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适应两个根本变化_乙烯论文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适应两个根本变化_乙烯论文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确处理论文,两个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针对国有大企业如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根据对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近期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局部效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内涵发展与规模发展等四个方面的关系,至关重要。

齐鲁石化公司创建于1966年,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艰苦创业,由小到大,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六十年代建设了炼油,七十年代建设了化肥、橡胶,八十年代建设了乙烯,九十年代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到目前,拥有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装置77套,可生产各类石油化工产品121种,年商品量900万吨。拥有12个生产厂、8个专业化公司, 共3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职工5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2亿元。

“八五”期间,随着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的建成投产,齐鲁石化公司开始了由大投入到大产出的转变,我们依靠技术进步,不断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优化生产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五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4.7亿元。实现利税77.5亿元,上交国家税金63.2亿元,加工原油3608万吨,生产化肥253.8万吨,合成树脂194.1万吨,橡胶56.9万吨,烧碱77.1万吨,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在生产、建设发展中,注意了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产与市场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了过去单纯生产型的模式,逐步建立了贴近市场的生产经营型模式。生产经营型模式,要求企业既要坚持以生产为基础,又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齐鲁石化公司在处理生产基础和市场导向关系时,主要通过“四个优化”衔接体现。即: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营销、优化管理。

把市场需求作为配置资源的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好外部原料进厂和内部物料互供。我们根据外部资源状况、企业生产需要以及市场行情,分轻重缓急组织外部原料进厂。外部原料进厂的总体原则是一方面满足生产需要,一方面稳定经济效益制高点。内部厂际互供物料种类繁多,达到60多种、200多万吨, 根据生产需要和市场预测安排物料互供计划。在市场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组织生产厂严格执行互供计划。若市场发生变化,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互供计划,以确保有限的资源流向效益好的生产环节,追求企业最佳效益。

近三十年来,齐鲁石化公司以炼油为基础,逐步向化肥、化工发展,形成了油、化、肥一体,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内外部资源的科学配置,使产品结构得到了合理优化。从最初单纯的炼油产品,发展到以炼油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化肥、橡胶产品,以及与炼油相配套的炼油催化剂产品。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16套主要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为齐鲁石化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完善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以30万吨乙烯装置为原料“龙头”,共引进低压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五大类通用树脂牌号195个, 从投产到目前,已根据需求开发生产33个牌号投放市场。同时,与之相关联或配套的烧碱、苯类产品、醇类产品、环氧氯丙烷、增塑剂等十多种化工产品都相继投产。从创建到目前,齐鲁石化公司的产品由最初的汽油、柴油、煤油、沥青、硫磺等单一的几个炼油品种,扩大到七个系列、121个品种。 品种的丰富,为公司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们并不满足现状,根据市场需要,发挥科研、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优势,坚持不懈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新品种、新牌号,使公司产品结构更加趋于优化,也使企业生产对市场的适应性更强。“八五”期间,公司平均每年开发、生产新产品、新品种、新牌号8个。 我们还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产品结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油品市场容量大小,适度控制原油加工总量,并根据市场对柴油和汽油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柴油和汽油的比例,使炼油生产较好地适应了市场变化。

理顺产、运、销一条龙经营调度系统的管理,使营销由规范达到优化。我们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市场开发和售后服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齐鲁石化公司积极转机建制,以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目前,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5个塑料销售网点,12个橡胶销售网点,确定了40个化工产品直供大户,公司产品销售已辐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公司还瞄准国际市场,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到目前,已有油品、塑料、化工等20多种产品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渠道拓宽,使公司产品后路顺畅,有力地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我们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建立了产品价格决策支持系统,紧紧跟踪市场,确定目销产品价位,保证了效益的提高。

为了加强生产与市场的联系,让生产单位的干部职工体会了解自己生产创造的价值,调动各生产厂的积极性,我们结合深化内部经营承包,建立和实行了模拟市场的内部考核体系。内部模拟市场主要是对产量、品种、互供、科技进步等辅助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参照市场价格确定内部价格考核体系,并与奖惩挂钩,促进了各生产厂加强成本管理。我们在基层推行了目标成本管理,开展小指标竞赛,优化工艺流程,加大车间和班组经济核算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收益率,促进了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使产品价格具备了市场竞争优势。

