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选择及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初中论文,关键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正在展现其积聚了15年课改力量的成果,这些变化发生的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的骄人成果,也窥见了课改行进中隐藏的一些问题。如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却未必入心;教学行为发生了形式的变化,却未能体现教育理念的实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却未必有自主学习的思考力……在我们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通过实践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深入推进课改的必然历程。 一、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 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是生物学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科本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学科核心思想、方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品质的教学问题。它是基于学科观点和学生视角,聚焦“教学”的问题。因此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包括:(1)揭示生物科学的本质,能帮助学生用来解释事实和现象,理解、概括、推论生命世界并可迁移用于解决问题;(2)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发展能力,感知学科思想;(3)有利于学生建构方法图式;(4)可以用于组建更高阶的生物学概念,并可能与其他学科概念结构建立联系;(5)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对所有关键问题的解答综合在一起可构建生物学科整体概念体系,体现自然科学的本质。 二、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选择依据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现状,以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等因素,我们通过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途径提炼出一些初中生物教学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会指导教学实践。 (一)基于发展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内在需求 课程标准中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听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1] 基于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在需求,我们在选择教学关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本质,领悟生物学科的思想方法;(2)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生物学科的基本能力;(3)是否有助于学生感悟生物科学态度与价值观;(4)是否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如“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人类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这一关键问题的提出,是考虑到“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探究方法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范式,观察、感受、积累大量事实性知识;学习基于事实与逻辑理性认识生物世界,建构生物学概念体系的方法,因此,这个关键问题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在需求,关注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基于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现实需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教师对学科的理解,教师怎样把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表征形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本质的把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对学科方法的习得等。只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水平,才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需求,在选择教学关键问题时要考虑此问题能否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转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生物学观察”这一关键问题的提出为例。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生物学是一门基于观察的科学,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建构生物学概念的基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观察就需要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观察的意识、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进行观察,观察课堂实验、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意识。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首先要进行反复观察、有序观察、有目的的观察、有思考的观察,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形成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因此这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宏观统筹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纲要,因此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同时,还需要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学教学的10个一级主题和50个重要概念。这些概念是学生需要建构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提炼,需依据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和基本特点,对50个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分类和提炼,每一个教学关键问题都对应传递一些重要概念。如“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关键问题,需要传递的重要概念包括: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可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三、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选择标准 教学关键问题最终落实于指导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问题首先聚焦于教师应当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呈现或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生物学事实,以实现学科重要概念的传递等具体方面。其次,关键问题应能够反映教学过程中的生物学科的学科本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并通过对以上方面的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再次,关键问题的解决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帮助教师内化教育思想,提升教学品质,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因此,关键问题需从教学实践出发,满足能够实施的基本条件。 基于以上标准,本研究确定了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筛选标准:(1)隶属于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10个一级主题、50个重要概念;(2)能够反映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内涵;(3)是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感觉困惑难解的问题;(4)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问题;(5)对所有关键问题的解决教学实例的综合,是对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剖析。 在明确了关键问题的筛选标准后,本研究基于初中生物学的5阶重要概念,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系列关键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关键问题,通过对一线初中生物教师的调查,锁定了16个教师反映的亟待解决的教学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以问句的形式,从学生的视角提出,指向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表1)。 四、解决生物学教学关键问题的教学建议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攻克这些关键问题,需要对每一个教学关键问题从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教学关键问题分析主要是客观描述关键问题是什么;此关键问题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如何贯通,对学科教学有何价值和意义;此关键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何意义。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是针对此教学关键问题在教学中的困难,如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传递概念的困难等,提出突破这些困难的具体策略,先概括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再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佐证。 (一)针对教学关键问题提出一些通识性的解决策略 对每一个关键问题,首先进行通识性的深入分析,可以让教师明确此关键问题在生物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和结构层次,对学生发展学科素养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解决教学关键问题中教师如何发挥指导、组织、引领的作用。其次,构建以教学关键问题为核心的相关概念图,将每个教学关键问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结构化、逻辑化,帮助教师整体、宏观、结构性地认识每一个教学关键问题。如教学关键问题三: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一,分析该关键问题,提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认识细胞是认识形形色色的生物体乃至整个生物圈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基础。……学习细胞学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了解微观世界,丰富其认识世界的层次;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系统与整体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重要的生物学科思想。”[3]第二,展示以该关键问题为核心的概念图(图1)。第三,提出解决该关键问题的一般策略:(1)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2)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通过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3)通过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概念的理解[4]。标签:科学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