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清溪镇中心小学 宣汉 636150)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老师重视学习环境的布置,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因为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
一、整洁美观,润物无声
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物质组成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滋养学生的人格雏形。因此,班级的教室必须是课桌闪光,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的。干净的教室不光是打扫出来的,更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水桶理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设计,增添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学习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学习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利用教室的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它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黑板上的提示板写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遵守纪律,做一个守法的好孩子;勤俭节约,从珍惜每一粒米开始;学会感激,经常记得说谢谢……时刻唤醒着孩子们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教室后面的墙壁上粘贴着梅、兰、竹、菊的四幅书画和李佳桐同学所写的条幅“人到无求品自高”,表现了生命意义的感悟,使花木草石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宣传板上用双语写着“感激生命,学会真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感激未来,学会憧憬;感激挫折,学会坚强;感激环境,学会保护;感激机遇,学会把握。
在布置教室时,可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才智与双手创设自己所欣赏的班级文化环境,让能写善画的同学自觉布置与更换板报、墙报,心灵手巧的同学把精心制作的小作品展示在学习园地上,并经常把自己优秀的作文、作业以及质疑的问题及时更换于学习园地上。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在美化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创造个性。左面的读书角是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对知识的崇尚、渴求会一下子被书香所勾起,终身学习的愿望就在此时此地埋下种子。窗台上,几瓶竹子静静地生长着,墙壁上吊挂的几盆兰花悄然绽放,储物柜上的金鱼欢快地畅游,为班级增添一份静谧与和谐,在这里,孩子们栽培的不仅仅是一花一草,是善良、是同情、是生态、是人文,更是一沙一世界的人格。
三、座位排列,巧妙合理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素材,由过去桌椅单一的“秧田式”,我们可以根据班级教学和活动的需要排出便于师生交流的“马蹄形”,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关注细节的老师还会发现桌椅也能产生其独特的文化效应。自制一张造型美观的卡片,写上自己的座右铭,张贴在桌角,让它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习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要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论文作者:周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1
标签:学生论文; 环境论文; 教室论文; 班级论文; 自己的论文; 感激论文; 文化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