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14-02
牙齿错位畸形包括牙齿排列不整齐以及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牙齿错位畸形自青少年开始,及时进行矫正治疗年龄在10~14岁之间的牙齿错位畸形患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矫正难度越大,成功率也越低。因此,应对儿童家长开展牙齿错位畸形的危害类型和防治的健康教育,使家长及时发现疾患,并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1.牙齿错位畸形的危害
牙齿错位畸形的危害较多,主要表现在对患者颜面美观、全身健康、口腔及颜面部发育、口腔卫生健康、口腔功能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儿童患者口腔及颜面部软硬组织发育异常可造成牙颌畸形,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面部的明显畸形。牙齿错位畸形还直接影响患者面容的美观,影响口腔的正常发育和正常的呼吸功能。中国大陆牙齿错位畸形的患病率水平较高,由于人们对其重视与护理程度不够,如果儿童时期不注意保护牙齿,牙齿出现畸形错位后,咀嚼功能的降低会增加患者的胃肠负担,还会造成龋坏、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患的发生,免疫力低下时会诱发心肌炎、肾炎等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牙齿错位畸形的类型
牙齿错位畸形主要形成于青少年时期,由于家长牙齿护理知识较为缺乏,不能及时确定孩子牙齿生长是否存在异常。当牙齿出现排列不齐、凸出明显、长的不正等问题时,容易被发现并进行及时矫正治疗。但是当出现异常的面型与颌骨发育,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成长与发育,家长易忽视而治疗不及时。
这种疾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根据其不同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
2.1 牙源性错位畸形
患者仅表现为牙齿排列异常,面型和颌骨发育十分正常。在病因方面,主要表现为替牙期和遗传的障碍。
这种牙齿错位畸形基本不影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和面部美观或影响甚微,治疗相对较为简单,治疗效果较好。
2.2 功能性错位畸形
这种类型可以是后天某种功能因素所造成,如存在吐舌、咬唇等不良习惯;或口腔存在功能性的障碍,如较常人异常的吞咽方式,主要表现为上下牙以及上下颌骨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改变。
这种牙齿错位畸形不仅会出现口腔功能异常,还会影响患者面型,若能及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否则,治疗不及时可使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面部畸形。
2.3 骨源性错位畸形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患者颌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发生牙齿错位畸形。这种类型的牙齿错位畸形所致面型和功能异常较为明显。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如果单纯矫正治疗,获得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
2.4 混合性错位畸形
是指包括以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错位畸形之情形,临床较为常见,但程度不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的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追求最优的治疗效果。
3.牙齿错位畸形的治疗
恒牙列期牙齿排列不整齐,通常做固定矫治。普通矫治需两年左右,牙列不齐矫正通常每月复诊1次,每次复诊时间长,口腔舒适度低。牙列不齐患者的绝佳选择是美容冠牙齿矫正技术。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可选择预防性和阻断性矫正的方法;根据患者矫正方式的不同,可选择活动矫正和固定矫正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预防性矫正
儿童患牙齿错位畸形患者数量较多,在未患病前应及时开展科学预防行活动,避免在牙齿生长发育过程出现错位畸形。因此在儿童生长时,应提早拔出多生牙,少年期应定期检查口腔,避免出现疾病的隐患。
3.2 阻断性矫正
儿童由于姿势与习惯的不良可致牙齿错位畸形的发生。此时应使用简单的颌垫对错位或畸形的牙齿进行矫正,牙列拥挤较为严重的患者,应采用拔牙的方法进行矫正。
