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论文_孙琥子

接受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论文_孙琥子

孙琥子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 461000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关键词:中学数学;接受理论;教育改革;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去获得数学。这和现代接受理论中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方法是高度一致的。借鉴和参考现代接受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是很有价值的。

1、了解学生的“期待视野”,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充分挖掘新知识中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进一步实现“视野融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如课前提问、课中的交流与观察、课后的诊断性测验等形式,还可以根据心理学上的一些相关量表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妙,领悟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白”,为学生留下再创造的空间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一切都说的明明白白,把所有细节都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而应当为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与发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之间是一种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前者约束着学生能动的想象力,使其不至于脱离数学的正确性,而后者则激发着这种想象,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想象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的质量才能被发掘出来,数学的确定性也才能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填补不确定性与空白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正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现和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接受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留白”,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寻找知识的环境,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问题探究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创造。让数学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过程,更是一种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接受度,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度。如在数学基本知识接受方面,不同的学生存在一般了解、熟练记忆和深刻理解等不同的接受层次;在数学方法接受方面,可分为知道基本方法、运用方法解决模式性问题、理解方法原理并能熟练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同层次。

接受度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并利用客观的数量指标加以描述。数学焦虑、数学信念、数学素养等都可以认为是描述学生对数学接受度的指标,有很多学者对此有相关的实践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并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度和知识的难度设计不同的目标水平要求。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课题的教学过程中[5],有教师设计了最低目标、基础目标和较高目标来体现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最低目标是能够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能正确表述中位线的两个基本性质;基本目标是会应用数学方法证明中位线的性质,并会利用其解决与实例相似的问题;较高目标是能够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分析、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结语

数学教学活动实质上就是学生对数学的一个接受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于课堂教学与学生接受能否很好的契合。在此背景下,借鉴接受理论中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对中学数学教学来进行思考和引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相融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索去体验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挖掘数学内在的审美价值,将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有多方面的启示,也是一个崭新的亟需研究的课题。

[参 考 文 献]

[1] 胡木贵,郑雪辉.接受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2] 谢林霞.论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4).

[3] 郑翔.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04(3).

[4] 龙柳萍.试论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J].柳州师专学报,2005(2).

[5] 房慧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设计刍议[J].青海教育,2008(4).

论文作者:孙琥子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接受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论文_孙琥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