二、正确处理局部效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多年来,齐鲁石化公司的各级领导一致认为,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对维护全局利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齐鲁石化公司在顾全大局上,主要把握了“四个环节”。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我们着重在适应和落实上下功夫,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油品流通体制改革运行初期,由于各方面原因,油品堵库严重,公司汽、柴油库存最高时达到17.5万吨,接近成品油库存的极限。应收货款也大幅度上升,最高时仅油品欠款就达到13亿元,拖欠油田原油款高达8.5亿元,资金周转十分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坚持落实改革措施不动摇,在油品价格、流向上严格执行国家要求,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较好地适应了改革的新形势。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顺利完成了财税改革和外贸外汇体制改革的接轨工作。国家实施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后,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改革方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第二,规范经营行为。齐鲁石化公司规范经营行为,主要从产品定价和产品销售渠道着手。对国家定价产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产品价格。对价格放开的产品,充分发挥国营大企业的优势,把稳定市场、平抑物价、遏制通货膨胀作为企业定价首先考虑的原则。按照“不高于进口同类产品的完税价,不高于国内市场价,不高于同行业同类产品出厂价”的定价原则确定产品价格。我们注意稳定销售渠道,提高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在产品紧俏的形势下,坚持“三先三后”(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国家计划、中石化互供计划后一般计划;先网点大户后一般合同)的发货原则,销售主渠道重点保国家、中石化总公司计划和网点大户合同。网点大户的合同兑现率一般为100%, 确保了市场主渠道畅通。

第三,积极承担国有大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为民多做贡献。化肥是发展农业的重要物资。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企业“多产化肥、支援农业”,从企业内部来讲,原料来源有限,要增产化肥,就要充分发挥油、化、肥联合优势,挖掘内部资源潜力,牺牲企业部分利益。从国家大局来讲这是关系到发展农业、平抑物价的国民经济大计。因此当石化总公司给齐鲁石化公司下达了1995年增产10万吨化肥的任务后。我们从大局出发,一方面层层宣传发动,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化肥生产原料“瓶颈”问题,同时,加强工艺和设备管理,延长化肥装置有效生产时间。一系列增产化肥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天然气来量与1994年持平的情况下,挖掘内部油气资源8万吨供大化肥生产, 使大化肥尿素产量比上年增产11.34万吨, 相当于一个中型化肥厂一年的产量。我们靠安稳长满优运行和节能降耗,在消化减利因素6000多万元的情况下,大化肥系统仍实现利税6300多万元,既保了国家利益,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积极承担大企业的社会义务,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发展社会公用事业,建立健全了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社会保障体系。此外,从建厂到1995年底,累计向地方交纳城市建设维护税58786万元,交纳教育费附加13321万元。

第四,深入挖潜增效,加快还贷,早卸包袱,轻装前进,为国分忧。齐鲁石化公司建设30万吨乙烯工程共借款72.5亿元(折人民币),由于汇率变化,要还151.2亿元,目前已累计还款94.6亿元, 尚有债务余额56.6亿元。我们认识到,加快还贷,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也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是攸关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因此,我们每年都进行还贷形势和任务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积极落实企业双增双节措施,挖潜增效,加快还贷。我们将“双增双节”措施逐一落实到单位、基层和个人,实现创收增效目标。1995年,通过落实“双增双节”措施,全年增效1.6亿元。实现还贷21.8亿元,比年计划多还4亿元。

