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学习”高中地理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材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人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即要学会选择、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如何“学习”高中地理做一粗略的探讨,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加以指导。
一、细看教材
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时都离不开看教材,只有通过细看教材才能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进一步理解、记忆和应用的基础。
1.看清标题
教材中的标题多以黑体字出现,它们一般都是该章节或该部分知识的核心,阅读时要围绕这一教材的核心展开。
2.标注重点
阅读时要对教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标注,象画线、圈点、注释等等,以便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也为日后学习提供便利,可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3.读懂图表
①明确图表的类型,除地图、景观图、表格外,还有比较型(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动态型(如亚洲季风图)、关联型(如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数据或统计型(如地壳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图)等图表;②明确图的已知条件,除标题外,还有坐标、经纬度、比例尺、图例注记、方向等都要认真看;③配合教材分析图表所要说明的地理问题。
4.理出线索
阅读时,要能够理出该章节或该部分知识的线索,为理解和记忆打下基础。如“工业地域的形成”中,可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形成”的线索。
二、理解教材
在初步了解教材的重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地理知识逻辑结构关系理出纲要,或配合教材内容绘制简单的图表等方法进一步理解教材。
1.比较法
许多地理知识特别是地理概念容易混淆不易理解,运用比较法可以很直观地区别出地理概念、地理事物或现象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理解和记忆。如下表所示:
地球旋转 旋转方向及从两极上周期 地理意义
空看
运动中心
方向北极 南极
昼夜交替、地方
自西 时、沿地表水平
公转地轴 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恒星日 运动物体的偏
移
昼夜长短的变
自西 化、正午太阳高
公转地球 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恒星年 度的变化、四季
和五带的划分
2.图示法
有些地理知识不易理解记忆和应用,图示法可以用简单的符号、直观形象的简图加以概括,揭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有关时间计算方面的知识是高考常考内容,可以用简图来记忆和解题(图1~图2)。
时间计算时可绘此图直观解决问题
图1
图2 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判别
3.假设法
根据现有的知识,可以对其部分条件加以假设,以更全面地理解教材。如学习地球运动时,可以假设黄赤交角增大、减小、为0°、为90°等(图3~图5)。
图3
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全球一直昼夜平分
图4
黄赤交角变为90°,则太阳一直直射北极或南极,南北两半球中有一个半球一直是黑夜
图5
4.网络法
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运用网络法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思路清晰、形象直观,便于比较和记忆。如“工业地域的形成”中内容显得很复杂,但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只要列出其关联图就容易理解。
三、记忆教材
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实现知识的积累,为知识的应用打下基础。记忆知识要讲究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规律法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抓住地理数据的内在特点、或总结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提炼就可找出其规律性。如,二分二至日期的规律:月份是等差数列3、6、9、12,日期是自然数1(21)、2(22)、3(23);又如,1月、7月大陆与海洋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规律是:高高低低(温度高向高纬度凸出、温度低向低纬度凸出)。
2.组合法
即把一些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其组合或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由整体到局部的记忆。例如,刘气候类型的学习、分布和成因是一大难题,可以通过画经纬图为底图,然后叠加上气候类型、气压带和风带,这样就容易记忆,如图8。
图8
此外,还可通过渗透法、对比法、地图法等记忆、理解地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