3.3 活动矫正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儿童个别牙齿出现错位或不齐之情形,通过使用弹性材料移动患齿,使牙齿错位与不齐现象趋于正常。该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强,清洁手段较简单,治疗时患者的异物感较强,应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3.4 固定矫正
目前,固定矫正法最为常用的矫正牙齿错位畸形的方法,各年龄段和不同临床表现的牙齿错位畸形的患者均适用。采用这种方法所使用的矫正器一直固定在患者的牙齿上,当矫正成功后由医生按常规拆除。
3.5 美容冠牙齿矫正
美容冠牙齿美容技术是在传统烤瓷牙的基础上强调牙齿的美容效果,对错位、畸形牙齿的临床冠部分施以专业手段,用美容冠修复。具有美牙不拔牙,无痛苦,时间短,牙齿坚固,多年后牙龈不会出现黑线等优点,从而达到终生有保障的美牙效果。
4.牙齿错位畸形的预防
4.1 孕期保健
婴儿颌骨和牙胚的发育起始于胚牙齿不整齐5~9周时。若妊娠期母体营养不良,摄入牙齿不整齐儿生长发育必需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等维生素不足时,均可造成牙齿不整齐、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尤其是妊娠初期患病,会影响牙齿骨钙化程度,骨缝闭合时间,牙齿萌出,乳牙根吸收,甚或牙齿发育不全。因此,孕妇要加强妊娠期的营养摄入量满足胎儿发育和自身需求,切实做好孕期保健,保证牙齿不整齐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
4.2 讲求母乳喂养,喂养姿势正确
婴儿出生后就有吸吮的本能。但由于没有牙齿,人工喂养时如奶瓶竖得较直,会使婴儿的上唇和上颌受压过度,婴儿在吸吮时会努力前伸下颌,出现乳牙反牙齿不整齐。若奶瓶过低,下唇和下颌就会受压,下颌后缩,下颌的生长受到抑制。
母乳营养较为丰富,易于婴儿消化与吸收,且婴儿吸吮时可以适度前伸下颌,舌、唇、颊各部分肌肉运动较为协调,婴儿颌面部发育自然协调。但偎贴不可太紧,因为乳房可压迫婴儿面部,长期这样会影响婴儿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
基于以上分析,喂养姿势必须正确。母乳喂养应采取半坐位的体位,人工喂养时奶嘴穿孔适宜,让婴儿吸吮有力。不可养成婴儿吸吮空奶嘴的习惯,以免形成儿童期吮指等不良习惯。
4.3 戒除口腔不良习惯,注意食物搭配与营养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如果存在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上颌骨发育,出现异常的颌面发育。因此,必须戒除上述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口腔发育环境。
儿童生长发育要摄取数量充足的维生素和钙、磷等营养素,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多食粗糙耐嚼和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强咀嚼器官的运动和咀嚼功能,促进牙齿和颌面的正常发育。
4.4 讲究口腔卫生,及时诊治口腔疾病
口腔不良习惯、口腔疾病等等后天因素造成的牙齿错位畸形较多。龋齿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乳牙疾病。龋齿可严重影响埋伏于其下方的恒牙胚,可导致牙齿错位畸形的产生。乳后牙龋坏多发生于两牙的邻接面,龋齿所致牙体缺损会使后方的牙齿前移,减小牙弓长度,恒牙萌出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出现恒牙牙列拥挤。
因此,要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自觉维护好口腔卫生,及时发现并治疗龋齿。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做体格和口腔健康检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这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牙齿错位畸形的发生机会。
4.5 换牙期口腔保健
换牙期儿童具有较为复杂的口腔情况,大多数牙齿错位畸形是在此阶段产生的。随着乳牙脱落,恒牙在“拱”掉上方的乳牙后会相继萌出。因龋坏等因素,个别乳牙会滞留在原位,恒牙无法萌出,造成恒牙错位萌出。此时如能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恒牙一般会自动回到正确的位置,阻断牙齿错位畸形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国才.牙齿错位畸形的常见症状分析及其矫正[J].中外医疗,2010,29(22):190,192.
[2]努斯来提,王彦.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2):35,37.
[3]武岳.上前牙错合畸形的修复治疗[D].大连医科大学,2014.
[4]姚菲.浅析儿童错颌畸形的原因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302-303.
论文作者:裴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牙齿论文; 畸形论文; 口腔论文; 患者论文; 恒牙论文; 儿童论文; 乳牙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