三、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细胞,企业效益是国家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年来,齐鲁石化公司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发挥了“三个优势”,为社会效益的增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首先,发挥大企业政治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骨干,也是社会稳定的中坚。齐鲁石化公司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以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深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先后开展了“国家有困难,党员挑重担”、“按照工人阶级形象塑自我”、“团员标准教育”为主题的三大系列教育活动:爱党爱国爱厂爱岗,敬业勤业建功立业,增强职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为主题的“四爱三业两增强”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了“团结勤奋,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全体职工把爱石化和爱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主人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了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关心职工生活、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完善了福利和文化设施,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了职工队伍、社会治安和企业主产稳定,为社会全局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发挥经济优势,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齐鲁石化公司也注重发挥经济优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齐鲁石化公司每年都有900 多万吨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其中,生产的高标号汽油是全国唯一的无铅汽油。胶乳沥青开始在全国高速公路上推广试用,SBR1502、HDPE6098、PVC、PPT36F等一大批橡胶、合成树脂拳头产品,质量可与进口产品相媲美。实现销售收入占中石化总公司系统的7%左右,实现利税占10%左右。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支农、支军方面,齐鲁石化公司年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每年平均都有39.3万吨农业化肥、2.8万吨农膜料、9万吨航煤、2.5万吨军柴等重要国民经济物资上交国家,确保产品资源流向国民经济最需要的环节,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第三,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齐鲁公司在山东大地的崛起和发展,给地方经济繁荣带来了生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是发挥工程项目、技术配套优势,提高安置效益。30万吨乙烯工程101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是安置被占地农民的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施工、同时投产。原料充裕,产品为乙烯工程所用,效益很好。同时,山东省配套上了8个项目, 建成投产后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置效益。二是发挥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发展联营企业,促进企业与地方的经济技术协作。与省内外有关市、地联合开发了15个联营项目,兴办了80多个联营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实现了与地方共繁荣共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公司建立健全了扶贫、挂网联和与省内欠发达区县“结对子”等工作网络,建立了9个挂网联县、6个挂网联乡、 5个挂网联村,1个扶贫县、1个扶贫乡、9个扶贫村,与9个欠发达地区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帮助建设了4所希望工程小学,与1000 多名失学儿童,结成“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规模发展的关系

规模发展以内涵发展为基础,内涵发展贯穿于规模发展的全过程。齐鲁石化公司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正确处理内涵发展和规模发展的关系上,探索了一条依靠内涵发展,发挥规模能力;通过规模优化,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发展之路。

第一,依靠内涵发展,充分发挥拥有规模能力。我们及时抓住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由大投入转为大产出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九十年代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经济效益的企业发展指导思想,抓紧工程的填平补齐、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装置的达产达标。到1995年,列入中石化总公司上一轮达标的23套装置全部实现了全面达标,顺丁橡胶达到了设计水平,丁苯橡胶提前一年达设计水平,烧碱攻关成效显著,首次突破19万吨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使企业规模能力得到了较好发挥,生产经营走上了良性循环。

第二,立足内涵发展,发挥科技优势,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我们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作方针,依靠科技进步,紧紧围绕生产主流柱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狠抓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仅1995年就有28项新技术用于工业生产。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八五”期间,公司共取得科技成果142项,其中有8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获国家级奖励。申请专利197项,有106项取得专利权,开发了MTBE新技术、制氢催化剂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产品,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1995年,公司依靠技术进步创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

第三,改造扩建之路,优化发展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从目前公司的规模来讲,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30万吨乙烯仍达不到经济规模。由于原料、技术等发展“瓶颈”的制约,乙烯收率在26.5%左右徘徊,装置规模能力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靠内涵挖潜,经济效益也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为此,我们以内涵发展为主,依靠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制订了齐鲁公司“九五”期间“七三四五”的发展目标,即投入70亿元,用三年时间,实现乙烯、炼油、化肥、氯碱四大改造,到本世纪末,年实现利税50亿元。届时,齐鲁乙烯规模将由30万吨扩建到45万吨,乙烯收率可提高到30.37%。与新建一套15吨乙烯装置相比, 投资可节省50%,当年产出效益可达6.9亿元,税后内部收益可达15.5%, 投资回收期仅为7.82年。实行规模优化,为发挥规模效益,配套建设前伸后延工程,改造扩建原油加工装置,争取每年加工进口原油300—350万吨,从根本上改变乙烯裂解原料结构,提高乙烯收率。氯碱装置采用离子膜先进技术并相应扩大PVC能力。大化肥装置通过改造扩能10%。 整体配套扩建完成后,生产装置将达到经济规模,企业经济效益将有大幅度提高,每年可增加效益17.57亿元。

企业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企业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而正确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是企业加快发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措施。

标签:;  ;  ;  ;  ;  ;  ;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适应两个根本变化_乙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