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邱虹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邱虹

石淙镇人民政府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有效改善农村水源地的污染,是我国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本人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制约因素;治理对策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必须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应建立起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选择最佳污水处理技术,并建立长效污水处理管理机制,确保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和长效进行。同时,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有效更新,并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以不断提高整体治理水平。

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1 污水排放和收集系统不完善

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包括生活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以及一些养殖业污水、家庭作坊农产品加工所产生的污水等。由于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加上缺乏系统规划、工程设计不合理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且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部分村镇已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由于管网不够完善,收集范围小,户接入面窄,导致污水收集率低。

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给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带来难度。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其排放量和农村居民生活规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部分水源地处于边远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

1.2 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影响污水处理工程顺利开展

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活污水直排已成习惯,根本无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意识。因此,在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导致政策执行受阻,拖滞工程建设周期,尤其体现在接户问题方面。

1.3 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分布地域条件不同,相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在推广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时无法采取相同标准和统一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探索和起步阶段,污水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当中,也就缺乏适合大范围的推广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设计的具体技术也就十分匮乏。这样一来,在相关政策的强力推广下,一些农村地区不得不进行技术的生搬硬套,而不是结合当地水质特点进行有效选择。污水处理技术实用性不强,不仅治理效果不佳,浪费大量资金,还引起农村居民的较大不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分析

2.1 因地制宜,科学的选择污水治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农村自身的情况,从地势地貌、地方经济实力、农民配合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拟定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制定合理、完善的建设规划,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力争使投入建设的污水处理工程能够发挥其良好的治污作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业的发展。所选择的污水处理措施一定要满足农村实际的治污需求,并且注重相关财力投入、运行成本以及管理维护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

2.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于沼泽地表面,并选择性将植物放入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的机理十分复杂,但是一般认为,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3种作用。物理作用包括重力对难溶性有机物的沉淀作用和植物根苗对污染物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化学作用主要是指人工湿地系统中由于植物、微生物、填料及酶的多样性而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生物作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细菌的硝化和反硝化以及植物的代谢与吸收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够除磷脱氮和去除重金属,同时具有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研究备受关注。帖靖玺等利用二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90%、80%~90%和83%~94%。

2.3 提高村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缺水危机感,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从而造成水资源浪费,也加大了污水的排放量。因此,要加大农村地区的节水宣传力度,普及节水知识,调动广大农民的节水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从源头削减农村生活排污水量。

2.4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管理机制

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设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采取实物、资金、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环保、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3结语

为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和水污染的现状,积极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合理选择适应农村治污需求的污水治理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农村水质污染情况,不仅保护了农村现有生态环境水平,而且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仰斌,张国华,谢崇宝.我国农村生活排水现状及处理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12(03):51-53.

[2]傅阳,纪荣平.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1,24(02):39-41.

[3]张家炜,周志勤.浅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适用技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36(01):95-99.

[4]张国伟.适用于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探讨[J].西南给排水,2010,32(05):13-17.

论文作者:邱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邱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