,在减少成本输出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伟.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5):9-10.

[2]张志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1):12-13.

[3]陈华越.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8(03):160-161.

论文作者:贾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_贾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